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课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31 09: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18课 三国鼎立说重难点说学情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材说板书设计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课流程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
人教版18课,包含三个子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 虽说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西晋的统一》奠定基础,同时体现了历史的延续性,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相关史实,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成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历史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重难点重点难点三国鼎立的形成
我将打算通过图片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加以突破。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由于初一学生积累的历史知识较少,客观评价历史人物能力有待提高,我打算通过名人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客观看待曹操,认识到曹操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此加以化解。
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很强,思维活跃,但历史知识的积累相对较少,还未还形成正确的历史史观,所以要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观看图片和分析资料,进行分组讨论学习,培养他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说学情和教法学情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和基本学情,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分组讨论、自主探究、多媒体展示、材料分析、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探究新课第18课 三国鼎立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导入新课
(约3min) 白脸的曹操在戏曲当中是奸臣的形象,那么在历史上,曹操又是怎样的形象呢?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
(5min)三国鼎立 根据导学案内容,指导学生自学课本P102-105页,找出相关知识点,并填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三国鼎立导学案【预习导学】1.东汉末年,中央政权名存实亡,众多军阀割据一方,互相兼并,连年混战。在军阀中,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
2._______年,袁绍和曹操在_______对垒,曹操以少胜多,获得胜利,官渡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____________。
3.________年,曹操以东汉王朝丞相的身份率领大军南下,企图一举占领南方,统一全国,_____、______组成联军,在_______一带的长江两岸与曹军展开激战,结果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 .
4.220年,曹操病逝,他的儿子曹丕胁迫汉献帝退位,自己登基称帝,改国号为________,建都______。221年,刘备在_____称帝,国号汉,历史上叫做____或____。______年,孙权正式称帝,国号吴,定都_____。随着魏、蜀、吴的建立,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袁绍 曹操 孙权 刘备
2.200 统一北方
208 赤壁 刘备
孙权 长江 赤壁之战 4.魏 洛阳 蜀汉 蜀 229 建业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探究新课
(约25min)三国鼎立的背景三国鼎立的过程三国鼎立最终形成 东汉末年,军阀林立,中国处在四分五裂时期,但分久必合是历史发展趋势,要想实现统一,必须经过战争,由此导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合作探究三国鼎立的过程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探究新课
(约25min) 官渡之战: 时间、经过、结果、
作用、 特点曹操取胜曹操取胜的原因政治
经济
重用人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探究新课
(约25min)三国鼎立的过程赤壁之战 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
结果、作用
讲解“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分组讨论“”动脑筋“分析回答
孙刘取胜曹操失败的原因说教学过程探究新课
(约25min)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探究新课
(约25min)三国鼎局面最终形成 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
不敢再轻易南下
孙权:长江中下游
实力得到巩固
刘备:乘机占领湖北
湖南大部分地区
又向西进占四川魏蜀吴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探究新课
(约25min)合作探究你说我说大家说 曹操在官渡之战 中取胜的原因分析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分析
如何正确评价曹操
之前已做过分析,问题迎刃而解骄兵必败名人说曹操: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
奸雄。 ——《魏书》
裴松之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
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三国志(注)》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
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书》
我说曹操...说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第18课 三国鼎立
学生小结,老师补充承前启后,留下悬念 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最后究竟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第19课 西晋的统一第18课 三国鼎立
说教学过程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东汉末年
军阀混战曹操(官渡之战 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
(208年)
刘备 努力发展
联合抗曹

孙权 课堂练习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
   【随堂检测】(细心造就成功)
   1、曹操在《蒿里行》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
   A.东汉末年 B.东汉初年 C.三国 D.西晋
   2、为三国鼎立的形成奠定基础的关键性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三顾茅庐、七擒七纵、空城计、借东风……这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民间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4、《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易中天品三国后,引起很大反响,问历史上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A.公元220年 B.公元221年 C.公元222年 D.公元229年
   5、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
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5)归纳这次战役中曹操失败的原因。第18课 三国鼎立
2010级历史(2)班
杨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