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出自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的第1课。作为单元的始业课,本课从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了三个探索活动:①说一说,说出自己的想法;②做一做,先预测,然后对各种材质的物体进行检测,最后概括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征;③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分析过程,共同研讨,课后拓展,加深对“磁铁具有磁性”这一概念的理解,增加了科学探究的乐趣。课程设计了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学情分析】
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学生对磁铁也有一些认识:“磁铁可以吸住一些物体”“磁铁和磁铁可以吸在一起,有时候会推开”。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的金属”,他们对磁铁更多地存在于“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产生分歧的,甚至是错误的,因此,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转变错误的观念。当然,正是由于学生的前概念产生了冲突,学生探究磁铁奥秘的兴趣才被极大地激发出来。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等;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科学探究目标
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
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和结论。
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愿意和同伴共同探究,交流研讨。
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同时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
知道在很多产品中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材料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柱形磁铁、橄榄形磁铁、水龙头、易拉罐、一杯水、砖块、木片、卡纸、铜线、长尾夹、玻璃珠、橡皮筋、石头、沙子、橡皮、铅笔、直尺、铁钉、螺丝钉、回形针、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硬币、木屑
1.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金或银,由于比较贵重,可以只做演示实验。
2.不同材质的硬币:最好是全新的,尽可能全部提供。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1.认识磁铁
展示单元封面中的一套钓鱼小玩具。
教师提问:这个游戏怎么玩?鱼竿靠什么才能吸引住小鱼?
学生活动:上台边演示边描述如何用鱼竿钓鱼,鱼竿和小鱼玩具的构造是怎么样的,吸引住小鱼的奥秘是什么。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磁铁,以及磁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和乐趣。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形状,并给这些磁铁取名字。
学生活动:在取名字的过程中认识各种各样的磁铁。
设计意图:钓鱼小玩具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他们知道怎么玩,并且观察过鱼竿和小鱼的构造,以此为导入,能够较快地让学生关注到本节课研究的课题——磁铁,同时充分地调动学生上课的气氛。引导学生通过取名字的方式认识磁铁,而不是教师直接介绍各种各样的磁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认识三种常见的磁铁形状,当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一些其他形状的磁铁,比如圆柱形磁铁、橄榄形磁铁等,尝试让学生命名。
2.了解磁铁
说一说
教师提问: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活动: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物体后,教师帮助学生进行仔细的分类梳理,记录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调查学生前概念,学生会达成一些共识,也会形成一些争论,比如磁铁能吸引金属吗?研究这些问题就是接下来的任务。如果学生提出磁铁能吸引磁铁,教师可以加以肯定,但本课暂不做探究。
做一做
教师活动:出示实验材料(已一一编号):水龙头、易拉罐、一杯水、砖块、木片、卡纸、铜线、长尾夹、玻璃珠、橡皮筋、石头、沙子、橡皮、铅笔、直尺、铁钉、螺丝钉、回形针、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吗?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预测,将预测按编号填写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教师活动:与学生共同交流实验的注意事项,强调实验的规范操作:用条形磁铁轻轻接近被测物体,观察物体是否被磁铁所吸引,每种物体重复测三次。
学生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实验,及时记录结果。回收实验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就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一起完成班级记录表。
教师提问:有发现自己哪几个物体预测错误了,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分析。
教师活动:提炼学生的分析,小结并板书: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设计意图:采用编号的方式可以减轻二年级学生记录的压力,做到设计实验从学生特点出发。重复实验是为了让结果更准确,学生应该具备重复实验的思想。将实验结果与预测进行对照,学生的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利于改正部分学生的错误观念,同时,学生对本课的重难点印象会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3)找一找
教师提问:教室里有哪些物体是用铁做的?我们有什么办法知道?
学生活动:师生交流讨论,然后实地检测,但要注意安全,不能用磁铁去接触带电的插座等,也不能用磁铁去吸手机、计算机屏幕、磁卡等。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实际上将磁铁变成材料检测器,将学生引向更加开阔的探究空间,是“说一说”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教师在课前要先对教室进行考察,确保实验能正常进行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
4.研讨
教师提问: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思考:分析实验记录,概括出用铁做的物体能被磁铁吸引。
教师提问:不小心把回形针和木屑混合在一起了,有什么办法拾起回形针?
学生思考:联系本节课所学,讲述运用磁铁拾起木屑中的回形针的方法。
教师追问:除了用磁铁吸引还有什么方法?这些方法各有什么优点?
学生活动:小组研讨,上台进行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在研讨环节,可以进一步全面地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既是对课堂的总结又是智的提升。教师的追问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一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是用磁铁吸引是比较优化的解决办法,从而进一步让学生知道磁铁能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
4.拓展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只能吸铁吗”;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镍和钴,并板书补充。
出示1元硬币,介绍其成分含铁和镍,引导学生利用磁铁来找一找哪些硬币含有铁和镍。
学生活动:小组内利用磁铁有序地开展实验,分析总结。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各种硬币的组成,进一步验证磁铁不但能吸铁,还能吸镍和钴的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对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的探究,还需要测试更多的材料,而课堂探究是很有限的一部分。镍和钴对学生来说很陌生,教师可以展示镍板和钴板,或者以图片的形式展示镍和钴制品。
【板书设计(生成)】
【板书说明】
板书内容为学生的即时课堂生成,中间是班级记录表,请学生上来填写或者教师协助学生填写。磁铁能吸引铁先板书,镍和钴是后面再加上去的。
【学生记录单设计】
【班级记录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