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上: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2-25 13:3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诸城市郝戈庄初中 郑兆山猜一猜鲜卑族 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
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进程。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缩句方法,轻松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利用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认识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发展进步。
探究历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全篇课文,注意圈点勾划,标注知识点与疑问。)
1.鲜卑族是如何统一北方的?
2.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如何?
3.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
4.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5.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一、北魏的建立和统一1.北魏政权的建立者:鲜卑族拓拔部386年,拓拔珪建立北魏
都城:平城(山西大同)2.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拓拔珪感悟历史 北魏统一北方,初步结束了前秦瓦解后北方的分裂局面,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 那么北魏如何适应这种趋势呢? 理解民族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民族融合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洛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示意图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有何意义?北魏平城遗址孝文帝
迁都洛阳原因影响平城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都城众多人口的需要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进一步实行改革创造了条件总结记忆三.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 假如你是孝文帝,在迁都后你会采取哪些措施来学习汉族文化呢?必须强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的措施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服饰: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姓氏:鲜卑姓氏改为汉姓,拓跋改为元。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政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风俗: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强化记忆(汉化政策) (孝文帝)诏不
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
居官。
   ——《魏书》
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北魏文官俑2.迁都之后的改革措施: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刘贺陆穆元楼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认识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北朝北魏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 1.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因为自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 合作探究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2.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民族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许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合作探究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改革措施影响:这些措施促进了 。 ① 年, 族建立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①把都城从平城迁至 。
②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 联姻;
⑥采用 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 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439鲜卑洛阳汉语鲜卑语汉族汉族汉族贵族汉族汉族民族大融合畅谈收获强化记忆畅谈收获1、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2、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B比试比试你能做对吗C3、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4、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BC5.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DA请回答:①“北俗之语”是指什么?
?
②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由谁主持的改革?
?
③材料反映了哪项改革措施?
④用22个字概括孝文帝的改革措施?9.阅读下列材料: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鲜卑语北魏 孝文帝学汉语迁都洛阳 学汉语 穿汉服 改汉姓 通汉婚
用汉制 学汉礼 开心一刻中国人最讲求饮食,你是否留心过嘴里的东西来自何方? “胡”字其实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原来如此: 寻找我们自身所带有的
民族融合的特征
说明:中华民族是许许多多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国文化。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有其他民族的特征。课后探究活动共建共享和谐新家园中华各民族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