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下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七下 6.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10 11:19:51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课型 新授课
课堂形式 纵横 □ / 小组 □ / 马蹄 □ / 其它 □ 人数
教学目标 知 识与技 能 了解全面调查与抽样的概念。了解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
过 程与方 法 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必要性,体会不同的抽样方法可得不同的结果,并能根据要求编制简单的抽样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 值 观 通过教学实例,感受生活中数据是无处不在;能根据数据信息对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重点 教学重点是抽样的概念和抽样的必要性。
难点 数本的“合作学习”情境较复杂,学生缺乏经验,是本节课难点。
板书设计
教学辅助
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知 【活动一】调查:1.我们班级近视的同学有多少人?我们学校近视的同学又有多少人?像这样:为了一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作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例如:人口普查 根据实际生活经验体会全面调查。 根据活动一提出全面调查。
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归纳】同学们觉得在什么时候用全面调查方式较好 调查对象个数比较少,调查容易进行时。2.数量虽然大,但调查结果有特殊作用和意义时。全面调查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优点:结果精确;缺点:数量大时,费时、费力、费财。思考:某机构要调查一手机生产厂家的手机质量,是否需要对该厂生产的所有手机进行检测?具有破坏性,最好不要使用普查 的方式。【活动二】要了解全国初中生的视力情况,有人设计了下三种调查方法:对全国所有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属于全面调查,工作量太大,不方便,没有必要。对某一所著名中学的初中生进行视力测试。——此方法缺乏普遍性,不合适。3、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生15000人进行视力测试。——这种调查具有可操作性及代表性。人们在研究某个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往往会遇到不方便、不可能或不必要对所有的对象作调查的情况,所以从所有对象中抽取一部分作调查分析,这就是抽样调查。【做一做】要了解初中生有多少学生知道父母的生日,有没有必要对你校初中 明确何时用全面调查。感受全面调查并不适用所有。学生通过活动二,感受理抽样调查存在的必要性。并且通过(2)知道抽样调查需要注意的地方。通过一个实例的联系,加深对 引导学生归纳全面调查的优缺点,明确何时用全面调查。引出抽样调查。通过活动二,引出抽样调查。并且通过(2)中需要强调抽样必须要有普遍意义,对象的范围不能太窄,抽取对象的数量不能太少。
二、探索新知 各年级所有同学进行调查?有没有必要对全国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如需要用抽样的方法,请设计一个抽样方案。对一所学校一个年级所有同学进行调查缺乏普遍性,不可取,对全国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即普查,工作量太大,没有必要。应采取抽样调查,例如在全国按东、西、南、北、中分片,每个区域各抽3所中学,对这15所中学的全部初中进行调查。例3:(1)电视台准备在某市调查一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需要对所有看电视的人进行全面调查吗?对一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2)对本年级同学是否喜欢某电视节目调查的结果,能代表学校全体同学的意见吗?如果不适用,应如何改进调查方法?【回顾活动二】根据活动二第3个问题的内容,引出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的概念。提一下简单随机抽样概念。【合作学习】数本P148的合作学习。第(1)条表明有考场约12000÷30=400(个),有400袋答卷。从中抽取600份学生答卷也就是从400袋答卷中抽取20袋答卷。(2)说明抽取20袋答卷时,不能根据答卷袋的序号连续抽取,连续抽取可能使抽取的答卷集中在少数的学校。 抽样调查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先自主思考,再发言。通过例3,进一步认识抽样的意义。 讲解例3时要突出抽样的必要性,以及抽样应具有代表性、样本要有足够的容量等抽样的基本原则。教学中需要提醒学生要注意:抽样时既要抽足20袋答卷,又要求样本具有代表性、随机性,使抽得的样本具有普遍意义。也可
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以提示一些具体的做法,如每隔20号抽取一袋试卷。
三、巩固提高 P149作业题1,2,3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对答案。学生可能还会对抽样调查方案有点不会。 1、2题较容易,能较快完成。对于方案的设计还是着重讲解一下。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 总结的时候,强调抽样调查,及指定抽样调查方案。
教学反思 教学中感觉较好的地方以及原因:
教学中感觉不足的地方以及原因,改进方案:教 师 备 课 笔 记
上课日期 月 日 星期
教学课题  6.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 课型 新授课
课堂形式 纵横 □ / 小组 □ / 马蹄 □ / 其它 □ 人数
教学目标 知 识与技 能 了解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掌握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基本要求,会按要求进行数据的分类排序、分组编码。
过 程与方 法 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了解数据收集的具体方法和基本要求。会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取得数据信息,并根据数据信息对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 值 观 通过教学实例,感受生活中数据是无处不在;能根据数据信息对某些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品尝用数据说话带来的乐趣。
重点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包括简单的分类、排序和分组、编码。
难点 数据的分类和分组,并要求把整理的结果用双向细目表表示出来。(书上例2)
板书设计
教学辅助
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课 【引入】利用马航事件的新闻:MH370航班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航班,由吉隆坡国际机场飞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班上载有227名乘客(其中中国大陆153人,中国台湾1人,马来西亚13人,印尼7人,澳大利亚6人等),机组人员12名。该航班在2014年3月8 阅读新闻,通过新闻上的数据,感受数据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意义。 利用马航事件的新闻,尤其强调新闻中出现的数据,反映了事件的严重性,总结出数据在实际生活中
日凌晨时,在马来西亚与越南的雷达覆盖边界与空中交通管制失去联系。失踪16天后的3月24日,马来西亚总理宣布,马航MH370航班已经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人员无一幸免。新闻中出现的具体数据反映出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问题一】往往先要明确目的,然后再去收集。那么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呢?下列数据是用什么方法收集的:在体检中,医生对某一组学生体温测试示数如下:37oC,37.1oC , 37.2oC,36oC,37oC,37.3oC ,37oC 。——测量并记录 小明抛掷100次瓶盖,盖面朝上和盖面朝下的次数分别为42和58次.——试验并记录老师十一想出游,想知道杭州到武汉的火车车次情况及时间。——使用互联网书上的杭州西溪湿地的例子。——划记法总结:数据收集途径 直接途径 间接途径(观察、测量、 (查阅文献资料、调查、实验等) 使用互联网查询 等) 学生根据实际生活经验,回答三个问题。感受数据收集的方法。 中的意义。指出本章从本节课开始就是学习关于 数据的内容。提出如何收集数据的问题,通过几个生活实例引出收集数据的方法。归纳总结收集数据的基本方法。
二、探索新知 【问题二】那么收集到的数据要做怎么样的处理?书上P142例1设计一个能记录上述测量数据的表格,并将数据填入表中(学生可用序号表示)。为更直观地比较男、女身高,可对数据做作怎样的处理呢?第(1)题身高混乱排列,很难比 观察题目中所给的数据,思考怎样设计表格能清楚的反映出男女生的身高。通过(1)(2)感受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混乱排列不能 指出接下来就要学习数据的整理。利用例1中(1)(2)两小题表格的对比,说明数据整理的必要性。同时着重示
巩固训练四、归纳总结 较男、女身高情况。第(2)题是将数据进行分类、再排序,然后制作双向细目表。对比之下突出了数据整理的必要性。【整理数据的方法】:分类、排序分组、编码。通过例2,巩固制作双向细目表。书本P145作业题第2题、第3题。今天大家有什么收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数据。 直观比较出身高差别。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明确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学生先自行进行思考尝试。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学生尝试回忆思考学习了什么内容。 范设计双向细目表的步骤。强调过程,先分类,再排序(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教师从旁引导。再次强调双向细目表的制作过程。下课堂观察学生的作业情况。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中感觉较好的地方以及原因:
教学中感觉不足的地方以及原因,改进方案:
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