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15 17:40:30

文档简介

第15课 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课标要求
讲述张骞通过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教育学生学习其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为三目。第一目:张骞通西域。介绍了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过程、作用以及西域都护的设置。第二目:丝绸之路。介绍了海路丝绸之路的形成、路线以及其作用。第三目:班超经营西域。简要地介绍班超在西域的活动。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展示葡萄、石榴、核桃等水果,问:同学们喜欢吃这些吗?猜猜秦始皇能不能吃到这些?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进入今天新课的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讲授新课:
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的地理范围
【教师提问】: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呢?我们一起看图来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投影:神秘的西域地图)
【预期回答】:在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的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过渡】:西汉初年,那里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如本来生活在河西走廊的大月氏人被匈奴赶到了更西边。我们在前一课学到,汉武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攻打匈奴他不仅有军事上的准备,还采取外交政策,他了解到月氏人无比痛恨匈奴统治者,就决定派人联络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于是颁布了一个招贤令,聘请勇士出使西域!
展示招贤令ppt,请一个同学读出来,其他同学回答所附问题。从招贤令中可以看出汉武帝为什么要攻打匈奴?使者的任务是什么?
【教师提问】谁揭榜了?
【预期回答】 张骞
放映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一个视频,回答所体问题。(更形象直观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大致经过及故事)
展示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在图上指出所经过的大致地方,突出出使的艰苦及张骞的毅力,
【教师提问】张骞这次出行历时十三年,受尽磨难,同学们认为张骞身上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各抒己见,教师总结)被匈奴人扣留了10年,但他不屈不挠,设法逃了出来,坚决完成使命。想要做一个成功者,就必须像张骞那样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教师提问】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有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那么张骞是不是白去了?
【同学回答】不是。
【老师归纳】张骞虽然没有达到出使西域的目的,但是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
【过渡】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投影,展示表格)
同学阅读课本,填好表格(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结果)
【教师提问】张骞出使西域,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展示图片:西域传入中原的物品及中原出入西域的东西)
【同学回答】葡萄、石榴、苜蓿、核桃、良种马;铁器、丝绸
【教师提问】:西域和中原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且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西域和汉朝之间的政治交往又如何呢?
【学生回答】:1、双方互派使节,交往密切。
2、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投影:西汉疆域图)
【教师讲解】: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这件事,产生的政治上的结果就是使西汉的疆域扩大,这一块地区(指图),这大致相当我们今天的新疆地区,因此我们说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张骞出使西域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过渡)
二、丝绸之路
【老师讲解】什么是“丝绸之路”呢?
【情景设置】先欣赏几幅西域的图片(绿洲、沙漠、汗血宝马、水果等),假如你是当时长安的富商,想去西域做生意,你会带什么去,带什么回?根据提示设计自己的路线。
(学生自由讨论,规划买卖路线)请一两个同学讲讲自己的经商之路。
【教师讲解】因为中国的丝织品很精美,轻便,所以很多商人都会带着它,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通道。中国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转运欧洲,被上层社会视为珍品。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当时古罗马贵族的一种时尚。中国也被称誉为“丝国”。因此,人们便称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教师讲解】根据刚刚同学们的路线,教师总结路线图: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过渡】(想一想)教材84页动脑筋部分,引出海上丝绸之路。
刚才我们介绍了陆上丝绸之路,汉武帝时,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一条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投影:海上丝绸之路)
【教师讲解】指出海上丝绸之路路线。
【教师提问加讲解】 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
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 是亚欧陆上重要交通要道。
三、 班超经营西域
 【过渡】投笔从戎的故事,导出班超,并介绍其生平
 【教师讲解】到了东汉,西域的形势发生了变化。汉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归顺了东汉。北匈奴贵族则经常率领骑兵南下掠夺,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国勒索繁重的赋税,切断了西域和东汉的交往。为了恢复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复对西域的管辖,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完成ppt填空,掌握几个要点
最后展示几个课后练习题。巩固同学课堂知识。
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使西域
西域 第一次
张骞出使西域
第二次
经济文化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 西域都护的设置
为丝绸之路开辟道路

丝绸之路
陆路
海路
意义
班超经营西域
时间
意义
课件22张PPT。喜欢吃这些水果不? 猜猜看秦始皇能吃到这些东西吗?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西域的地理概念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二)、张骞出使西域“招贤令”中所招募的使者必须完成什么任务?招 贤 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休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汉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望博侯 张骞1、这是张骞第几次到西域?
2、动画中张骞把哪个国家的名字说错了?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有没有达到他的目的呢?
张骞出使西域体现了他的哪些品质?不屈不挠,坚持不懈,胆识过人……。重要的是他有一颗爱国的心。像他学习,热爱祖国,做一个有胆、有识、有行、有恒之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积极备战,打击匈奴
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大获全胜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了解西域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及同汉朝往来的愿望互派使节,交往日趋频繁张骞出使西域到底为我们带来了什么呢?(三)、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西汉疆域图秦朝疆域图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
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西域都护府绿洲汗血宝马如果你是长安的一名富商,现在想去西域做生意,你会从长安带去哪些东西到西域贩卖,又会带些什么回来?穿越时空大漠的行商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二、丝绸之路根据地图上标志的提示,你会怎么规划你的旅途?汗血宝马盛产白玉补充粮食、水欧洲想一想:
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证实了丝绸之路确实存在;当时我国的
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广东沿海港口马来半岛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半岛南端丝绸之路的影响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银器、瓷器、丝绸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玻璃、胡椒、黄瓜….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西方中国三、班超经营西域 班超为史学家班彪之子,《汉书》作者班固之弟。东汉和帝永元七年(公元95年),班超被封为“定远侯”。投笔从戎出使时间:
意义:
三、班超经营西域公元73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公元97年班超派( )出使大秦,公元( )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送给东汉皇帝象牙、犀角等礼物,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 )交往。甘英166首次直接(1)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 汉武帝 B 张骞
C 班超 D 甘英B练一练( 2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B 密切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 设立西域都护
D 控制西域各族B(3)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 西汉时期 B 秦朝时期
C 战国时期 D 东汉时期A 公元60年汉武帝一边吃着葡萄,欣赏西域舞蹈,一边对一个大臣说:“公元前110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许多小国说是要归顺我汉朝,朕打算在那里设个郡县,看你最近工作不错,就派你去管理西域的事务吧!”大家来找茬:公元前60年汉宣帝119年西域都护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