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开卷,满分6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计30分)
1.你认为下列原始人类中距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①栽培稻谷遗存 ②鱼纹彩陶盆 ③干栏式房屋 ④司母戊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半坡遗址是我国重要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之一。其原始居民
A.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5.传说中,他的发明为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被称为“人文初祖”。他是
A.尧 B.炎帝 C.舜 D.黄帝
6.夏朝开始的“家天下”现象,由“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7.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情况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下面是小明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9.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禹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C.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10.下列反映西周历史的电影场景,明显不符合史实的是
A.周王使用青铜器祭祀 B.奴隶使用铁农具劳动生产
C.王宫中摆放着一些玉器 D.诸侯们来到都城镐京缴纳贡品
11.“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诸侯国的出现,源于
A. 禅让制 B.郡县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1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是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13.战国七雄中,管辖地区主要在我国今山东省一带的国家是
A.燕国 B.泰国 C.齐国 D.魏国
14.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5.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在西部的是
A.赵 B.魏 C.韩 D.秦
16.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8.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者爱人”是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的主张
A.孔子 B.韩非子 C.墨子 D.庄子
20.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21.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古代思想家是
A.庄子 B.墨子 C.孟子 D.韩非子
2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A.主张爱惜民力和“为政以德” B.提倡改革和实行法治
C.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D.反对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
23.右图反映了秦朝建立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图中方框空白处应为
A.“半两”钱 B.刀形币 C.铲形币 D.“五铢钱”
24.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的重要特征是
A.国家一切大权都集中在皇帝手中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C.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D.统一度量衡
25.文字的统一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完成这种统一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场帝 D.唐太宗
26.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临洮——咸阳 B.临洮——辽东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27.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他为巩固秦朝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
A.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B.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C.北击突厥修长城 D.焚书坑儒
28.人们用“伐无道、诛暴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右图中反映的革命首创精神。右图中的事件发生在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9.李清照曾这样赞美项羽“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建立张楚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0.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
A. 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答题区域内,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人物)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人物)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2分)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它位于今天的哪个省?(2分)
(3)他们分别取得了怎样的成就?(4分)他们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32.(10分)秦始皇,自古以来评说不一。李白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司马迁说他“刻薄寡恩,心如虎狼”……。请你也来评一评。
(1)【收集资料】班级的同学们从不同途径收集了有关秦始皇的史料:如影视作品、历史小说、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等。你认为哪一种史料是最可信的?(2分)
(2)【整理资料】①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②统一度量衡。③有车裂等十多种死刑。④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⑤统一文字。⑥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A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可以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3分)
B组同学观点:秦始皇是暴君。你认为上述哪些材料能够论证这一观点?(只填序号,3分)
(3)【论从史出】分析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用一句简练的话评价秦始皇。(2分)
33.(10分)判断题,请在答题纸对应的小题号下作答,对的打√,错的打×。
(1)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3)夏朝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夏朝就有烧制原始青瓷的瓷窑。
(5)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7)公元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8)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9)孟子当时看到战争的残酷性,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非正义战争。
(10)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实行县制的朝代。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检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答卷纸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1-30
31
32
33
分 数
得 分
评阅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二、非选择题
31.(10分) (1)(2分) A: B:
得 分
评阅人
(2)(2分)
(3)(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2.(10分)
得 分
评阅人
(1)(2分)
(2)(6分) A:
B:
(3)(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33.(10分)(每小题1分)
得 分
评阅人
判断题,请在小题号下空格内作答,对的打√,错的打×。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开卷,满分60分)12年11月
第Ⅰ卷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D
D
D
C
B
B
B
B
D
D
C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A
A
A
C
C
A
A
A
B
C
B
C
D
第Ⅱ卷 非选择题
31.(10分)
(1)A:大禹(1分);B:李冰(1分);
(2)都江堰(1分);四川省(1分);
(3)大禹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1分),他后来被推举为首领(1分)。
李冰父子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1分)。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1分)。
依靠群众(1分);采用堵和疏导相结合的方法(1分)。
32.(10分)
(1)文物古迹。(2分)
(2)A组:②⑤⑥。(每个1分,共3分);B组:①③④。(每个1分,共3分)
(3)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但不失为“千古一帝”。
或:有功也有过,但功大于过。(意思相近酌情给分,2分)
33.(10分,1题1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
√
×
√
√
题号
(6)
(7)
(8)
(9)
(10)
答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