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文档属性

名称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2-28 10:4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数学组 夏羽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学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 通过变式,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与探索的过程。
2.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分类讨论及分离基本图形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从奥运比赛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震撼,同学们心里肯定都有难忘的一幕吧,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女子四人双桨夺金的激烈场景,请看

女子四人双桨的成功取决于完美配合,每一支船桨都于支点所在直线交成四个角,如果你是教练,你会关注哪些角的关系?
(设计说明:1、从奥运比赛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生经历实物图形到几何图形的抽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在第一幅图得到的“两条直线相交”几何图形中,我们得到除平角外的四个角,有对顶角、互为补角的角与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到第二幅图:为了解决队员间的配合问题,我们还要研究不同顶点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这些不同顶点的角就是我们本节要研究的内容,感受学习本节课的意义,进而引出课题: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知识探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1)共同探索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形成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除平角外的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
(2)共同探索同位角的概念
问题探究:∠1与∠5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接上面的方法,先观察上面的4个角,他们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形成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逐步思考它们的位置关系:
① 它们在被截直线a、b的位置?
② 它们在截线c的位置?
学生表述得到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得出右侧、上方等说法,得到关键词:同侧、同旁,再给出概念:我们把在被截直线同侧、截线同旁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并完整叙述:∠1与∠5是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到的一对同位角。(在图中把∠1与∠5分离出来)
③ 还能发现其他同位角吗?
④ 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分离出4对同位角,从形状上观察,发现了什么?(字母F型)
(设计说明:这里采用分类分步的方法,从简单开始探索。由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名称已经固定,所以探索的重点在发现位置关系和用准确词语概括这种位置关系,按照观察—描述—归纳—再现的流程,认识同位角。)
(3)小组合作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的位置特征
问题探索:类比上面的探索过程,小组合作完成∠2与∠5 、 ∠2与∠8的位置关系
(设计说明:在认识了同位角的概念后,自主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是一种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的过程。)
(4)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基本图形及类似字母作知识梳理,使学生养成及时归纳、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发展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运用
在刚才“三线八角”图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把两条被截直线竖起来,图如下:)
例1:已知直线a,b被c所截, 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生完成
学生评价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标准的三线八角图,相对于刚才讨论的那个图,只是被截两直线的方向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很快能完成此题,进一步使学生巩固三类角的位置特征,也为下面的变式作下铺垫。)
一变:在例1图的基础上,把直线a,直线b缓缓相交成∠9。
变式1:已知直线a,c被直线b所截,∠9与∠1是一对什么关系的角?∠9与∠3呢?
(设计说明:变式1的两条直线a,b相交成了∠9,图中出现9个角,让学生意识到:(1)在这个图形中,每条直线都可以看作是截线,为变式2(找截线)作下铺垫;(2)在图形的变式中,掌握辩别这些角的关键是看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分清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形成了哪些角,是作出正确判定的前提,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侧,找内错角。)
变式2:∠9与∠2是哪两条线被哪一条线所截形成的一对什么角?∠9与∠6呢?
学生回答
(设计说明:变式2是例题的逆向思维,即已知两角,如何寻找两直线和截线,引导学生得出两个角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则这条直线就是截线,其余两边所在的直线是两直线。)
再变:在上图基础之上直线a、b再延长。
变式3:图中共有几对同位角?
(设计说明:变式3前面变式的综合运用,当中蕴含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身边的数学
如图: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以看成是什么角?类似地,你还能用两只手的手指构成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吗?

(设计说明:同桌合作:一人做手势,一人描述形成的角。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合作之后,师生合作:师给出一个肢体语言------用两只手臂形成一个图,请学生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既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又为引出例2做好铺垫)
例2:如图,直线DE与BC被直线AB所截。
(1)∠1与∠2,∠1与∠3,∠1与∠4各是一对什么角?
(2)如果同位角∠1与∠4相等,那么内错角∠1与∠2相等吗?
同旁内角∠1与∠3互补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这是课本上的例2,研究角与角的数量关系,目的是直接为后面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作准备;突出对顶角及其性质在解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问题中的作用,呼应开头由对顶角引入新知识,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四)、变化无穷——让我们一起来描绘(机动—--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使用)
投影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几个由三条线构成的图形,不同的图形其包含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也是有差异的,这也正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下面小组合作来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图形:
利用3支笔,按要求摆出图形(画出图形):
恰好有4对同位角;
恰好有4对内错角;
恰好有6对同旁内角
(五)、课堂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反思
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从下面三维目标上小结: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我们体会到了哪些思维方法?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让我们一起来练习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1—4题
选做题: 1、作业题第5题 2、变化无穷(若第四环节未完成则作为课外拓展)
1.2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数学组 夏羽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2.学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 通过变式,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决与探索的过程。
2.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类比、分类讨论及分离基本图形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从奥运比赛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在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震撼,同学们心里肯定都有难忘的一幕吧,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女子四人双桨夺金的激烈场景,请看

女子四人双桨的成功取决于完美配合,每一支船桨都于支点所在直线交成四个角,如果你是教练,你会关注哪些角的关系?
(设计说明:1、从奥运比赛引入新课,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2、学生经历实物图形到几何图形的抽象,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在第一幅图得到的“两条直线相交”几何图形中,我们得到除平角外的四个角,有对顶角、互为补角的角与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到第二幅图:为了解决队员间的配合问题,我们还要研究不同顶点的角与角之间的关系,这些不同顶点的角就是我们本节要研究的内容,感受学习本节课的意义,进而引出课题:1.2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二)知识探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1)共同探索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形成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除平角外的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
(2)共同探索同位角的概念
问题探究:∠1与∠5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接上面的方法,先观察上面的4个角,他们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所截形成的,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逐步思考它们的位置关系:
① 它们在被截直线a、b的位置?
② 它们在截线c的位置?
学生表述得到的位置关系,可能会得出右侧、上方等说法,得到关键词:同侧、同旁,再给出概念:我们把在被截直线同侧、截线同旁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并完整叙述:∠1与∠5是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得到的一对同位角。(在图中把∠1与∠5分离出来)
③ 还能发现其他同位角吗?
④ 请学生在练习纸上分离出4对同位角,从形状上观察,发现了什么?(字母F型)
(设计说明:这里采用分类分步的方法,从简单开始探索。由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名称已经固定,所以探索的重点在发现位置关系和用准确词语概括这种位置关系,按照观察—描述—归纳—再现的流程,认识同位角。)
(3)小组合作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的位置特征
问题探索:类比上面的探索过程,小组合作完成∠2与∠5 、 ∠2与∠8的位置关系
(设计说明:在认识了同位角的概念后,自主探索同旁内角、内错角是一种发展的眼光认识事物的过程。)
(4)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概念、基本图形及类似字母作知识梳理,使学生养成及时归纳、及时总结的习惯,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发展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运用
在刚才“三线八角”图的基础上,进行变式:(把两条被截直线竖起来,图如下:)
例1:已知直线a,b被c所截, 指出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生完成
学生评价
(设计说明:这是一个标准的三线八角图,相对于刚才讨论的那个图,只是被截两直线的方向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在刚才的基础上很快能完成此题,进一步使学生巩固三类角的位置特征,也为下面的变式作下铺垫。)
一变:在例1图的基础上,把直线a,直线b缓缓相交成∠9。
变式1:已知直线a,c被直线b所截,∠9与∠1是一对什么关系的角?∠9与∠3呢?
(设计说明:变式1的两条直线a,b相交成了∠9,图中出现9个角,让学生意识到:(1)在这个图形中,每条直线都可以看作是截线,为变式2(找截线)作下铺垫;(2)在图形的变式中,掌握辩别这些角的关键是看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分清哪一条直线截哪两条直线形成了哪些角,是作出正确判定的前提,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侧,找内错角。)
变式2:∠9与∠2是哪两条线被哪一条线所截形成的一对什么角?∠9与∠6呢?
学生回答
(设计说明:变式2是例题的逆向思维,即已知两角,如何寻找两直线和截线,引导学生得出两个角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则这条直线就是截线,其余两边所在的直线是两直线。)
再变:在上图基础之上直线a、b再延长。
变式3:图中共有几对同位角?
(设计说明:变式3前面变式的综合运用,当中蕴含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身边的数学
如图: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构成的一对角可以看成是什么角?类似地,你还能用两只手的手指构成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吗?

(设计说明:同桌合作:一人做手势,一人描述形成的角。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合作之后,师生合作:师给出一个肢体语言------用两只手臂形成一个图,请学生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既达到巩固概念的目的,又为引出例2做好铺垫)
例2:如图,直线DE与BC被直线AB所截。
(1)∠1与∠2,∠1与∠3,∠1与∠4各是一对什么角?
(2)如果同位角∠1与∠4相等,那么内错角∠1与∠2相等吗?
同旁内角∠1与∠3互补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说明:这是课本上的例2,研究角与角的数量关系,目的是直接为后面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作准备;突出对顶角及其性质在解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问题中的作用,呼应开头由对顶角引入新知识,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
(四)、变化无穷——让我们一起来描绘(机动—--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使用)
投影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过的几个由三条线构成的图形,不同的图形其包含的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也是有差异的,这也正说明事物是发展变化着的。下面小组合作来描绘属于我们自己的图形:
利用3支笔,按要求摆出图形(画出图形):
恰好有4对同位角;
恰好有4对内错角;
恰好有6对同旁内角
(五)、课堂小结——让我们一起来反思
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从下面三维目标上小结:我们主要学了哪些知识?我们体会到了哪些思维方法?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作业布置——让我们一起来练习
必做题:课本作业题1—4题
选做题: 1、作业题第5题 2、变化无穷(若第四环节未完成则作为课外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