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说课稿
一、说教材
“秦王扫六合”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课。其中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学生要“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统一的先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始皇实现统一,既卓越不凡又专断残暴,成为后人争论评说的焦点。本课内容即以秦始皇的统一为核心展开。灭六国是实现统一;建立专制集权统治、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是巩固统一;焚书坑儒从主观上仍是为强化统一;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越族开灵渠,将祖国境内的多民族置于秦的统一旗帜之下,更成就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伟业。以此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是上好本课的关键。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学情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影响;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评说“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通过设置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货币混乱对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及统一货币的重要性,联系到我们今天统一货币的便利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对人民币的损坏、乱折乱画渗透相关法制内容,使学生意识到爱护人民币也是一种守法行为,要从养成爱惜钱币的习惯。通过“文字”材料的练习使学生得出必须统一文字的结论,从文字统一的深远影响进而联系到如今为了进一步促进文化生活的交流,国家把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写进了法律,并展示法律条文依据,进一步说明文字统一对巩固大一统局面的重要意义。
三、说重、难点
1、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在对本课重点的处理上,运用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及主要战役,分析出秦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认识到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巩固统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突出重点。
2、难点:焚书坑儒。“焚书坑儒” 这部分内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难以理解。为了把历史事件和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印象,通过让学生阅读史料,使学生正确理解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方式加强思想统治的原因以及焚书坑儒所产生的影响,从而突破难点。同时可列出宪法条文及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对比,渗透公民有言论自由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明白从专制到民主、从臣民到公民的变化。
四、说教法、说学法
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的是讲解法、联系分析法、引导探究教学法、情境表演法。通过创设情境、展示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使之感受历史并得出正确结论,并获得法律知识。
2、学法指导: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其认知水平、综合和分析能力有限;又刚开始接触历史学科,学习历史的方法无从谈起。因此,在讲课中运用图片资料,设置历史剧帮助学生感知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适当的选取文字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历史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五、说课时安排及教学准备
本课运用1课时讲授。
教学用具的运用: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历史,播放“北筑长城和开发岭南”的幻灯片。
六、说教学流程
我对教学流程的设计分以下几个环节:
1、导入新课。
通过请同学诵读李白的诗引出课题,并设置问题巩固基础知识进而引出本课重点。
2、探究秦王扫六合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
(1)演示课件:秦灭六国的动态地图,边演示老师边讲述六国灭亡的时间,秦统一的时间。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简化历史信息的呈现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
(2)讨论:为什么秦王能灭六国统一天下?通过讨论认识秦王在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3、探究秦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1)讨论秦为了巩固统一国家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再用幻灯展示专制集权制的层级图。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中央集权这个抽象的概念。
(2)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课堂情境表演和阅读材料探讨秦统一货币度量衡的重要意义。通过表演和阅读,让学生自己分析这些措施的重要作用。
(3)秦在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通过“文字”练习让学生认识在统一的国家中统一文字的重要性。
(4)思想上的巩固措施?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焚书坑儒。
(5)讨论军事上采取了哪些巩固措施?展示长城的图片,领略长城的雄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图上找到长城的起止点,感悟秦长城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初步了解秦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及开发灵渠的作用是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4、读图认识秦朝疆域图,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5、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通过小结本节课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分析出秦朝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
初一学生进入初中在学习上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十分欠缺,但对新知识又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热情,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引导学生把兴趣运用到主动学习上的重要意义,兴趣不仅是一时的热情,更要成为坚持的动力。法制进课堂,适度地插入,变换角度,有助于拉进历史与现实间的距离,提高历史教学的现实意义,值得尝试。我将继续努力,并希望专家及同仁们给与指导,谢谢!
附 板书设计:
一、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北抗匈奴筑长城,南开灵渠统越疆
三、秦朝疆域
北至长城一带,南抵南海,西到陇西,东到东海。
?四、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天山区第三十九中学历史教师 宋盼玲
2012年11月1日
修改意见:
秦统一的原因在课件中未体现。教材未做要求,可用书上动脑筋的题,以节省时间。
教学流程中关于法制的切入过程没有涉及,需简明扼要的加以说明。
课件的按钮不应太多,我做了修改。说课稿军事放在最后,与课件不一致,做了修改。
课件文字部分的颜色过多过杂,需大致统一,
修定后将说课稿口述一次,统计一下时间,再将课件及说课稿发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