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11 12:1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20 北方民族大融合敕

川  阴

下天


庐笼


野天




茫风





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原是鲜卑语,后译成汉语,广为流传。你知道鲜卑族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了哪个朝代吗?你想了解鲜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改革吗? ----《敕勒歌》一、北魏统一北方1、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439年平城(山西大同)鲜卑族拓跋部2、统一黄河流域:时间: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北魏骑兵俑zhe 北魏士兵俑请观察他的衣袖,特点是?胡服汉服服饰上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饮食上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民族融合
趋势已经出现北魏统一后,北方出现什么新现象?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在长期杂居相处中,彼此学习、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的过程。汉人胡食 胡人汉服汉人胡服民族的融合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 族融合”的理解?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在长期杂居相处中,彼此学习、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的过程。思考北魏统一后,孝文帝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一个较为落后的民族如何来管理和统治文化先进的中原地区呢?
A、以胡治汉
B、胡汉分治
C、胡汉融合如果你是孝文帝会怎么做?迁都洛阳 1.改革内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平城洛阳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呢?是否顺利?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气候干旱,出产的粮食不能满足需要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不利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
迁都影响洛阳获得发展和繁荣为孝文帝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条件迁都洛阳 1.改革内容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汉化政策 孝文帝汉化政策找一找:孝文帝在迁都后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学习汉族文化呢?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结汉亲用汉制学汉礼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发展2、影响: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设身处地 假如你是当时南朝大臣,出使北方时,你会有那些新的感受?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想一想这说明了什么?
动脑筋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生活上就座方式: “席地而坐” 胡床改革所碰到的问题?改革不是一帆风顺,会遇到阻碍。 三、北朝的更替北魏小结:各族人民长期接触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政府的改革迁都洛阳汉化政策进一步促进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