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一、秦统一六国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一、秦统一六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方面
思想方面
文化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方面
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郡县制
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郡
县
中央
地方
军事
行政
监察百官
巩固统一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同学们,观看后请回答:
剧场中分别展示了什么历史事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历史场景?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巩固统一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小篆
隶书
巩固统一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巩固统一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铜钱
秦衡
秦量
秦度
统一度量衡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军事方面
北筑长城御匈奴
开发南疆修灵渠
巩固统一
珠江
长江
灵
渠
长城一带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方面 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
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郡县制
思想方面 焚书坑儒
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军事方面 北筑长城御匈奴
开发南疆修灵渠
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本课主要学习内容:
一、秦统一六国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关于秦始皇的功和过,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人盛赞他为 “千古一帝”,有人则咒骂秦始皇“以暴虐为天下始”。你是怎样看的?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知后事如何?
请听下回分解。
镜头一: 公元前213年,有人半夜起来挖地窖;筑复壁藏书;还有的人夜以继日地背书;也有更多的人按照规定将书简交出去;在眩目的火光下,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智慧结晶,无数工匠巧艺体力的付出,全化成飞烟灰烬。
镜头二:
公元前212年 咸阳宫南书房 .....
〝有多少人受到株连?〞扶苏问。
〝不多〞 秦始皇说,〝四百六十多人〞。
〝准备怎么处理? 〞扶苏关心地问。...
〝父皇,千万不可....〞 扶苏急切劝谏。
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上述两个镜头,分别展示了什么历史事实?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你如何评价“焚书坑儒”呢?
1、巩固了秦朝的专制统治。
2、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严重摧残,钳制了思想自由。
3、破坏了“百家争鸣”时期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小剧场
——秦王扫六合
镜头一:
旁白1:镜头一,公元前213年,秦朝的某一天,一民居内。
生2:一人夜以继日地背书;(动作表演)
生3:一人半夜起来挖地窖,筑复壁藏书;(动作表演)
生4: (凶狠)开门,开门,奉皇帝诏令,除了朝廷以外,民间各地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全部交到郡守处集中销毁。此后如有收藏或聚众谈论《诗》、《书》者一律处死,有胆敢说现今不如古代的人灭族。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籍不在销毁之列。
旁白1:民众被迫交出书籍。
镜头二:
旁白1: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派了一批道士到处寻找仙人、炼仙丹。其中有两位道士叫侯生和卢生。有一天,这两位道士聚集在一起议论朝政和秦始皇。
生2:秦始皇这个人啊,自以为是、迷恋权力,又独裁专制。
生3:是啊,朝中设了这么多大臣的人,都是摆设,皇帝从来不信任他们,也从来不听他们的意见。
生2:谁敢提意见啊?,提意见不中听的要丢官砍头的啊!
生3:是啊!现在天下大事,事无大小,都必须由皇帝一人拍板定案。
生2:秦始皇还让我们去给他找长生不老之药,哪有啊?我们还是乘早溜吧。否则早晚有一天给皇帝发现了,我们人头不保啊!
旁白1:很快,侯生、卢生等道士议论秦始皇的话被秦始皇知道了。秦始皇十分生气,他下令逮捕京城的诸生,并对他们严刑逼供,最后有将近四百六十多人被活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课型:新课 课时数: 1课时 上课时间:2012.11 主备人:周慧敏 审核: 执教:周慧敏
学 研 案
知识目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中央集权制度 1、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焚书坑儒;本课主要学习内容:秦统一六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学研案:填空 ,秦王 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定都 。二、完成表格: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文化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三、思考1. 秦统一以前,各国货币不统一,有的使用刀币,有的使用布币,有的使用贝币。秦统一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 。2. 度指的是 ,量指的是 ,衡指的是 。四、读图答题1. 秦始皇征发大量人丁,在原秦、赵、燕三国北边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 ,东到 的城防,是古代世界伟大工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请在地图1上圈出长城的起点、终点。 (图1) (图2)2. 在征服南方越族,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的过程中,为运输军粮,保障后勤物资的顺利运送,秦始皇派人在今广西兴安开凿了 。它引湘水进入漓江,使 水系同 水系连接起来,成为后世沟通南北水路的重要通道。请在地图2上用红线标出灵渠,以及写出其沟通的两个水系。3. 通过以上措施,秦朝拓展了辽阔的疆域。秦朝疆域东至 ,西至 ,北至 一带,南至 。请在地图上圈出秦疆域的最东、最南、最西、最北端。(课本P60图) (图3)五、问答题:秦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教学反思
松坪学校中学部
周慧敏
在我校政史科组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我精心筹备《秦王扫六合》一课,经过多次修改与科组内磨课,终于成功教授完该课程。现沉静下来细细反思,觉得较为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来组织教学,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教学过程重难点突出,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为增强知识的系统性,我打破了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内容设计为三大内容:第一,秦统一六国;第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第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处理第二项内容时,又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军事等方面来归纳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这样做,不仅线索清晰,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本课程的两个教学重难点主要是:秦为巩固统一在政治、思想方面所做的措施。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中央集权制度,我指导学生将文字转化成图形,画出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从而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直观、形象地理解。而在“焚书坑儒”的教学上,我通过创设历史教学情境,要求学生表演历史小剧本,带领全班同学穿越回秦朝,感受民间百姓被收缴书籍前的场景,侯生、卢生私下议论秦始皇的为人和执政,从小人物的言行透视出当时的历史大背景。
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从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通过读图画图,把历史事件和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本着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本课教学中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课前自学课文内容,注重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机会,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发挥、去创造。如:我指导学生绘制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展示长城、灵渠和秦疆域示意图,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这节课也体现了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一定的转变,由原来的讲述者转变为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会的,允许学生自由发挥,互相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不会的,教师进行激励、引导,然后共同解决。
不过回想起这一节课,也有一些遗憾。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课程内容的时间把握不准确。部分重点、难懂的问题,教师没有讲细讲透。教师语速过快、没有做到抑扬顿挫,且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记笔记。对于学生的回答,以及临时提出的疑问,教师没有正面地回答与总结。总的来说,较真正的成功课还有很大差距,以后我会在这些方面多下一番功夫,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养。其它细微之处,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过渡语,有个别之处,不够自然等。
学生方面:在讨论秦始皇的历史作用时,他们的回答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非常透彻、全面。尤其是说说他们原先印象中的秦始皇时,学生的反应特别积极,从中可以看出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是比较关注历史的,我们有理由对历史教学充满信心。
以上几点是我本节课的教学心得。已全面展开的新课程改革,对我们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课题: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课型:新课 课时数: 1课时 上课时间:2012.11 主备人:周慧敏 审核: 执教:周慧敏
教 学 设 计 教 案
导入:全体师生一起扮演皇帝上朝的仪式。设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谁?“皇帝”称号的来由。秦王嬴政是怎么从一个诸侯国国君,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呢?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内容。《第10课 秦王扫六合》本课主要学习内容:秦统一六国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统一的历史意义教学过程:一、秦统一六国1.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根据地图,简单讲述秦统一六国的过程及次序)韩 ② 赵 ③ 魏 ④ 楚 ⑤ 燕 ⑥ 齐 在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过渡:秦朝统一天下,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摆在秦始皇面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巩固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统一政权。)二、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方面思想方面文化方面经济方面军事方面1. 政治方面1) 秦为巩固统一,在政治方面有什么措施?具体做法是怎样的?政治方面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2) 请画出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机构示意图 2. 思想方面1)历史小剧场(表演)镜头一:旁白1:公元前213年,秦朝的某一天,一民居内。生2:一人夜以继日地背书;(动作表演)生3:一人半夜起来挖地窖,筑复壁藏书;(动作表演)快点把书藏起来吧,还背什么啊?来不及了。生4: (凶狠)开门,开门,奉皇帝诏令,除了朝廷以外,民间各地收藏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之书,全部交到郡守处集中销毁。此后如有收藏或聚众谈论《诗》、《书》者一律处死,有胆敢说现今不如古代的人灭族。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籍不在销毁之列。旁白1:民众被迫交出书籍。镜头二:旁白1: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派了一批道士到处寻找仙人、炼仙丹。其中有两位道士叫侯生和卢生。有一天,这两位道士聚集在一起议论朝政和秦始皇。生2:秦始皇这个人啊,自以为是、迷恋权力,又独裁专制。生3:是啊,朝中设了这么多大臣的人,都是摆设,皇帝从来不信任他们,也从来不听他们的意见。生2:谁敢提意见啊?,提意见不中听的要丢官砍头的啊!生3:是啊!现在天下大事,事无大小,都必须由皇帝一人拍板定案。生2:秦始皇还让我们去给他找长生不老之药,哪有啊?我们还是乘早溜吧。否则早晚有一天给皇帝发现了,我们人头不保啊!旁白1:很快,侯生、卢生等道士议论秦始皇的话被秦始皇知道了。秦始皇十分生气,他下令逮捕京城的诸生,并对他们严刑逼供,最后有将近四百六十多人被活埋。同学们,观看后请回答:剧场中分别展示了什么历史事实?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历史场景?(引导全班同学思考)思想方面焚书坑儒(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3.文化方面1) 小导入:粤语方言导入。文化方面统一文字4. 经济措施(小组展示)经济方面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等5. 军事措施(小组展示)1)北伐匈奴修长城为了抵御匈奴的骚扰,秦始皇征发大量人丁,在原秦、赵、燕三国北边长城的基础上,“因地形,要险制塞”,修筑了西起 ,东到 的城防,是古代世界伟大工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长城的起点、终点)2)南征越族开灵渠秦始皇为统一东南、岭南等区域,兴修 ,使 水系同 水系连接起来,便于援兵和补给运往前线,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划入中原王朝版图,为秦始皇统一大业起了重要作用。3)秦朝疆域秦朝疆域广大,东至 ,西至 ,北至 一带,南至 。 小结: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列表)政治方面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思想方面焚书坑儒文化方面统一文字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军事方面北筑长城御匈奴开发南疆修灵渠三、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拓展与探究: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关于秦始皇的功和过,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人盛赞他为 “千古一帝”,有人则咒骂秦始皇“以暴虐为天下始”。你是怎样看的? 结束:秦始皇建立起来的强大秦帝国,为什么仅仅统治了15年,就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灭亡了?原因何在?请听下回分解《伐无道,诛暴秦》。 知识目标: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焚书坑儒”的材料,使学生学会从文献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培养材料分析能力;通过观察秦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图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秦始皇是一个怎样的人”,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拓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焚书坑儒;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历史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