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长安
洛阳
前202年,刘邦
公元25年,刘秀 建立东汉
整体构思
我可以…
一、《我的汉书·西汉》· 废墟
请观看视频,围绕西汉初期社会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编写《废墟》辑要。
新知学习
社会现状:经济萧条 国力衰弱
原因: 秦朝暴政 长期战乱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文景之治”的内容。编写《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辑要。
(要求:突出三位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果。)
措施:1.吸取秦亡教训
2.轻徭薄赋
3.重视农业
4.提倡节俭
5.以德化民
成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出现“文景之治”盛世局面。
自主编写
二、《我的汉书·西汉》· 思变
动脑筋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我们得出的道理
成由俭,败由奢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
雄才大略汉武帝
刚即位时,汉武帝就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你能帮他解决吗?
汉初刘邦共封了七个异姓王和九个同姓王,他们在王国内可以任免吏,自征租赋,自铸钱币,自集军队……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和祖父辈们一起打江山的被封侯封国的那些叔叔伯伯们在地方势力强大。
困惑一
政治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困惑二
祖父辈们统治的政策-黄老思想,不适应现在的形势了,不利于中央的集权,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来适应社会的发展,统治的需要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1)结合教材“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阅读材料,小组共同探讨解决汉武帝所面临的困惑?
合作编写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大略雄才,纳主父偃之议,颁布“推恩令”。此令一出,诸王响应,纷纷割地给诸兄弟,并上报朝廷领封号。由是强者弱之,弱者无之,藩
国大势去矣!此令解
决了藩国之害,是令
国家长治久安之伟大
创举!
《春秋》讲大一统,是千古天经地义之事。现在诸子百家各有要旨,统治者无法完整统一起来。因此,凡是不属于孔子的学说的言论,都杜绝其兴起的根源,不要让他们与儒
家争道。这样,邪谈
怪论自然灭息,天下
律令自然一致,人
们便知所从了。继而,
希望陛下兴办太学,
以儒家思想培养天下
的读书人。
——董仲舒
材
料
分
析
材料二
材料一
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使其越分越小,削弱封国势力;主父偃)
2.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董仲舒)
图
解
历
史
(2)汉武帝推恩令巧妙在哪里?请用简笔画等图示表现。
政治上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侯
中央统辖的郡
诸侯王
诸侯王
中央统辖的郡
皇帝
诸侯王
颁布“推恩令”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
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
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不再受
王国管辖,而归郡守统辖,地位
相当于县。
效果:
根本上解决王国问题
主父偃
思想文化上:
推行
设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董仲舒
效果: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 目的
实质
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
(3)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对思想文化方面都很关注,那么他们的做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专制
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灭亡
独尊儒术(吸收法、道思想),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困惑三
汉初,允许郡国铸造货币,民间私自铸币也不禁止,货币制度十分混乱 。
若干富商大贾垄断了盐、铁的生产与销售,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 而不佐国家之急”有的还采铜冶炼“即山铸钱,富坍天子。”
在无为而治政策下,经济虽然发展很快,但地方经济混乱,货币、商业都很混乱。
经济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
困惑四
秦末汉初,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西汉初年限于国立,不得不对匈奴“和亲”,并送与大量财物,但匈奴仍然年年南下劫掠,严重威胁黄河流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边疆的不稳定,不利于中央集权
北方的匈奴常常骚扰边境百姓,反映很恶劣。
(4)结合教材74页内容。小组共同探讨解决汉武帝所面临的困惑?
合作编写
3.经济上:
铸币权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统一铸造五铢钱
五铢钱
(5)请观看视频,结合教材78、83页内容。小组共同探讨解决汉武帝所面临的困惑?
合作编写
军事:北击匈奴(卫青、霍去病)
民族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
经略边疆:
措施: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效果:
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朝对抗
图一
图二
民族关系:派张骞出使西域
效果:
开辟了丝绸之路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交往
三、《我的汉书·西汉》· 鼎盛
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文69页第3段,总结写出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影响
经过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一系列的举措,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图
解
历
史
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的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大一统:
什么叫大一统
知识拓展
思变
废 墟
鼎 盛
轻徭薄赋
提倡节俭
重视农业
“以德化民”
知人善任
雄才大略
吸取教训
大一统
汉
景
帝
汉
文
帝
汉
高
祖
汉
武
帝
西汉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那么,当今我国繁荣昌盛的局面,又是得益于哪些做法呢?
概要回扣
两汉政权更迭
西 汉
新 朝
东 汉
9年—25年
25年—220年
初期——光武中兴
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
末期——群雄并起,政权名存实亡
三国时期
秦汉大一统
政权分立
东汉的统治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公元25年
洛 阳
刘秀(汉光武帝)
刘秀在位时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得社会又出现了安宁和经济较好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皇帝 即位年龄
和帝 10岁
殇帝 1岁
安帝 13岁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灵帝 12岁
少帝 17岁
献帝 9岁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东汉的统治——外戚宦官专权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
启示:
政府统治清明则国家兴旺
政府统治昏暗则国家衰亡
课堂延伸
贴 吧 历 史
汉武帝是大家关注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暴君,你对汉武帝有什么看法?课后请结合史实写出你的观点。并将你的观点回复到百度贴吧——汉代吧,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让我们的课堂无处不在!
课堂延伸
结束语
历史的魅力在于积累,汉初的六七十年,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在以德化民、休养生息等思想的引领下,汉朝积累出了一个盛世局面,积累出了一个大一统的鼎盛时期!
它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它赋予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这——正是大汉王朝的光荣所在。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课前自读]
经历了秦末的农民大起义后,西汉初年,经济萧条,一片荒凉的景象。文帝、景帝吸取秦亡教训,鼓励耕作,提倡节俭,以德化民,开创了汉初的“文景之治”。到了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课标解读]
课程标准 本课内容 三维目标要求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 识记 理解 运用
文景之治 √
汉武帝的大一统 √ √ √
东汉的统治 √
[整体感知]
本课延续了单元主线,在汉初恢复经济出现了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方面都实现了大一统的局面,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我的汉书.西汉》
作者:
一、《我的汉书.西汉》.废墟
任务:观看视频之后,阅读材料并围绕西汉初期社会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编写《废墟》辑要。(1分钟)
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废墟》辑要
西汉初期社会现状 :
产生的原因 :
二、《我的汉书.西汉》. 思变
1.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任务:请阅读教材67页第1.2段,68页第1段内容。自主编写《汉初休养生息政策》辑要。(要求:突出三位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果。3分钟)
措施:1.
2.
3.
4.
5.
成果: 。
2.雄才大略汉武帝
任务(1):结合教材“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有哪些?
材料一: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武帝大略雄才,纳主父偃之议,颁布“推恩令”。此令出,诸王响应,纷纷割地给诸兄弟,并上报朝廷领封号。由是强者弱之,弱者无之,藩国大势去矣!此令解决了藩国之害,是令国家长治久安之伟大创举!
材料二:《春秋》讲大一统,是千古天经地义之事。现在诸子百家各有要旨,统治者无法统一。因此,凡是不属于孔子的学说的言论,都杜绝其兴起的根源,不要让他们与儒家争道。这样,邪谈怪论自然灭息,天下律令自然一致,人们便知所从了。继而,希望陛下兴办太学,以儒家思想培养天下的读书人。 ——董仲舒
措施:1.
2.
任务(2)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图解汉武帝削藩妙计,(提示:简笔画、图示等)。
任务(3)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对思想文化方面都很关注,那么他们的做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同点 目的
实质
不同点方式和结果
任务(4)阅读材料,结合教材74页内容。小组共同探讨解决汉武帝所面临的困惑?
材料一:汉初,允许郡国铸造货币,民间私自铸币也不禁止,货币制度十分混乱 。若干富商大贾垄断了盐、铁的生产与销售,任意抬高物价,牟取暴利,“ 而不佐国家之急”有的还采铜冶炼“即山铸钱,富坍天子。”
措施:
任务(5)请观看视频,结合教材78、83页内容。小组共同探讨解决汉武帝所面临的困惑?
措施:1.
2.
三、《我的汉书·西汉》· 鼎盛
任务:观看视频,结合课文,总结编写《大一统》辑要。
拓展延伸
启示录
西汉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那么,
当今我国繁荣昌盛的局面,又是得益于哪些做法呢?
知识回扣
社会现状:
产生原因 《我的汉书·西汉》
结束语
历史的魅力在于积累,汉初的六七十年,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在以德化民、休养生息等思想的引领下,积累出了一个盛世局面,积累出了一个大一统的鼎盛时期!
它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它赋予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而这——也正是大汉王朝的光荣所在。
汉武帝推恩令图解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
思变(措施)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
权政策
废墟(背景)
鼎盛(成果)
汉武帝大一统的意义
启示导入(4分钟)
视频展示:
它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它赋予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它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的永远名字,那么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
对“汉朝”,想想今天我们所书写的文字——汉字,我们所用的语言——汉语,都与这个朝代有关。汉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汉族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汉朝又称为两汉,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公元前25年,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定都洛阳。西汉时期,中华地区的典章制度、语言文字、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方面逐渐大一统,构成了共同的汉文化。
那么,汉朝在中国大一统形成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今天,让我们一起试着通过编写白话版《我的汉书》,了解大一统的汉朝,发现那个曾经辉煌的时代。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12课《大一统的汉朝》
整体感知
师:首先让我们把握《我的汉书.西汉》的整体构思:
废墟展现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背景,思变记录汉代杰出皇帝的风采,鼎盛里我们一起总结大一统的形成与启示。首先翻开第一篇:废墟(1分钟)
新知学习
一、废墟
布置任务:请观看视频,之后围绕西汉初期社会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编写《废墟》辑要。
生:观看。思考写出。(1分钟后)
生:展示,朗读学案。
师过渡:“穷则思变”。在废墟上建立西汉——高唱“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汉高祖,不得不收起意气风发的豪情,安心养民。接着,让我们打开:(1分钟)
二、思变
1.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
布置任务:请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文景之治”内容,自主编写《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辑要。
(要求:突出三位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成果。)
生:阅读教材,总结。(2分钟后)
生:展示。
师总结:大家把握的非常到位。这一篇中,我们可以提炼如下:
措施:1.吸取秦亡教训;2.轻徭薄赋;3.重视农业;
4.提倡节俭;5.以德化民。
成果:出现“文景之治”盛世局面。(1分钟)
动脑筋
回忆一下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2分钟)
成由俭,败由奢
师过渡:经过60余年,汉初统治者一系列的措施,人民的生活日益安定富裕起来。此后,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即位。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残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那么,汉武帝是如何继续思变、创新,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呢? (2分钟)
2.雄才大略汉武帝
布置任务:(1)结合教材“汉武帝的大一统”一目,阅读材料,共同探讨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
生: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答案。(3分钟)
生:展示。
师总结: 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使其越分越小,削弱封国势力;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布置任务:(2)现在我们对这两条措施进行深度分析: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尝试用简笔画等形式来展现汉武帝的削藩妙计。
生:做图。(3分钟)
生:展示。师:老师也做了一幅给大家看。
布置任务:(3)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对思想文化方面都很关注,那么他们的做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
生:思考回答。(3分钟)
师:汉武帝在政治、思想上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他又在经济、军事上遇到了一些困惑。
布置任务:(4)结合教材74页内容。小组共同探讨解决汉武帝所面临的困惑?
生:思考回答。(3分钟)
师:汉武帝在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的控制后,就开始应对边疆上军事问题,而这个问题就是边疆的不稳定(匈奴问题)。
任务(5)请观看视频,结合教材78、83页内容。小组共同探讨解决汉武帝所面临的困惑?
生: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答案。(3分钟)
生:展示。
师:汉武帝雄才大略,通过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接着,让我们走进鼎盛篇:
三、鼎盛
1.汉武帝统一的意义
布置任务: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文,总结出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影响。(2分钟)
生:总结。
师过渡:在秦统一的基础上,汉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拓展延伸
启示录
师过渡:西汉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那么,当今我国繁荣昌盛的局面,又是得益于哪些做法呢?(3分钟)
生:思考谈启示。
师总结:统一、创新、改革……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做了或者正在做的。鉴古知今,在汉朝推动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中,我们同时也看到了中国繁荣富强的希望。
知识回扣
师:到现在为止,《我的汉书.西汉》概要基本完成,让我们对这些任务进行回扣:
师生:共同完成。(2分钟)
两汉更迭
启示 政府统治清明则国家兴旺,政府统治昏暗则国家衰亡(5分钟)
课外延伸
汉武帝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暴君,你对汉武帝有什么看法了?课后请结合史实写出你的观点。并将你的观点回复到百度贴吧——汉代吧,将我们的课堂延伸,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2分钟)
结束语
历史的魅力在于积累,汉初的六七十年,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在以德化民、休养生息等思想的引领下,积累出了一个盛世局面,积累出了一个大一统的鼎盛时期!
它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它赋予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而这——也正是大汉王朝的光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