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必修二 5.1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高二上·临河期中)下列关于物种和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
D.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2.(2021高一下·绥化期末)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下列各项培育过程所产生的个体属于新物种的是( )
A.非洲黑皮肤人与亚洲黄皮肤人结婚生下的混血儿
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
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3.(2021高一下·宁波期末)研究发现“西红柿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是由于与西红柿风味相关的基因t可在9%以上的野生西红柿中检测到,但栽培西红柿中仅有不到7%。从进化的角度看,人工选育西红柿( )
A.形成了新的物种 B.扩大西红柿的基因库
C.改变了西红柿的进化方向 D.为西红柿进化提供了原料
4.(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下列关于生物的统一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统一的细胞模型将动物、植物、真菌和病毒联系在一起
B.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差异,自然选择才发生作用
C.自然条件下,两个种群基因不能交流,也就进化为两个不同物种
D.近亲交配使纯合子基因型减少,杂合子的基因型增加
5.(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如图所示,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20米宽、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2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
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
C.该物种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
D.该物种在②④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6.(2021高三上·罗湖月考)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二倍体植物,四倍体植物果实大且多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秋水仙素形成多倍体的原理与该过程类似
D.确定四倍体植物的DNA序列只需测2条染色体
7.(2021高二上·“精诚联盟”开学考)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适应性 D.遗传性
8.(2021高一下·嘉兴期末)现存的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下列证据中,属于分子水平的是( )
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
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
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
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9.(2021高一下·哈尔滨期末)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胚胎学 B.化石 C.细胞研究 D.比较解剖学
10.(2021高一下·哈尔滨期末)如图中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的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排列是相似的,这说明( )
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它们属于同一类动物
D.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11.近年,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和三峡石板滩“夷陵虫”“的发现,使奥陶纪的“金钉子”——宜昌再次成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片热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无法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真核细胞的出现和发展,动植物开始出现分化
B.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真核生物通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推进了生物进化速度
D.病毒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在进化上应早于细胞出现
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B.原核生物出现时,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三极生态系统
C.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二、综合题
14.东非的马拉维湖和坦葛尼喀湖中长期生活着多种丽鱼,由一个或几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其中马拉维湖有300-500种,坦葛尼喀湖有200多种。由于具有相似的生境,两湖具有形态结构相似的丽鱼(如图),但马拉维湖中所有丽鱼间的亲缘关系,都比它们与坦葛尼喀湖中任何丽鱼的亲缘关系近,反之亦然。
(1)马拉维湖和坦葛尼喀湖中丽鱼种数的差异属于______多样性的差异。
A.遗传 B.物种 C.生态系统 D.生境
(2)两湖中各种丽鱼都有与其独特的摄食习性相适应的高度特化的额。根据现代进化理论, 使同一湖中丽鱼的额发生差异的内在因素是 不同的额与摄食习性相适应是 的结果。
(3)坦葛尼喀湖中的200多种丽鱼是由一个或几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因适应不同环境 而进化成不同的种类,这种现象称为 。
(4)根据题意,下列关于图中丽鱼亲缘关系远近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由于形态相似,B鱼与B'鱼的亲缘关系最近
B.由于形态不相似,B鱼与C鱼亲缘关系最远
C.虽然形态不相似,B鱼与C鱼的亲缘关系比B’鱼近
D.A鱼与C鱼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亲缘关系较近
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 、 或它们留下的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 证据。
(2)比较解剖学是比较不同生物的器官、系统的 特点,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更丰富的证据。
(3)胚胎学证据是指在研究生物的进化时,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 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来推断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 关系。
(4)分子生物学证据: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的相似性 ;不同生物之间特定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密切相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联会紊乱,不可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C正确;
D、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但也有不经过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的,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2.【答案】D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非洲黑皮肤人与亚洲黄皮肤人结婚生下的混血儿是可育的,与黑皮肤或黄皮肤的个体未产生生殖隔离,不属于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
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不育的,所以骡子不是新物种,B错误;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是高度不育的,不属于新物种,C错误;
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的四倍体西瓜是可育的,且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形成的三倍体是不育的,即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四倍体西瓜属于新物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3.【答案】C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野生西红柿和栽培西红柿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A错误;
B、西红柿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人工栽培可以改变西红柿的进化方向,使西红柿往人类需求的方向进化,C正确;
D、人工选育西红柿不属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没有为进化提供原料,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生物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人工选育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但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4.【答案】B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病毒
【解析】【解答】A、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统一的细胞模型能将动物、植物、真菌联系在一起,A错误;
B、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了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就发生了,B正确;
C、自然条件下,两个种群基因不能交流,必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进化为两个不同物种,C错误;
D、近亲交配使具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相结合的概率增加,纯合子基因型增多,杂合子的基因型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种群间不发生基因交流;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变化。
(2)自然选择: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
(3)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
5.【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4个小区域后,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了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所以其基因多样性可能会降低,也可能会增加,A正确;
B、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4个小区域后,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了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B正确;
C、该生物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由于活动面积减小,生存斗争可能加剧,C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生物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6.【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多倍体育种
【解析】【解答】A、四倍体属于多倍体,相对于二倍体植物,四倍体植物果实大,但结实率低,因此数目较少,A错误;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杂交产生的后代三倍体是不可育的,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是减数分裂失败造成的,原理并不相同,C错误;
D、该四倍体生物每个染色体组只有两条染色体,且该植物无性染色体,因此DNA测序时只需要测2条染色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几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是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2、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3、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级,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7.【答案】A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生物界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体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是生物体层次上的统一性,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8.【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属于细胞水平上的证据,A错误;
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是在个体水平上的证据,B错误;
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是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证据,C错误;
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是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证明了现存的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9.【答案】B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所以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即B正确,与题意相符,A、C、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言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言;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10.【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同源器言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的;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它们的一致性说明这些动物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故D正确,与题意相符,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言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言;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中性突变
【解析】【解答】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DNA分子杂交,杂合双链区比例越大,说明两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B正确;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C错误;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4、中性突变论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12.【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真核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完善,通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推动了生物进化速率,随着真核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动植物开始出现分化,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所以A、C正确;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正确;由无细胞结构到有细胞结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病毒不会早于细胞出现,D错误。
【分析】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化石可以作为进化的重要证据。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13.【答案】B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A、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A正确;
B、以动物为代表的消费者的出现,开始形成典型的三级生态系统,B错误;
C、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C正确;
D、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例如恐龙绝灭,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14.【答案】(1)B
(2)遗传和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3)适应辐射
(4)C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根据题意马拉维湖和坦葛尼喀湖中丽鱼种数的差异,因此这属于物种的多样性。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因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导致同一湖中丽鱼的额发生差异的内在因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物变异出现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决定了丽鱼不同的额与摄食习性相适应的特点。(3)坦葛尼喀湖中的200多种丽鱼是由来自共同祖先的后裔适应了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并且在形态上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成了不同的物种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4)由题意可知,同一湖中所有丽鱼间的亲缘关系,都比它们与另一湖中任何丽鱼的亲缘关系近,故A、B错误,C正确;这些丽鱼属于不同的物种,因此它们之间均存在着生殖隔离,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多样化是指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并向不同方向发展,分化为形形色色的物种。多样化使生物扩大了生存空间,适应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来自共同祖先的后裔适应了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并且在形态上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成了不同的物种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5.【答案】(1)遗体;遗物;直接
(2)形态结构
(3)胚胎发育;亲缘
(4)越高;亲缘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1)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遗体、遗物或它们留下的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2)比较解剖学是比较不同生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更丰富的证据。(3)胚胎学证据是指在研究生物的进化时,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胚胎发育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来推断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4)分子生物学证据: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的相似性越高;不同生物之间特定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细胞生物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等,其中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现存生物不但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而且在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分子水平上,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的相似性越高,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必修二 5.1 丰富多样的现存物种来自共同祖先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高二上·临河期中)下列关于物种和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
D.种群必须经过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
【答案】C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错误;
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后代是三倍体,三倍体联会紊乱,不可育,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C正确;
D、物种的形成一般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达到生殖隔离,但也有不经过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的,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2.(2021高一下·绥化期末)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下列各项培育过程所产生的个体属于新物种的是( )
A.非洲黑皮肤人与亚洲黄皮肤人结婚生下的混血儿
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
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四倍体西瓜
【答案】D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非洲黑皮肤人与亚洲黄皮肤人结婚生下的混血儿是可育的,与黑皮肤或黄皮肤的个体未产生生殖隔离,不属于新物种的形成,A错误;
B、马与驴交配产生的骡子是不育的,所以骡子不是新物种,B错误;
C、二倍体水稻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水稻是高度不育的,不属于新物种,C错误;
D、二倍体西瓜经秋水仙素处理成为的四倍体西瓜是可育的,且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形成的三倍体是不育的,即二倍体和四倍体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所以四倍体西瓜属于新物种,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的生理功能,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3.(2021高一下·宁波期末)研究发现“西红柿没有小时候的味道了”是由于与西红柿风味相关的基因t可在9%以上的野生西红柿中检测到,但栽培西红柿中仅有不到7%。从进化的角度看,人工选育西红柿( )
A.形成了新的物种 B.扩大西红柿的基因库
C.改变了西红柿的进化方向 D.为西红柿进化提供了原料
【答案】C
【知识点】基因频率的概念与变化;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野生西红柿和栽培西红柿没有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A错误;
B、西红柿种群的基因库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人工栽培可以改变西红柿的进化方向,使西红柿往人类需求的方向进化,C正确;
D、人工选育西红柿不属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没有为进化提供原料,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新物种的形成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生物进化并不一定形成新物种。人工选育起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但突变和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4.(2021高二上·浙江月考)下列关于生物的统一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统一的细胞模型将动物、植物、真菌和病毒联系在一起
B.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之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差异,自然选择才发生作用
C.自然条件下,两个种群基因不能交流,也就进化为两个不同物种
D.近亲交配使纯合子基因型减少,杂合子的基因型增加
【答案】B
【知识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病毒
【解析】【解答】A、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统一的细胞模型能将动物、植物、真菌联系在一起,A错误;
B、种群中具有不同性状的个体间在存活率和繁殖率上出现了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就发生了,B正确;
C、自然条件下,两个种群基因不能交流,必须达到生殖隔离才能进化为两个不同物种,C错误;
D、近亲交配使具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相结合的概率增加,纯合子基因型增多,杂合子的基因型减少,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1)地理隔离:不同种群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种群间不发生基因交流;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的变化。
(2)自然选择:食物和栖息条件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
(3)生殖隔离:基因库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渐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不同物种。
5.(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如图所示,某种动物的生活区域被一条20米宽、南北向的公路和一条20米宽、东西向的铁路分割成大小相等的四个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物种的基因多样性可能会增加
B.地理隔离影响该物种个体间的基因交流
C.该物种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内的生存斗争均可能加剧
D.该物种在②④区域进化方向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多样性;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解析】【解答】A、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4个小区域后,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了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所以其基因多样性可能会降低,也可能会增加,A正确;
B、某动物的生活区域被分成4个小区域后,因为生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影响了该物种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B正确;
C、该生物在各自的区域内活动,由于活动面积减小,生存斗争可能加剧,C正确;
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而生物的进化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导致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6.(2021高三上·罗湖月考)在自然条件下,二倍体植物(2n=4)形成四倍体植物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对于二倍体植物,四倍体植物果实大且多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不存在生殖隔离
C.秋水仙素形成多倍体的原理与该过程类似
D.确定四倍体植物的DNA序列只需测2条染色体
【答案】D
【知识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多倍体育种
【解析】【解答】A、四倍体属于多倍体,相对于二倍体植物,四倍体植物果实大,但结实率低,因此数目较少,A错误;
B、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物杂交产生的后代三倍体是不可育的,因此他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该过程是减数分裂失败造成的,原理并不相同,C错误;
D、该四倍体生物每个染色体组只有两条染色体,且该植物无性染色体,因此DNA测序时只需要测2条染色体,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几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三倍体;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同一物种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称为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是指不同物种杂交产生的杂种后代经过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
2、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的判断标准主要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能否在自然条件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一般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然后形成生殖隔离;有时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形成生殖隔离,例如多倍体的产生。 3、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级,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7.(2021高二上·“精诚联盟”开学考)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说明他们之间存在( )
A.统一性 B.多样性 C.适应性 D.遗传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生物界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体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猫的前肢和人的上肢在骨骼结构上非常相似,这是生物体层次上的统一性,A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8.(2021高一下·嘉兴期末)现存的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下列证据中,属于分子水平的是( )
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
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
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
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属于细胞水平上的证据,A错误;
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是在个体水平上的证据,B错误;
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是在组织和器官水平上的证据,C错误;
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是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证明了现存的物种来自共同的祖先,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
(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
(3)胚胎学证据:①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②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
(4)细胞水平的证据:①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②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
9.(2021高一下·哈尔滨期末)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
A.胚胎学 B.化石 C.细胞研究 D.比较解剖学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所以生物进化最直接、最主要的证据是化石,即B正确,与题意相符,A、C、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言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言;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10.(2021高一下·哈尔滨期末)如图中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的骨骼虽然外形上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排列是相似的,这说明( )
A.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它们属于同一类动物
D.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同源器言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脊椎动物的前肢,如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都是由同样类型的骨骼组成的;各部分骨块和动物身体的相对位置相同,它们的一致性说明这些动物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故D正确,与题意相符,A、B、C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言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言;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
11.近年,寒武纪化石宝库——“清江生物群”和三峡石板滩“夷陵虫”“的发现,使奥陶纪的“金钉子”——宜昌再次成为研究生物进化的一片热土。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无法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C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原材料;中性突变
【解析】【解答】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DNA分子杂交,杂合双链区比例越大,说明两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近,A正确;
B、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B正确;
C、借助同位素的半衰期可以推断形成化石的生物的年代,C错误;
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4、中性突变论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1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随着真核细胞的出现和发展,动植物开始出现分化
B.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真核生物通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推进了生物进化速度
D.病毒结构比较简单,因此在进化上应早于细胞出现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真核生物在结构和功能上更加完善,通过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的变异性,推动了生物进化速率,随着真核生物的出现和发展,动植物开始出现分化,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所以A、C正确;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B正确;由无细胞结构到有细胞结构,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所以病毒不会早于细胞出现,D错误。
【分析】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化石可以作为进化的重要证据。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
B.原核生物出现时,生态系统是典型的三极生态系统
C.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D.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地球生物进化历程
【解析】【解答】A、化石是研究地球上生物进化的非常重要的、直接的证据,就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前的古细菌化石,A正确;
B、以动物为代表的消费者的出现,开始形成典型的三级生态系统,B错误;
C、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C正确;
D、在进化过程中,许多物种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绝灭;例如恐龙绝灭,恐龙的绝灭为哺乳类的兴盛腾出了空间,使生物进化翻开了崭新的一页,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地球上的生物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级到高级逐渐进化而来的。
2、真核细胞出现后,出现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从而出现了有性生殖,使由于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量大大增加,所以生物进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二、综合题
14.东非的马拉维湖和坦葛尼喀湖中长期生活着多种丽鱼,由一个或几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其中马拉维湖有300-500种,坦葛尼喀湖有200多种。由于具有相似的生境,两湖具有形态结构相似的丽鱼(如图),但马拉维湖中所有丽鱼间的亲缘关系,都比它们与坦葛尼喀湖中任何丽鱼的亲缘关系近,反之亦然。
(1)马拉维湖和坦葛尼喀湖中丽鱼种数的差异属于______多样性的差异。
A.遗传 B.物种 C.生态系统 D.生境
(2)两湖中各种丽鱼都有与其独特的摄食习性相适应的高度特化的额。根据现代进化理论, 使同一湖中丽鱼的额发生差异的内在因素是 不同的额与摄食习性相适应是 的结果。
(3)坦葛尼喀湖中的200多种丽鱼是由一个或几个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因适应不同环境 而进化成不同的种类,这种现象称为 。
(4)根据题意,下列关于图中丽鱼亲缘关系远近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
A.由于形态相似,B鱼与B'鱼的亲缘关系最近
B.由于形态不相似,B鱼与C鱼亲缘关系最远
C.虽然形态不相似,B鱼与C鱼的亲缘关系比B’鱼近
D.A鱼与C鱼不存在生殖隔离,所以亲缘关系较近
【答案】(1)B
(2)遗传和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3)适应辐射
(4)C
【知识点】拉马克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物种的概念与形成;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自然选择与适应
【解析】【解答】(1)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根据题意马拉维湖和坦葛尼喀湖中丽鱼种数的差异,因此这属于物种的多样性。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因此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导致同一湖中丽鱼的额发生差异的内在因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生物变异出现不定向性,而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决定了丽鱼不同的额与摄食习性相适应的特点。(3)坦葛尼喀湖中的200多种丽鱼是由来自共同祖先的后裔适应了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并且在形态上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成了不同的物种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4)由题意可知,同一湖中所有丽鱼间的亲缘关系,都比它们与另一湖中任何丽鱼的亲缘关系近,故A、B错误,C正确;这些丽鱼属于不同的物种,因此它们之间均存在着生殖隔离,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分析】1.多样化是指生物种类从少到多,并向不同方向发展,分化为形形色色的物种。多样化使生物扩大了生存空间,适应于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来自共同祖先的后裔适应了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并且在形态上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成了不同的物种的现象称为适应辐射。2.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15.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问题。
(1)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 、 或它们留下的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 证据。
(2)比较解剖学是比较不同生物的器官、系统的 特点,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更丰富的证据。
(3)胚胎学证据是指在研究生物的进化时,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 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来推断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 关系。
(4)分子生物学证据: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的相似性 ;不同生物之间特定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 关系密切相关。
【答案】(1)遗体;遗物;直接
(2)形态结构
(3)胚胎发育;亲缘
(4)越高;亲缘
【知识点】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解析】【解答】(1)化石是保存在地壳中的古地质年代的动植物遗体、遗物或它们留下的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2)比较解剖学是比较不同生物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特点,并与生物进化相联系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了更丰富的证据。(3)胚胎学证据是指在研究生物的进化时,通过比较不同动物类群胚胎发育的相同或相似之处,来推断不同动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4)分子生物学证据: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的相似性越高;不同生物之间特定的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细胞生物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等,其中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生物进化在比较解剖学上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现存生物不但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而且在新陈代谢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分子水平上,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DNA序列都有一定的相似性,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其DNA序列的相似性越高,不同生物之间的特定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密切相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