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5.教法学法
6.教学流程
说课内容
4.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与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活动,是学生喜乐见闻的、节奏强、兴趣高的一种体育形式;又是现代奥林匹克体育运动中一项重要的比赛项目之一。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运动技巧起到很好的作用。
学
情
分
析
初一学生年龄都在13岁左右,存在体质普遍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发展协调性、灵敏性、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2、培养学生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勇于向前、顽强、果断的优良品质;且在不断的尝试中找出最佳的方法与快捷方式,建立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知识与技能
初步体会助跑与踏跳相结合的技术。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练习过程中不断的尝试跨越新的障碍(可喻为生活中的困难)。
助跑与踏跳的结合时机
重点
难点
学
教
法
法
示范法
指导、纠正错误法
游戏参与法
水平段练习法
大胆尝试练习法
障碍练习法
教学流程
课堂常规—队列—热身跑—专项徒手操—跳球游戏导入蹲踞式跳远—小组展示—素质练习—整理放松—总结下课
助跑
起跳
腾空
落地
返 回
助 跑
助跑的任务:是为了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并为准备踏板和快而有力的起跳做准备。
助跑的距离:
1、优秀男运动员一般为35—45米,跑18—24步。
2、优秀女运动员一般为30—40米,跑16—22步。
3、中学生通常采用15—20米的助跑,跑10—12步。
助跑的方法:
1、从开始姿势分:“从静止状态开始起动”和“行进
间开始起动”
2、从加速方式分:“积极加速”和“逐渐加速”
返 回
助跑动作演示
中学生一般15—20米
返 回
慢 动 作 演 示
起 跳
起跳的任务:
在尽量保持助跑水平速度的同时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改变身体心向前运动的方向,按适宜的腾起角(一般为18°—24°)
腾起的初速度越大,越有可能跳出优良的成绩。优秀运动员的腾起初速可达9m/s
起跳的过程:
起跳脚着地、缓冲和蹬伸三部分
返 回
起跳动作演示
跳 远 起 跳 动 作 演 示
返 回
18°—24°
慢 动 作 演 示
腾 空
任务:维持身体在空中的平衡,为合理、完善的落地地作创造有利条件。
根据空中动作可分为: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
起跳成腾空步姿势后,上体仍保持正直,摆动腿的大腿继续抬高,两臂向前上方挥摆,起跳腿由后向前屈膝提拉与摆动腿靠拢,同时双腿上抬,大腿靠胸,上体适当前倾,形成空中蹲踞姿势。落地前,双腿继续上抬,接着小腿前伸,同时两臂由前经体侧向下、向后摆动。
蹲踞式的动作要领:
返 回
腾 空 动 作 演 示
返 回
蹲踞式跳远腾空动作演示
慢动作演示
落 地
任务:在身体不后倒的前提下,尽量减小身体重心轨迹点与脚跟落点之间的距离,并缓冲落地的冲撞力,防止发生外伤事故。
动作要领:落地前,上体不要过于前倾,以免引起身体前旋,大腿要向前提举,膝关节主动向胸部靠拢,小腿前伸,尽可能加大着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之间的距离。即将落地时,膝关节伸直,脚尖勾起,同时两臂后摆。脚接触沙面时,两腿迅速屈膝,髋部前移,两臂屈肘积极前摆,使身体迅速移过支撑点。
返 回
跳 远 落 地 动 作 演 示
返 回
跳 远 落 地 动 作 演 示
慢 动 作 演 示
蹲踞式跳远完整动作演示
慢动作演示
返 回
起跳脚着地过程
返 回
缓冲过程
返 回
中学生一般15—20米
跳 远 助 跑 动 作 演 示
返 回
跳 远 起 跳 动 作 演 示
18°—24°
返 回
蹲踞式跳远腾空动作演示
返 回
蹲踞式跳远完整动作演示
返 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