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必修二 1.1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芜湖期末)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绵羊的白毛和卷毛
C.棉花的细绒和粗绒 D.桃树的红花和白花
2.(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下列杂交实验中不能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番茄:红果×黄果→子代全为红果
B.小麦:毛颖×毛颖→子代有的是毛颖,有的是光颖
C.高粱:非甜秆×甜秆→子代有的是甜秆,有的是非甜秆
D.豌豆:高茎×高茎→子代有的是高茎,有的是矮茎
3.(2021高二上·成都开学考)某作物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一品系X为黄粒,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品系Y紫粒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黄粒是显性性状 B.紫粒是显性性状
C.品系X是杂合子 D.品系Y是纯合子
4.(2021高三上·洮南月考)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型
C.豌豆的自交和测交都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异花传粉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高于其测交后代中的
5.(2021高一下·安庆期末)下列关于遗传学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B.猫的白毛和黑毛,羊的长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
C.两纯合子杂交,F1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D.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6.(2021高二下·洛阳期末)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恰当的是( )
A.鉴定某显性性状的生物是否为纯合子都可采用测交和自交
B.根据自交结果一定能判断出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C.根据自交和测交结果均可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D.根据正反或反交实验结果即可判断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7.(2021高二下·兰陵期中)下列关于个体杂交和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表现性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相同
8.(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圆粒豌豆的基因型都相同
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9.(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杂交、自交、测交等多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作出假说——检验假说——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 )
A.纯合亲本之间的杂交 B.F1与显性亲本的杂交
C.F1的自交 D.F1的测交
10.(2021·惠州模拟)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不必要的前提条件是( )
A.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是相同的
B.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是完全显性的
C.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相同的
11.(2021高三上·湖南月考)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实验时发现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让F1与矮茎杂交、预测后代中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环节
12.(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下列叙述与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且数量比为1:1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各类型受精卵的成活率相同
C.亲本必须都是纯合子且需要做正交和反交实验
D.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种,遗传因子组合有3种
13.(2021·罗山模拟)一对正常的夫妇婚配生了一个XO型且色盲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患儿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
B.患儿的母亲应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C.该患儿的产生一定是由于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性染色体非正常分离所致
D.该患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时为91条
二、综合题
14.凤仙花的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重瓣凤仙花自交,子代都是重瓣花,单瓣凤仙花自交,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
(1)凤仙花的花瓣显性性状是 。
(2)请解释单瓣风仙花白交,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的原因。
(3)请进一步设计实验对你的解释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方案
(4)实验结果:
A:若正交结果是子代都是重瓣,反交结果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 ,
B:若 ,则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死亡。
15.(2020高二上·安徽期中)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性状时,F2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提出了四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请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性状为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茎的高矮属于一对 性状,遗传上遵循 定律。
(2)人们又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 。该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开的时间是 (不考虑交叉互换)。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 性状分离比。
(4)如果F1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 ;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3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绵羊的白毛和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C、棉花的细绒和粗绒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桃树的红花和白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同种生物、同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缺一不可。
2.【答案】C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番茄:红果×黄果→子代全为红果,可判断红果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小麦:毛颖×毛颖→子代有的是毛颖,有的是光颖,即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毛颖为显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
C、高粱:非甜秆×甜秆→子代有的是甜秆,有的是非甜秆,不能判断显隐性,C符合题意;
D、豌豆:高茎×高茎→子代有的是高茎,有的是矮茎,即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隐性判断的方法:(1)亲本为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全部为一种表现型,则子一代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2)亲本为一种表现型,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3.【答案】B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品系X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说明品系X是纯合子,接受品系Y紫粒花粉,后代有黄粒和紫粒,说明紫粒为显性性状,黄粒为隐性性状,品系Y是杂合子。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某一品系X为黄粒,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说明品系X为纯合子;若接受另一品系Y紫粒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说明黄粒是隐性,紫粒是显性,且品系Y为杂合子。
4.【答案】B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A、自交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不能,A错误;
B、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型,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显性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B正确;
D、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其自交不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传粉,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等于其测交后代中的,均为1/2,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上常用杂交方法的用途:(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5.【答案】A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A、性状表现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正确;
B、猫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羊的长毛和卷毛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显隐性判断的方法:(1)亲本为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全部为一种表现型,则子一代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2)亲本为一种表现型,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6.【答案】C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A、鉴定某显性性状的生物是否为纯合子,动物一般为测交方法,植物一般用自交的方法,A错误;
B、如果某一个体自交结果全为一种性状,不能判断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
C、根据自交和测交结果均可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C正确;
D、出现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有多种,不能仅仅根据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就判断某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才能进一步确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四种交配方式及应用:
类型 概念 应用
杂交 基因型不相同的个体相互交配或
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如AA×aa ①杂交育种
②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基因型相同个体间交配,如Aa×Aa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
反交 相对而言,如正交:AA(♀)×aa(♂),反交:AA(♂)×aa(♀) 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测交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如Aa×aa 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②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7.【答案】B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A、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隐性性状在隐性纯合子时可以表现出来,A错误;
B、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会出现AA、Aa、aa,其中AA、aa为纯合子,C错误;
D、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与Aa,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能产生纯合子和杂合子。
8.【答案】A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圆粒是显性性状,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故A错误;
B、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杂交前母本如果不去雄则会自花传粉而无法完成设计的杂交实验,故B正确;
C、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会分离,故C正确;
D、豌豆是自花传粉,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要进行杂交实验则必须在开花前的花蕾期去雄,排除杂交可能方可进行杂交实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细胞。等位基因就是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的。
9.【答案】D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试题分析:AC都是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现象,错。孟德尔没有做F1与某亲本的杂交实验,B错。孟德尔设计F1的测交,根据假说预测结果,并进行实验验证,D正确。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0.【答案】D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BC、据分析可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有: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ABC正确;
D、F1形成的两种配子(如A和a)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但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1.【答案】D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孟德尔一对杂交实验中,F1不是表现出中间性状,而是表现出显性性状(高茎),A错误;
B、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B错误;
C、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生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数一般不相等,C错误;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设计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也就是测交实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等位基因是指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2.【答案】C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且数量比为1:1,才能保存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且比例为1:2:1,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不符合题意;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各类型受精卵的成活率相同,才能保存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且比例为1:2:1,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B不符合题意;
C、亲本必须都是纯合子,才能保证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但正交和反交实验不一定要做,因为正交和反交实验只是用来证明基因所在的位置,与子二代是否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C、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种和遗传因子组合有3种,,才能保证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各类型受精卵的成活率相同,才能保存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且比例为1:2:1,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1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3.【答案】D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B、据分析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携带色盲基因,为携带者,父亲的基因型为XBY,不携带色盲基因,孩子基因型为XbO,携带致病基因,所以患儿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AB正确;
C、由A项解析可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源于其母亲,所以受精的卵细胞形成过程是正常的,则不正常的应该是精子,即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性染色体非正常分离所致,C正确;
D、该患儿只有45条染色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时为90条,即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4.【答案】(1)单瓣
(2)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死亡
(3)让单瓣风仙花作母本与重瓣风仙花作父本杂交(正交),让单瓣凤仙花作父本与重瓣凤仙花作母本杂交(反交),分别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4)则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卵细胞死亡;正交结果是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反交结果子代都是重瓣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单瓣凤仙花自交,子代出现重瓣花,故单瓣花是显性性状。(2)单瓣花自交出现重瓣花,则单瓣花为杂合子,若无特殊情况,子代比例应为3:1,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的原因可能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死亡,则配子为a与A、a结合,即出现上述结果。(3)为证明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死亡,可让单瓣风仙花作母本(Aa)与重瓣风仙花作父本(aa)杂交(正交),让单瓣凤仙花作父本(Aa)与重瓣凤仙花作母本杂交(反交),分别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4)若正交结果是子代都是重瓣,反交结果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则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卵细胞死亡;若正交结果是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反交结果子代都是重瓣,则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死亡。。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凤仙花的花瓣由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单瓣对重瓣为显性,且在开花时含有显性基因的精子不育而含隐性基因的精子可育,所以单瓣不存在显性纯合体,则单瓣都是杂合体,设其基因型为Aa,则重瓣的基因型为aa。
15.【答案】(1)相对;基因的分离
(2)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高茎:矮茎=3:1
(4)1:1;4: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1)豌豆茎的高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比。
(4)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1:1。若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1/3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F1产生的卵细胞有1/2D、1/2d,花粉有3/5D、2/5d,则F2中矮茎的比例为1/2x2/5=1/5,即高茎:矮茎=4:1。
【分析】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遗传定律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这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的情况应该是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量相等);
④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实验结果,看与预测的结果是否相符);
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必修二 1.1 孟德尔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总结出分离定律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芜湖期末)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B.绵羊的白毛和卷毛
C.棉花的细绒和粗绒 D.桃树的红花和白花
【答案】B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A、豌豆的圆粒和皱粒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绵羊的白毛和卷毛符合“同种生物”,但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C、棉花的细绒和粗绒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C不符合题意;
D、桃树的红花和白花符合“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属于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同种生物、同种性状、不同表现类型,缺一不可。
2.(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下列杂交实验中不能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A.番茄:红果×黄果→子代全为红果
B.小麦:毛颖×毛颖→子代有的是毛颖,有的是光颖
C.高粱:非甜秆×甜秆→子代有的是甜秆,有的是非甜秆
D.豌豆:高茎×高茎→子代有的是高茎,有的是矮茎
【答案】C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番茄:红果×黄果→子代全为红果,可判断红果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小麦:毛颖×毛颖→子代有的是毛颖,有的是光颖,即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毛颖为显性性状,B不符合题意;
C、高粱:非甜秆×甜秆→子代有的是甜秆,有的是非甜秆,不能判断显隐性,C符合题意;
D、豌豆:高茎×高茎→子代有的是高茎,有的是矮茎,即出现性状分离,可判断高茎为显性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隐性判断的方法:(1)亲本为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全部为一种表现型,则子一代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2)亲本为一种表现型,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3.(2021高二上·成都开学考)某作物的紫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某一品系X为黄粒,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若接受另一品系Y紫粒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黄粒是显性性状 B.紫粒是显性性状
C.品系X是杂合子 D.品系Y是纯合子
【答案】B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品系X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说明品系X是纯合子,接受品系Y紫粒花粉,后代有黄粒和紫粒,说明紫粒为显性性状,黄粒为隐性性状,品系Y是杂合子。ACD错误、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某一品系X为黄粒,若自花传粉,后代全为黄粒;说明品系X为纯合子;若接受另一品系Y紫粒的花粉,后代既有黄粒,也有紫粒。说明黄粒是隐性,紫粒是显性,且品系Y为杂合子。
4.(2021高三上·洮南月考)下列有关自交和测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
B.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型
C.豌豆的自交和测交都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异花传粉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高于其测交后代中的
【答案】B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解析】【解答】A、自交可用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但测交不能,A错误;
B、自交和测交都可用来判断某显性植株的基因型,显性植株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为显性纯合子,否则为杂合子,B正确;
D、豌豆是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其自交不需要进行去雄、套袋、人工传粉,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等于其测交后代中的,均为1/2,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遗传上常用杂交方法的用途:(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
5.(2021高一下·安庆期末)下列关于遗传学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B.猫的白毛和黑毛,羊的长毛和卷毛是相对性状
C.两纯合子杂交,F1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D.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答案】A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A、性状表现由基因与环境共同决定,基因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正确;
B、猫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羊的长毛和卷毛不是相对性状,B错误;
C、在完全显性的条件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C错误;
D、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显隐性判断的方法:(1)亲本为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代全部为一种表现型,则子一代表现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2)亲本为一种表现型,子一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6.(2021高二下·洛阳期末)下列鉴定生物遗传特性的方法中,恰当的是( )
A.鉴定某显性性状的生物是否为纯合子都可采用测交和自交
B.根据自交结果一定能判断出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C.根据自交和测交结果均可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
D.根据正反或反交实验结果即可判断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答案】C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A、鉴定某显性性状的生物是否为纯合子,动物一般为测交方法,植物一般用自交的方法,A错误;
B、如果某一个体自交结果全为一种性状,不能判断某一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B错误;
C、根据自交和测交结果均可判断某显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C正确;
D、出现正反交结果不一致的情况有多种,不能仅仅根据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就判断某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才能进一步确定,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四种交配方式及应用:
类型 概念 应用
杂交 基因型不相同的个体相互交配或
不同品种之间的交配,如AA×aa ①杂交育种
②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 基因型相同个体间交配,如Aa×Aa ①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
②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
反交 相对而言,如正交:AA(♀)×aa(♂),反交:AA(♂)×aa(♀) 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测交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如Aa×aa ①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②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7.(2021高二下·兰陵期中)下列关于个体杂交和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B.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D.表现性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也相同
【答案】B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A、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隐性性状在隐性纯合子时可以表现出来,A错误;
B、纯合子自交的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
C、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会出现纯合子,如Aa自交,后代会出现AA、Aa、aa,其中AA、aa为纯合子,C错误;
D、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与Aa,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生物的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是隐性性状;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然是纯合子,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能产生纯合子和杂合子。
8.(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以豌豆为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圆粒豌豆的基因型都相同
B.进行豌豆杂交时,母本植株需要人工去雄
C.杂合子中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答案】A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解析】【解答】解:A、圆粒是显性性状,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故A错误;
B、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杂交前母本如果不去雄则会自花传粉而无法完成设计的杂交实验,故B正确;
C、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会分离,故C正确;
D、豌豆是自花传粉,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要进行杂交实验则必须在开花前的花蕾期去雄,排除杂交可能方可进行杂交实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同源染色体进入不同的细胞。等位基因就是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型的。
9.(2021高三上·黑龙江期中)孟德尔用纯种高茎豌豆与纯种矮茎豌豆作亲本,分别设计了杂交、自交、测交等多组实验,按照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分析现象——作出假说——检验假说——得出结论”,最后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孟德尔在检验假说阶段进行的实验是( )
A.纯合亲本之间的杂交 B.F1与显性亲本的杂交
C.F1的自交 D.F1的测交
【答案】D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试题分析:AC都是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现象,错。孟德尔没有做F1与某亲本的杂交实验,B错。孟德尔设计F1的测交,根据假说预测结果,并进行实验验证,D正确。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0.(2021·惠州模拟)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不必要的前提条件是( )
A.不同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是相同的
B.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是完全显性的
C.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F1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相同的
【答案】D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BC、据分析可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中,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的条件有: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ABC正确;
D、F1形成的两种配子(如A和a)的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之一,但雄配子的数目远多于雌配子,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1.(2021高三上·湖南月考)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得出分离定律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在实验时发现F1都表现双亲的中间性状、F2出现两种性状
B.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C.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D.“让F1与矮茎杂交、预测后代中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环节
【答案】D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孟德尔一对杂交实验中,F1不是表现出中间性状,而是表现出显性性状(高茎),A错误;
B、为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B错误;
C、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而生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数一般不相等,C错误;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设计F1与隐性纯合体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也就是测交实验,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等位基因是指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12.(2021高一下·白山期末)在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下列叙述与子二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且数量比为1:1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各类型受精卵的成活率相同
C.亲本必须都是纯合子且需要做正交和反交实验
D.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种,遗传因子组合有3种
【答案】C
【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A、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且数量比为1:1,才能保存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且比例为1:2:1,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不符合题意;
B、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各类型受精卵的成活率相同,才能保存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且比例为1:2:1,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B不符合题意;
C、亲本必须都是纯合子,才能保证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但正交和反交实验不一定要做,因为正交和反交实验只是用来证明基因所在的位置,与子二代是否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无直接关系,C符合题意;
C、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4种和遗传因子组合有3种,,才能保证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2种,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各类型受精卵的成活率相同,才能保存后代出现三种基因型AA、Aa、aa,且比例为1:2:1,才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1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13.(2021·罗山模拟)一对正常的夫妇婚配生了一个XO型且色盲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患儿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
B.患儿的母亲应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C.该患儿的产生一定是由于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性染色体非正常分离所致
D.该患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时为91条
【答案】D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AB、据分析可知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携带色盲基因,为携带者,父亲的基因型为XBY,不携带色盲基因,孩子基因型为XbO,携带致病基因,所以患儿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方,AB正确;
C、由A项解析可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源于其母亲,所以受精的卵细胞形成过程是正常的,则不正常的应该是精子,即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性染色体非正常分离所致,C正确;
D、该患儿只有45条染色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最多时为90条,即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二、综合题
14.凤仙花的花瓣有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重瓣凤仙花自交,子代都是重瓣花,单瓣凤仙花自交,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
(1)凤仙花的花瓣显性性状是 。
(2)请解释单瓣风仙花白交,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的原因。
(3)请进一步设计实验对你的解释进行探究,写出实验方案
(4)实验结果:
A:若正交结果是子代都是重瓣,反交结果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 ,
B:若 ,则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死亡。
【答案】(1)单瓣
(2)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死亡
(3)让单瓣风仙花作母本与重瓣风仙花作父本杂交(正交),让单瓣凤仙花作父本与重瓣凤仙花作母本杂交(反交),分别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4)则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卵细胞死亡;正交结果是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反交结果子代都是重瓣
【考点】生物的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解析】【解答】(1)由题干信息可知:单瓣凤仙花自交,子代出现重瓣花,故单瓣花是显性性状。(2)单瓣花自交出现重瓣花,则单瓣花为杂合子,若无特殊情况,子代比例应为3:1,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的原因可能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死亡,则配子为a与A、a结合,即出现上述结果。(3)为证明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死亡,可让单瓣风仙花作母本(Aa)与重瓣风仙花作父本(aa)杂交(正交),让单瓣凤仙花作父本(Aa)与重瓣凤仙花作母本杂交(反交),分别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4)若正交结果是子代都是重瓣,反交结果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则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卵细胞死亡;若正交结果是子代单瓣和重瓣的比例为1∶1,反交结果子代都是重瓣,则是单瓣凤仙花减数分裂产生的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死亡。。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凤仙花的花瓣由单瓣和重瓣两种,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单瓣对重瓣为显性,且在开花时含有显性基因的精子不育而含隐性基因的精子可育,所以单瓣不存在显性纯合体,则单瓣都是杂合体,设其基因型为Aa,则重瓣的基因型为aa。
15.(2020高二上·安徽期中)孟德尔曾利用豌豆的7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发现当只考虑一对性状时,F2总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于是其提出假说,提出了四点解释,最终总结出了相关的遗传定律。请以高茎(D)和矮茎(d)这一对性状为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茎的高矮属于一对 性状,遗传上遵循 定律。
(2)人们又把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 。该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分开的时间是 (不考虑交叉互换)。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 性状分离比。
(4)如果F1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 ;如果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有1/3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高茎:矮茎= 。
【答案】(1)相对;基因的分离
(2)等位基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高茎:矮茎=3:1
(4)1:1;4:1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孟德尔遗传实验-分离定律
【解析】【解答】(1)豌豆茎的高矮属于一对相对性状,遗传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如果遗传因子不是独立遗传而是融合遗传的,则F2将不会出现严格的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比。
(4)如果雌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而是相同种类的配子才能结合(其他假说内容不变),则F2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1:1,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1:1。若雌雄配子存活率不同,含d的花粉1/3不育(其他假说内容不变),F1产生的卵细胞有1/2D、1/2d,花粉有3/5D、2/5d,则F2中矮茎的比例为1/2x2/5=1/5,即高茎:矮茎=4:1。
【分析】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遗传定律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这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每个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的情况应该是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数量相等);
④实验验证(进行测交实验,统计实验结果,看与预测的结果是否相符);
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