(共31张PPT)
温故知新
1 西周实行什么制度巩固统治?
2 西周的暴君是谁?他在什么事件中被赶走了?
3 西周灭亡时间是 年。亡国之君是 ?
分封制
周厉王
国人暴动
前771
周幽王
周幽王
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奴隶
社会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雄 (前770-前476年)
1、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2、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历史特征: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齐桓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3 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看书思考: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1)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大国。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4)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1 猜猜这是说的哪个成语?
2 寓意如何?
3 启示
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老马识途
像管仲这样圣明的人,还要向老马学习借智慧,我们更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了。
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
4 晋文公称霸原因
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晋楚双方在( )大战,结果如何?
濮
比较 感悟 思考
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给我们什么启示?
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改革才能国富兵强,
改革才能发展壮大。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称霸一时
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
(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2)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二、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1、七国 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齐(田氏
代齐)
楚、秦、燕
2、七雄 (名称、位置)
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齐
燕
秦
楚
赵
魏
韩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后 中 间
晋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主要战役
桂 陵 之 战
围 魏救 赵
马 陵 之 战
减灶计
纸 上 谈 兵
反间计
看看我们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东
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著名霸主:齐桓公 晋文公楚庄王
著名战役 晋楚之间的城濮大战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七雄:齐 楚 燕 韩 赵 魏 秦
战国著名战役: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小试身手
1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 王室得到诸侯国的支持
C 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 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2 “退避三舍”的故事发生在:
A 吴越之间 B 晋楚之间 C 晋秦之间 D 秦赵之间
A
B
B
动动脑 :
4、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5、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 以下战争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A 桂陵之战 B 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长平之战
5 “战国七雄”局面的出现反应了当时历史趋势是:
A 诸侯割据混战更加扩大 B 人民遭受灾难更加严重
C 历史朝着统一方向发展 D 封建制度逐渐建立
6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请回答:
(1)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2)结局如何?
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C
C
成语大搜索:
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中,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由此产生了一句成语 。
齐桓公带兵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迷了路,管仲提出建议,让一匹老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路,这就是成语 的典故。
战国时期两大国秦、楚相争频繁,各诸侯国视利害所重,时而助秦,时而事楚。因而产生了一个形容在列国争夺势力范围的条件下,各集团和人们的态度动摇多变、反复无常的成语 。
朝秦暮楚
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