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6.4 “频数与频率”的教案
一、 教学分析:
(1) 目标分析:
1、理解频数的概念,会求频数;
2、了解极差的概念、会计算极差;
3、了解极差、组距、组数之间的关系,会将数据分组;
4、会列频数分布表。
(2) 学情分析:
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频数的概念。
难点:将数据分组过程比较复杂,往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
(3) 策略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交流式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学习并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并能够综合应用统计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教学过程(含简要点评):6.4频数与频率
(一) 引入
1. 七(11)班36名学生的血型统计图:
A B A B B O
AB A B B AB O
B A O B A A
B A O B A AB
A O B A AB A
O AB B A O B
提问1:根据这个结果,你能在很快速说出我班同学哪种血型的人数最多吗?
提问2:你认为这个数据表示方式好不好?
提问3: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以便快速说出我班同学哪种血型的人数最多吗?
课本导言:人们在作决策时,有时更需要了解有关数据的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特征数。引出课题并板书——6.4频数与频率
(二) 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1.
斜桥中学七(11)班36名学生血型统计表
组别 划记 频数
A型
B型
AB型
O型
2.除了按时间类别进行分组,还有以下的情况:
七(11)班36名学生体检时的体重结果如下(单位:kg):
36 42 50 46 60 37
45 58 54 76 41 52
55 65 62 53 55 49
43 42 44 49 47 52
54 48 52 49 50 62
51 45 54 37 46 43
你从这份资料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一组数据的最大最小值的差,我们把它叫做极差。板书: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问题2:体重在45——53kg范围内的同学有多少人?
3. 问题3:这些信息能反映我们班学生体重在哪一个范围内的人数最多,在哪一个范围内人数最少吗?
4. 按照课本介绍频数、频数分布表。(基本知识需准确,有参照物,按课本介绍有利于学生掌握以及课后复习)
5. 问题: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什么?(频数之和不仅可用于检查划记是否有错,而且为下节课计算频数作准备,因此此问很有必要)
6. 小结:①
②制作频数分布表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7.完成课本课内练习1,2 (练习中的问题按前述处理)
(三) 合作学习(视情况,延伸到课外完成)
在下列材料中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并与其他同学合作解决、分享成果:
材料一:课本材料“研究八年级男生、女生的身高和所穿运动鞋的鞋码的数据分布情况”
材料二:我们班的同学中,有的步行,有的骑车,还有的乘车来上学。请你制作本班同学上学方式的频数分布统计表,并回答下列问题:(1)频数最小的是哪一组?频数最大的是哪一组?(2)请简要说明学生选择各种方式的原因。
;
材料三:中国、美国、日本三国的动画片中,我们班的同学中最喜欢那国的动画片?
请仔细考虑下列问题,在班级里进行一次小调查。
(1) 调查的问题是什么?
(2) 向那些人作调查?
(3) 怎样进行调查?
(4) 一共调查了多少同学?最喜欢中国动画片的同学有多少?喜欢美国或日本动画片的呢?他们各占总调查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请完成所给的频数分布表。
(5) 在我们班的同学中有多少人选择了 “其他”?他们占了多少百分比?他们为什么选择“其他”
(6) 请大家交流一下各自得出的结论。
;
(提供不同的材料让学生自行选择、自由组合开展合作学习,克服材料单一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学生对材料不感兴趣,因同组人数多而参与程度低,…)
;
四、反思:
本案例看似平淡无奇,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但从教学设计方面看,却着实需要花些功夫。
用教材教,就是要求把教材当作是教学的基本材料或凭借,而不是唯一的凭借;教师要会主动寻求适合学生的特点的一切有利于教学的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生活中不是所有材料都能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的,我们应有所选择,有所舍弃。我舍弃了课本的一些练习,改用了学生熟悉的血型、体重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