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必修二 2.1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必修二 2.1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2-21 09:10:39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必修二 2.1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  )
A.出现染色单体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D.子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
【答案】B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A、 有丝分裂前期也出现染色单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故B符合题意;
C、有丝分裂后期也出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C不符合题意;
D、蝗虫有丝分裂前中末期染色体中也是24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有: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染色体数目为奇数;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大小不均等现象。能判断细胞属于减数分裂时期则必须熟练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2.(2021高一下·咸阳月考)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  )
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⑤② C.①④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
【答案】C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中含同源染色体,而不含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为精原细胞;②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已发生变形,所以是精子,③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④中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⑤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为精细胞。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①④③⑤②。
故答案为: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及各时期特点
3.(2021高一下·无锡期末)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B
【考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根据题图,该细胞种细胞质不均等分配,且有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
1、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一分为二(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细胞质均等分裂)共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
2、一个卵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经过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一分为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大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小的是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小的是第二极体,同时第一极体经过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最后三个极体退化消失。
4.(2021高一下·广东期末)下列对同源染色体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的两条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C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同源染色体是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的两条染色体,但来自母亲和父亲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都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来源相同,同源染色体来源不同,不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一般相同,但也有例外,如性染色体X和Y形态就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在减数分裂可以进行联会的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同源染色体的大小一致,染色体上存在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组成一个四分体,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4条DNA分子。
5.(2021高一下·大理月考)下图为某动物的某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含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是细胞甲
C.细胞甲→细胞乙的过程属于有丝分裂
D.细胞丁为精细胞
【答案】D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该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一定是雄性,A正确;
B、分析题图,甲、乙、丙、丁四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2、2、1,所以含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是细胞甲,B正确;
C、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乙为精原细胞,细胞甲→细胞乙的过程属于有丝分裂,C正确;
D、细胞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未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不是精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6.(2021高一下·洛南月考)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
A.80、40、40 B.40、20、20 C.40、40、20 D.80、40、20
【答案】D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40,此时一条染色体有1个DNA,故DNA数为40,初级卵母细胞中DNA经过复制后为80,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次级卵母细胞中DNA数为40,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卵细胞中DNA数为20,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
7.(2017高一下·宿迁期末)与精子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是(  )
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C.可能会出现交叉互换
D.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最终形成四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答案】B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解析】【解答】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细胞都分裂两次,A不符合题意;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B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可能出现交叉互换,C不符合题意;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即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场所 睾丸 卵巢
时间 初情期 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
细胞质分裂 均等分裂 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
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结果 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 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
相同点 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
8.(2021高二上·抚松竞赛)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是(  )
A.精子接触透明带
B.精卵相遇,发生顶体反应
C.卵黄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D.雌、雄原核的形成
【答案】C
【考点】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
9.(2021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的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是AaBb、aaBb,雄蜂的基因型是Ab、ab。这对蜜蜂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基因型分别是(  )
A.卵细胞:AB,aB;精子:ab B.卵细胞:Ab,ab;精子:aB
C.卵细胞:aB,ab;精子:Ab D.卵细胞:aB:精子:AB,ab
【答案】B
【考点】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因为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根据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Ab、ab,可知亲代卵细胞是Ab、ab,而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已知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AaBb、aaBb,所以亲代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故答案为:B。
【分析】 有性生殖的生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分化进行生长发育,发育成熟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分别产生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即产生了后代)。
10.(2021高二上·成都开学考)下列与受精作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卵细胞可以和两个精子融合成为一个受精卵
B.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受精过程可以使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变得十分活跃
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
【答案】C
【考点】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A、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A错误;
B、受精卵中染色体上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母方,B错误;
C、未受精时,卵细胞好像睡着了,细胞呼吸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变得十分活跃,C正确;
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实质: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
4、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5、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1.(2021高一下·金台期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  )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答案】B
【考点】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解析】【解答】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12.(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B.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C.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可能不含Y染色体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
【答案】B
【考点】受精作用;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解析】【解答】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
B、受精卵中全部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于卵细胞,B错误;
C、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不含Y染色体,C正确;
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13.(2021高一上·南关期中)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犹如京剧的“变脸”,它们都是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下列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不同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不同
C.染色质和染色体存在的时期不同
D.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答案】A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相同,都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A符合题意;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不同,染色体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染色质和染色体存在的时期不同,染色质存在于不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内,或进行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染色体存在于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的前期、中期、后期,C不符合题意;
D.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染色质是伸展的状态,染色体是高度螺旋的状态。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储存的信息的表达,而高度螺旋化了的棒状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在光镜下呈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比较集中于核膜的内表面。由于染色较深,在光镜下常被误认为是核的界膜.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因生物的种属不同而异)。
二、综合题
14.(2021高二上·重庆月考)下列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图1细胞所属的器官是   ,理由是   。
(2)图1中细胞①~③按所处时期排序,应该是   (填标号),细胞①的名称是   。细胞①~③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不同的是   (填标号)。
(3)若细胞③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可能为   。
(4)图2中处于AB段的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CD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图2可以用来描述有丝分裂过程吗    (填能或不能)。图1中的细胞处于图2曲线BC段的有   (填标号)。
【答案】(1)卵巢;细胞②是不均等分裂
(2)①③②;初级卵母细胞;③
(3)AB或aB或Ab或ab
(4)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能;①③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1)根据图1中的②可知,由于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图l细胞所属的器官是卵巢。
(2))图1中细胞分裂时期依次是①③②,其中细胞①是初级卵母细胞;图中细胞①②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细胞③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不同。
(3)由于在减数分裂中,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
(4)图2中处于AB段的细胞属于细胞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复制,即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图2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分析可知,图2可表示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图2曲线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染色体上有染色单体存在,所以图1中的细胞①③处于图2曲线BC段 。
【分析】题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配子。
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据此答题。
15.(2021高一下·前郭期末)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不考虑变异。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   。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   ,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   过程。
(3)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   ,与图1中   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1)a
(2)乙;丙→乙
(3)卵细胞和第二极体;Ⅲ、Ⅳ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1)图1中a、b、c柱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2)图1中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乙;由Ⅱ变化为Ⅲ,表示进行了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3)图1中(4)由于细胞来自二倍体雌性动物,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表明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所以Ⅳ表示的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图1中,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它们的细胞中不可能含同源染色体。
【分析】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I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未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IV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科版(2019) 高中生物必修二 2.1 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下·梅州期中)蝗虫的体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在观察蝗虫的细胞时,下列现象能够说明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是(  )
A.出现染色单体 B.同源染色体联会
C.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两极 D.子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
2.(2021高一下·咸阳月考)下图表示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  )
A.④①③⑤② B.④③①⑤② C.①④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
3.(2021高一下·无锡期末)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中的一个时期示意图,该细胞的名称是(  )
A.初级精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次级精母细胞 D.次级卵母细胞
4.(2021高一下·广东期末)下列对同源染色体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的两条染色体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2021高一下·大理月考)下图为某动物的某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
B.含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是细胞甲
C.细胞甲→细胞乙的过程属于有丝分裂
D.细胞丁为精细胞
6.(2021高一下·洛南月考)某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是40,减数分裂时的四分体时期、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依次是(  )
A.80、40、40 B.40、20、20 C.40、40、20 D.80、40、20
7.(2017高一下·宿迁期末)与精子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特有的现象是(  )
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B.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C.可能会出现交叉互换
D.一个原始的生殖细胞最终形成四个成熟的生殖细胞
8.(2021高二上·抚松竞赛)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是(  )
A.精子接触透明带
B.精卵相遇,发生顶体反应
C.卵黄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
D.雌、雄原核的形成
9.(2021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的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是AaBb、aaBb,雄蜂的基因型是Ab、ab。这对蜜蜂产生的卵细胞与精子基因型分别是(  )
A.卵细胞:AB,aB;精子:ab B.卵细胞:Ab,ab;精子:aB
C.卵细胞:aB,ab;精子:Ab D.卵细胞:aB:精子:AB,ab
10.(2021高二上·成都开学考)下列与受精作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卵细胞可以和两个精子融合成为一个受精卵
B.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C.受精过程可以使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变得十分活跃
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
11.(2021高一下·金台期中)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之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是因为(  )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
12.(2021高一下·湖北期中)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受精作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B.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C.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可能不含Y染色体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
13.(2021高一上·南关期中)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犹如京剧的“变脸”,它们都是真核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下列对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不同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不同
C.染色质和染色体存在的时期不同
D.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二、综合题
14.(2021高二上·重庆月考)下列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图1细胞所属的器官是   ,理由是   。
(2)图1中细胞①~③按所处时期排序,应该是   (填标号),细胞①的名称是   。细胞①~③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不同的是   (填标号)。
(3)若细胞③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可能为   。
(4)图2中处于AB段的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CD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图2可以用来描述有丝分裂过程吗    (填能或不能)。图1中的细胞处于图2曲线BC段的有   (填标号)。
15.(2021高一下·前郭期末)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不考虑变异。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   。
(2)图1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   ,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2中的   过程。
(3)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   ,与图1中   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解:A、 有丝分裂前期也出现染色单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才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故B符合题意;
C、有丝分裂后期也出现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C不符合题意;
D、蝗虫有丝分裂前中末期染色体中也是24条,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不同点有: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染色体数目为奇数;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大小不均等现象。能判断细胞属于减数分裂时期则必须熟练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过程。
2.【答案】C
【考点】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中含同源染色体,而不含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为精原细胞;②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已发生变形,所以是精子,③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④中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⑤中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所以细胞为精细胞。因此,正确的排列顺序应为①④③⑤②。
故答案为: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及各时期特点
3.【答案】B
【考点】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解析】【解答】根据题图,该细胞种细胞质不均等分配,且有同源染色体,故该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
1、一个精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一分为二(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经过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细胞质均等分裂)共形成4个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
2、一个卵原细胞经过染色体复制成为初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经过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一分为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大的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小的是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小的是第二极体,同时第一极体经过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细胞质均等分裂)形成两个第二极体,最后三个极体退化消失。
4.【答案】C
【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A、同源染色体是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的两条染色体,但来自母亲和父亲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都是同源染色体,A错误;
B、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来源相同,同源染色体来源不同,不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B错误;
C、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C正确;
D、同源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一般相同,但也有例外,如性染色体X和Y形态就不同,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且在减数分裂可以进行联会的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同源染色体的大小一致,染色体上存在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联会,组成一个四分体,含有4条姐妹染色单体,4条DNA分子。
5.【答案】D
【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析】【解答】A、该动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均等分裂,所以该动物一定是雄性,A正确;
B、分析题图,甲、乙、丙、丁四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分别是4、2、2、1,所以含染色体组数目最多的是细胞甲,B正确;
C、细胞甲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乙为精原细胞,细胞甲→细胞乙的过程属于有丝分裂,C正确;
D、细胞丁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未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不是精细胞,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一分为二。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细胞中的非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6.【答案】D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40,此时一条染色体有1个DNA,故DNA数为40,初级卵母细胞中DNA经过复制后为80,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次级卵母细胞中DNA数为40,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卵细胞中DNA数为20,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相关曲线图与柱形图
7.【答案】B
【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解析】【解答】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细胞都分裂两次,A不符合题意;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都是不均等的,B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都可能出现交叉互换,C不符合题意;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1个成熟的生殖细胞,即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形成4个精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场所 睾丸 卵巢
时间 初情期 胚胎期开始,初情期完成
细胞质分裂 均等分裂 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
第一极体均等分裂
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结果 1个精原细胞→4个精细胞→变形成为4个精子(成熟配子) 1个卵原细胞→1个较大的卵细胞(成熟配子)和3个较小的极体(退化消失,不能受精)
相同点 染色体的变化行为相同
8.【答案】C
【考点】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这是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重要标志,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
9.【答案】B
【考点】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因为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根据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Ab、ab,可知亲代卵细胞是Ab、ab,而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已知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AaBb、aaBb,所以亲代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故答案为:B。
【分析】 有性生殖的生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分化进行生长发育,发育成熟的雌雄个体可以通过减数分裂分别产生雌雄配子,雌雄配子再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即产生了后代)。
10.【答案】C
【考点】受精作用
【解析】【解答】A、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与此同时,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A错误;
B、受精卵中染色体上的DNA,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细胞质中的DNA几乎全部来自母方,B错误;
C、未受精时,卵细胞好像睡着了,细胞呼吸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细胞呼吸变得十分活跃,C正确;
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受精作用:
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
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3、实质: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
4、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
5、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1.【答案】B
【考点】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解析】【解答】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故答案为:B。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
12.【答案】B
【考点】受精作用;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
【解析】【解答】A、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A正确;
B、受精卵中全部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于卵细胞,B错误;
C、精子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精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可能不含Y染色体,C正确;
D、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有重要意义,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2、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
13.【答案】A
【考点】细胞核的结构;染色体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化学成分相同,都是由蛋白质和DNA构成的,A符合题意;
B.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存在状态不同,染色体是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染色质和染色体存在的时期不同,染色质存在于不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内,或进行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染色体存在于进行细胞分裂的细胞的前期、中期、后期,C不符合题意;
D.染色质和染色体都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区别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染色质是伸展的状态,染色体是高度螺旋的状态。伸展的染色质形态有利于在它上面的DNA储存的信息的表达,而高度螺旋化了的棒状染色体则有利于细胞分裂中遗传物质的平分。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它们之间的不同,不过是同一物质在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在光镜下呈颗粒状,不均匀地分布于细胞核中,比较集中于核膜的内表面。由于染色较深,在光镜下常被误认为是核的界膜.染色体出现于分裂期中,呈较粗的柱状和杆状等不同形状,并有基本恒定的数目(因生物的种属不同而异)。
14.【答案】(1)卵巢;细胞②是不均等分裂
(2)①③②;初级卵母细胞;③
(3)AB或aB或Ab或ab
(4)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能;①③
【考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1)根据图1中的②可知,由于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图l细胞所属的器官是卵巢。
(2))图1中细胞分裂时期依次是①③②,其中细胞①是初级卵母细胞;图中细胞①②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细胞③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不同。
(3)由于在减数分裂中,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基因组成可能为AB或aB或Ab或ab。
(4)图2中处于AB段的细胞属于细胞分裂间期,此时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复制,即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图2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分析可知,图2可表示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图2曲线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即染色体上有染色单体存在,所以图1中的细胞①③处于图2曲线BC段 。
【分析】题图1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细胞和一个小的极体,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配子。
图2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AB段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据此答题。
15.【答案】(1)a
(2)乙;丙→乙
(3)卵细胞和第二极体;Ⅲ、Ⅳ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解析】【解答】(1)图1中a、b、c柱分别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2)图1中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对应于图2中的乙;由Ⅱ变化为Ⅲ,表示进行了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3)图1中(4)由于细胞来自二倍体雌性动物,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表明染色体只有体细胞的一半,所以Ⅳ表示的细胞是卵细胞和第二极体。图1中,Ⅲ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它们的细胞中不可能含同源染色体。
【分析】分析图1: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I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未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中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IV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DNA分子=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分析图2:甲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