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3张PPT。温故知新1200年战官渡,曹、袁力量有悬殊,
曹操用了许攸计,统一北方定根据。
老骥伏枥志千里, 208年 战又起,
曹操南下到赤壁, 孙刘联军齐抗击,孔明周瑜巧用计, 火烧赤壁定大局。温故知新2赤壁之战定大局, 魏蜀吴国三鼎立,
二二零年是曹丕, 定都洛阳打魏旗,
次年刘备亦称帝, 定都成都汉业继,
二二二年孙称王, 定都建业吴旗举。
三国经济大发展, 各显神通抓生产,
魏国重视抓水利, 蜀锦丝绸数第一,
吴国沿海抓造船, 联系内地与台湾。三国实力比较表三国中哪一国有条件完成统一?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自
学
指
导1、三国鼎立的局面是
如何结束的?
2、了解有关西晋建立的基本信息
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划出来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西晋的兴亡魏灭蜀
(263年) 西晋建立
(266年,魏灭亡)西晋灭吴,统一全国(280年)司马炎洛阳司
马
懿魏吴魏263年266年280年完成统一266年,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西晋,定都洛阳。280年,晋灭吴,三国时期结束三国尽归司马氏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西晋的兴亡魏灭蜀
(263年) 西晋建立
(266年,魏灭亡)西晋灭吴,统一全国(280年) 西晋灭亡
(316年)司马炎洛阳 想一想
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265年到316年)你知道下面两幅漫画说的是什么事件?统治集团奢侈腐化八王之乱 荆州刺史石崇靠抢劫商旅暴富,皇亲王恺不服气,用丝绸做成40里长的遮路屏风,以显示富有;石崇就用绸缎做成50里的屏风。有一年闹饥荒,饿死了很多人,晋惠帝竟然吃惊的问:“老百姓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材料分析晋惠帝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耗竭了西晋国力。史称“八王之乱”。晋武帝为巩固统治,大封皇族为王,并让他们到各地掌握实权。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1、西晋的兴亡魏灭蜀
(263年) 西晋建立
(266年,魏灭亡)西晋灭吴,统一全国(280年) 西晋灭亡
(316年)2、五胡内迁(始于东汉末年)12345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鲜卑匈奴羯羌氐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中原汉族迁往江南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1、统治集团奢侈腐化。西晋(266—316)速亡原因:3、内迁的少数民族起兵反晋2、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以史为鉴从西晋的灭亡的原因中,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无论治理国家,还是管理小家,都应居安思危,切不可放纵奢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家要稳定发展,一定要处理好民族关系,注意民族间的平等和团结。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都城在建康。
司马睿二、淝水之战1、东晋的建立 317年 司马睿 建康1、东晋的建立 317年 司马睿 建康2、前秦统一北方:苻坚(氐族)4世纪末
氐族苻坚重用汉人王猛,
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和东晋的对峙淝水之战3、淝
水
之
战背景: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影响:前秦意图统一南北公元383年淝水沿岸东晋——前秦东晋以少胜多为南方经济的
发展提供了条件淝水之战前秦:(1)骄傲轻敌
(2)军队内部有很多其它少数民族的人,不够
团结,军心不齐。
(3)前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东晋:(1)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2)内部团结,军队士气高涨。
(3)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有关的成语或典故:
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淝水之战同在此以前历史上哪几次战争相似?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史海冲浪: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国号”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王朝,总称为”南朝”.4、南朝建立(东晋灭亡):420年黄河流域乱如麻,
中原人民要搬家三、江南地区的开发找一找1、经济发展的原因?2、经济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东晋十六国时期,陈家有一个“阿宝”,他出生在一个世世代代在黄河边务农的家庭,我们先了解一下他的身世:
阿宝的太祖父:跟随曹操南征北战,先是在官渡之战夜袭乌巢中立下战功,后在赤壁之战中侥幸逃生,返回家乡务农。他为人精明,善于持家,精通农活,逐渐发家致富,成为当地小有声望的殷实人家。
阿宝的曾祖父:在西晋八王之乱中被抓去当兵,不知所终。故事内容:阿宝的祖父:在与新迁人本地的氏族人的冲突中被杀,家道中落,日益穷困。
阿宝的父亲:被前秦王苻坚强征入伍去攻打东晋,淝水之战后不知下落。
阿宝长大后感觉目前生活状况太差了,所以决定要搬家,不过要往哪里搬呢?议一议:你觉得阿宝应该搬到什么地方好呢?说说
你为阿宝选择新家所在处的原因是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中是这样描述汉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情况的: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布天下。 ——《宋书》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社会条件: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劳动力技术 (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 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农 业:兴修水利,广种水稻
牛耕施肥,推广小麦手工业:织锦 制瓷 矿冶
造船技术有很大提高商 业:建康(南京)成为大都会史料三:东吴时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又出现了“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的“三熟之稻” 论从史出史料一:孙权曾亲自将驾车的八头牛改充耕牛 史料二:宋武帝刘裕时的功臣广陵人到彦之未任官职时以挑粪为业使用牛耕粪肥推广 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 、江南地区的开发1、原因社会条件:战乱较少,社会安定。 3、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劳动力技术 (主要原因) 自然条件 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这一时期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请你在图上画出东汉末年以来民族迁移的方向。这一时期的民族迁移有何重要意义?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第二个时期
东晋 十六国第三个时期
南朝西晋代魏和三国结束八王之乱少数民族内迁西晋灭亡东晋的建立前秦统一北方淝水之战南朝政权的更迭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 表现 影响)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第二个时期
东晋 十六国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第二个时期
东晋 十六国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第三个时期
南朝第二个时期
东晋 十六国课堂线索第一个时期
西晋兴亡魏蜀吴西晋北:十六国(前秦)南:东晋南朝(宋、齐、
梁、陈)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更替表记忆口诀淝水之战383(年),苻坚领兵八十万,
妄图一举灭东晋, 雄心勃勃有野心,
哪知早已失军心, 将士不愿去卖命,
前师不忘有教训, 人心向背是根本。
追溯历史三国前, 江南落后少人烟,
土地肥沃无人垦, 雨热充足也置闲。
东汉末年北战乱, 各族人民迁江南,
带去劳力和技术, 江南经济得发展。
大片荒地被开垦, 修建水利多工程,
水稻小麦和绿肥, 推广粪肥和牛耕。 1.西晋的建立者是 (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课堂训练C2. 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 )
A 魏、蜀、吴? B 蜀、魏、吴
?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5.三国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
A.南方B.北方C.福建广东D.西部
BB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 )
?A. 匈奴、鲜卑、羯、氐、羌??
B. 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 匈奴、蒙古、羯、氐、羌??
D. 匈奴、女真、羯、氐、羌A4.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包括 (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B第
19
课江
南
地
区
的
开
发1、星期五:复习本课所学内容,下节课默写。
2、星期六:完成《导学练》第19课
3、星期天:预习第20课
回家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