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解释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解释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2(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4-08 16:2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时 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解释
基础巩固
1.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从容器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后将小球分别放回原处,重复10次以上。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从雄①、雌①中分别随机抓取1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B.将从雄①、雌①中分别取出的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
C.从4个容器中各取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重复的次数越多,其结果越接近孟德尔定律的统计数据
2.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1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1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以上步骤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中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4.孟德尔通过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他选用纯合黄色圆形豌豆种子和纯合绿色皱形豌豆种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种子全为黄色圆形。F1自交得到F2,F2种子有4种表现类型,即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其比例为9∶3∶3∶1。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形和皱形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B.F2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
C.F2黄色皱形种子中纯合子占1/16
D.F2中杂合黄色圆形种子占1/2
5.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有4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该实验中必须同时满足几个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产生了4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B.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C.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分离是形成新性状的原因
D.观察的子代样本数量要足够多
6.已知A、a和B、b两对基因是相互独立的,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中性状类型不同于双亲的占(  )
A.1/4 B.1/2 C.3/4 D.5/8
7.纯合黄圆豌豆与纯合绿皱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只有1种表型,那么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A.1/16 B.1/8 C.3/16  D.1/4
8.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9.玉米籽粒的有色对无色为显性,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现提供纯合有色饱满籽粒与纯合无色皱缩籽粒若干,请设计实验,探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假设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1)选取            与            作为亲本杂交得F1。
(2)取F1植株(20株)          。
(3)收获种子并统计不同表型的比例。
(4)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若F1自交后代有4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②若                        ,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能力提升
1.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共同表示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乙、丁容器共同表示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卡片上的字母表示基因(如下表所示)。
容器 容器中卡片的种类及数量/张
黄Y的卡片 绿y的卡片 圆R的卡片 皱r的卡片
甲容器(♀) 10 10 0 0
乙容器(♂) 10 10 0 0
丙容器(♀) 0 0 10 10
丁容器(♂) 0 0 10 1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
B.将从甲、乙容器中分别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自由组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C.从乙、丁容器中各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是模拟形成配子的过程
D.从容器中取出的卡片,统计后重新放回到原容器中的目的是保证下次取的卡片是随机的
2.纯合高秆抗病小麦与纯合矮秆易染病小麦杂交,F1全部为高秆抗病小麦,F1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秆抗病小麦约占总数的(  )
A.1/16 B.1/8 C.3/16 D.9/16
3.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为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植株与无香味抗病植株两亲本杂交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2
4.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有(  )
A.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
B.F1测交将产生4种表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C.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4种表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D.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5.在某种鼠中,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黄色基因Y和短尾基因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且这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只表型都是黄色短尾的鼠交配,则子代表型分别为            ,比例为            。
(2)正常情况下,母鼠平均每胎怀8只小鼠,则上述一组交配中,预计每胎有      只小鼠存活,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
6.已知狗的毛色受两对基因(B、b和I、i)控制。基因型为BB或Bb的狗的皮毛可以呈黑色,基因型为bb的狗的皮毛可以呈褐色,I基因抑制皮毛细胞色素的合成。下列是一个有关狗毛色的遗传实验。
(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褐毛狗和白毛狗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2)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      。
(3)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型及数量比应为      。
答案解析
基础巩固
1.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从容器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后将小球分别放回原处,重复10次以上。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从雄①、雌①中分别随机抓取1个小球,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
B.将从雄①、雌①中分别取出的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
C.从4个容器中各取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重复的次数越多,其结果越接近孟德尔定律的统计数据
答案:C
解析:从雄①、雌①中分别随机抓取1个小球,即基因A与a分离,模拟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的分离,A项正确。将从雄①、雌①中分别取出的小球组合在一起,即雌、雄配子结合,模拟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B项正确。从4个容器中各取1个小球组合在一起,模拟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C项错误。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时,重复的次数越多,其结果越接近理论值,越接近孟德尔定律的统计数据,D项正确。
2.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1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1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以上步骤100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
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
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
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16种
答案:B
解析:甲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即F1产生配子及受精作用;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DR类型占1/4;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9种。
3.大鼠的毛色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黄色大鼠与黑色大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色为显性性状,黑色为隐性性状
B.F1与黄色亲本杂交,后代有两种表型
C.F1和F2中灰色大鼠均为杂合子
D.F2中黑色大鼠与米色大鼠杂交,其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的概率为1/4
答案:B
解析:根据遗传图解可知,该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分别由A、a与B、b控制,则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A_B_(灰色)、A_bb(黄色或黑色)、aaB_(黑色或黄色)、aabb(米色)。F1的基因型为AaBb,与黄色亲本(AAbb或aaBB)杂交,后代有灰色(A_Bb或AaB_)、黄色(A_bb或aaB_)两种表型;F1中灰色大鼠肯定为杂合子,F2中灰色大鼠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F2中黑色大鼠(aaB_或A_bb)与米色大鼠(aabb)杂交,即2/3aaBb(或Aabb)×aabb和1/3aaBB(或AAbb)×aabb,后代中出现米色大鼠(aabb)的概率为(2/3)×(1/2)=1/3。
4.孟德尔通过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自由组合定律。他选用纯合黄色圆形豌豆种子和纯合绿色皱形豌豆种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种子全为黄色圆形。F1自交得到F2,F2种子有4种表现类型,即黄色圆形、黄色皱形、绿色圆形、绿色皱形,其比例为9∶3∶3∶1。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黄色和绿色、圆形和皱形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
B.F2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
C.F2黄色皱形种子中纯合子占1/16
D.F2中杂合黄色圆形种子占1/2
答案:C
解析:分别分析黄色和绿色、圆形和皱形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可知,F1全为显性性状(黄色和圆形),F2出现性状分离且显性性状∶隐性性状=3∶1(黄色∶绿色=3∶1,圆形∶皱形=3∶1),故黄色和绿色、圆形和皱形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假设F1的基因型为YyRr,由于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F2出现了9种基因型,即Y_R_、yyR_、Y_rr、yyrr,其中yyR_、Y_rr的表型分别为绿色圆形、黄色皱形,是不同于亲本的性状组合;F2中黄色皱形种子有两种基因型,即YYrr和Yyrr,且比例为1∶2,故F2黄色皱形种子中纯合子占1/3;F2中黄色圆形种子有4种基因型,只有一种是纯合基因型(1/16YYRR),其他均为杂合基因型(2/16YyRR、4/16YyRr和2/16YYRr),故F2中杂合黄色圆形种子占1/2。
5.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有4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该实验中必须同时满足几个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产生了4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B.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同
C.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分离是形成新性状的原因
D.观察的子代样本数量要足够多
答案:C
6.已知A、a和B、b两对基因是相互独立的,在完全显性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中性状类型不同于双亲的占(  )
A.1/4 B.1/2 C.3/4 D.5/8
答案:A
解析:因为两对性状相对应的两对等位基因是相互独立的,只有后代中出现bb的基因型,性状类型才不同于双亲,分别为Aabb、aabb,占1/4。
7.纯合黄圆豌豆与纯合绿皱豌豆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只有1种表型,那么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  )
A.1/16 B.1/8 C.3/16  D.1/4
答案:B
解析:纯合黄圆豌豆与纯合绿皱豌豆杂交,F1为黄圆豌豆(设为YyRr),F1自交后,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为黄圆和绿皱豌豆,其中纯合黄圆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绿皱豌豆中全为绿皱纯合子,基因型为yyrr,所以F2中与亲本表型相同的纯合子占F2的1/8。
8.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D、d表示,后者用F、f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无毛黄肉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      。
(2)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             。
(3)若无毛黄肉B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4)若实验3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5)实验2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             。
答案:(1)有毛 黄肉
(2)DDff、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
解析:(1)实验1中,有毛A与无毛B杂交,F1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有毛、无毛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均为纯合的(A的基因型为DD,B的基因型为dd);实验3中,白肉A与黄肉C杂交,F1均为黄肉,据此可判断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颜色的基因型均为纯合的(A的基因型为ff,C的基因型为FF);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1中的白肉A与黄肉B杂交,F1黄肉与白肉的比例为1∶1”可判断黄肉B是杂合的,基因型为Ff。(2)综上所述,有毛白肉A、无毛黄肉B和无毛黄肉C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B(ddFf)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基因型为ddFF∶ddFf∶ddff=1∶2∶1,表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4)实验3中,子代的基因型为DdFf,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下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5)实验2中,亲本的基因型为ddFf(无毛黄肉B)和ddFF(无毛黄肉C),其杂交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两种:ddFf和ddFF。
9.玉米籽粒的有色对无色为显性,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现提供纯合有色饱满籽粒与纯合无色皱缩籽粒若干,请设计实验,探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假设实验条件满足实验要求)。
(1)选取            与            作为亲本杂交得F1。
(2)取F1植株(20株)          。
(3)收获种子并统计不同表型的比例。
(4)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若F1自交后代有4种表型且比例为9∶3∶3∶1,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②若                        ,则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1)有色饱满籽粒 无色皱缩籽粒
(2)自交
(4)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F1自交后代的表型比例不符合9∶3∶3∶1
能力提升
1.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丙容器共同表示F1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乙、丁容器共同表示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卡片上的字母表示基因(如下表所示)。
容器 容器中卡片的种类及数量/张
黄Y的卡片 绿y的卡片 圆R的卡片 皱r的卡片
甲容器(♀) 10 10 0 0
乙容器(♂) 10 10 0 0
丙容器(♀) 0 0 10 10
丁容器(♂) 0 0 10 10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
B.将从甲、乙容器中分别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自由组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C.从乙、丁容器中各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是模拟形成配子的过程
D.从容器中取出的卡片,统计后重新放回到原容器中的目的是保证下次取的卡片是随机的
答案:C
解析:从甲容器中随机取出1张卡片,是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即模拟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A项错误。将从甲、乙容器中分别取出的卡片组合在一起,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B项错误。从乙、丁容器中各随机取1张卡片并组合在一起,涉及两对基因,所以是模拟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配子并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C项正确。从容器中取出的卡片,统计后重新放回到原容器中的目的是保证每种卡片被取出的概率相等,D项错误。
2.纯合高秆抗病小麦与纯合矮秆易染病小麦杂交,F1全部为高秆抗病小麦,F1自交产生的后代中,矮秆抗病小麦约占总数的(  )
A.1/16 B.1/8 C.3/16 D.9/16
答案:C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9∶3∶3∶1,其中矮秆抗病小麦占3/16。
3.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为独立遗传。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植株与无香味抗病植株两亲本杂交的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香味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
B.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
C.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0
D.两亲本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1/32
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香味性状对应的基因型为aa,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A项正确。由子代抗病∶感病=1∶1,可推知亲代抗病性状的基因型分别为Bb和bb,由子代无香味∶香味=3∶1,可推知亲代香味性状的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所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bb、AaBb,B项正确。两亲本(Aabb、AaBb)杂交的子代中有香味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均为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C项正确。两亲本杂交的子代为1/8AABb、1/4AaBb、1/8AAbb、1/4Aabb、1/8aaBb、1/8aabb,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所占比例为(1/4)×(1/4)×(1/4)+(1/8)×(1/4)=3/64,D项错误。
4.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有(  )
A.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
B.F1测交将产生4种表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C.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4种表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
D.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孟德尔认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因子后来被科学家称为基因,A项错误。F1测交将产生4种表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这是演绎推理,B项错误。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4种表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这是孟德尔发现的问题,不是提出的假说,C项错误。孟德尔认为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D项正确。
5.在某种鼠中,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黄色基因Y和短尾基因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且这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只表型都是黄色短尾的鼠交配,则子代表型分别为            ,比例为            。
(2)正常情况下,母鼠平均每胎怀8只小鼠,则上述一组交配中,预计每胎有      只小鼠存活,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
答案: (1)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 4∶2∶2∶1 (2)4~5 1/9
解析:由题意知,YyTt(黄色短尾)×YyTt(黄色短尾)→9Y_T_∶3yyT_∶3Y_tt∶1yytt,但基因Y和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存活率为9/16,故每胎有4~5(8×9/16)只小鼠存活,其中纯合子占1/9。
6.已知狗的毛色受两对基因(B、b和I、i)控制。基因型为BB或Bb的狗的皮毛可以呈黑色,基因型为bb的狗的皮毛可以呈褐色,I基因抑制皮毛细胞色素的合成。下列是一个有关狗毛色的遗传实验。
(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褐毛狗和白毛狗的基因型分别为      和      。
(2)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      。
(3)如果让F2中褐毛狗与F1交配,理论上,其后代的表型及数量比应为      。
答案:(1)bbii BBII (2)6 1/6 (3)白毛狗∶褐毛狗∶黑毛狗=2∶1∶1
解析:由题干信息推知,黑毛狗的基因型为B_ii,褐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白毛狗的基因型为__I_。褐毛狗(bbii)和白毛狗(__I_)杂交,F1是白毛狗(_bIi),F1白毛狗雌雄交配,F2出现黑毛狗(B_ii),可以确定F1中白毛狗的基因型为BbIi,亲代白毛狗的基因为BBII。F2中白毛狗的基因型共有6种,分别为BBII、BbII、bbII、BBIi、BbIi、bbIi,其中纯合子的概率是1/6。让F2中的褐毛狗和F1白毛狗交配,即bbii×BbIi,后代中白毛狗(bbIi、BbIi)∶褐毛狗(bbii)∶黑毛狗(Bbii)=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