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21世纪教育网精品教学课件
看书思考问题:
1、什么是春秋战国,如何划分?
2、书中第30页,为何“诸候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3、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如何称霸的,他们有什么相同处,又有什么不同处?
4、春秋战国时期有什么特点
封建社会的开始
( BC 475— BC 221)
战国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BC 770—BC 476)
春秋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东周
西周
周朝
(BC 1600—BC 1046)
商朝
夏朝
(BC 2070—BC 1600)
1、什么是春秋战国,如何划分?
2、书中第30页,为何“诸候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
1)周王室衰微(1)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
2)各诸候国不断改革,发展经济,实力增强。
3、春秋谁先当上霸主?他又是怎样当上霸主的?其后称霸的又是谁?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如何称霸的,他们有什么相同处,又有什么不同处?
齐桓公:(1)有利的条件: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
(2)雄厚的实力:任用管仲进行改革;
(3)成功的对外政策: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管鲍之交、老马识途)
晋文公:
1.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2.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
“退避三舍”
楚庄王称霸中原
城濮之战
楚军
晋军
退避三舍
秋后思考
春秋时期的霸业政治,是在以变求强的争霸过程中实现的。各大国为谋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强,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齐国和晋国都通过改革迅速致强,改革都涉及到内政、生产和军事等方面内容。
夫 差 矛
越 王 勾 践 剑
争霸战争的实质和影响
实质:是为了迫使各诸侯国向霸主贡赋,
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和经济特权。
影响: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促进了民族融合。
消极
积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促进了民族融合
巩固练习
(1)填空:
春秋时期从公元前 年到公元前 年,是
我国奴隶社会的 的时期。
(2)选择:春秋时期的几个诸侯国君
A.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越王勾践
其中: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
同晋争霸中原的是( )
城濮之战后称霸中原的是( )
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是( )
A
C
B
D
770
476
瓦解
战国形势图
楚
秦
燕
咸阳
郢
郑
魏
韩
大梁
临淄
邯郸
赵
蓟
水
江
淮
水
河
水
济
水
长平
齐
匈
奴
周
“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
赵
卫
宋
邯郸
大梁
齐
魏
围魏救赵
齐-------魏
著名战例欣赏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
减 灶 计
离 间 计
4、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各有什么特点 你认为是春秋战国是历史的前进还是退步?
性质:争霸(春秋)---兼并(战国)
规模:大、灵活、残酷
战争
趋势:诸侯国林立(春秋)---七雄并立(战国)…一雄无敌天下
长平之战
时间:公元前260年
双方:秦---------赵
结果:赵军大败,40多万人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封建社会的开始
( BC 475— BC 221)
战国
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BC 770—BC 476)
春秋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东周
西周
周朝
(BC 1600—BC 1046)
商朝
夏朝
(BC 2070—BC 1600)
春秋时期的政治,就是各大国争夺霸权的政治,是大国靠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强权政治。战国时期的政治,就是富国强兵,吃掉对方,进而统一中国的政治。
因此,春秋政治是“争霸”,战国政治是“兼并”。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东南西北到中央
/ / / / / / /
齐楚秦燕赵魏韩
春秋战国之歌
春秋诸侯齐首霸,
尊王攘夷管助他,
晋楚争霸在中原,
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
桂陵马陵留史话。
长平战后秦无敌,
横扫六合统天下。
千金一笑 老马识途 鲍管之交
退避三舍 问鼎中原 一鸣惊人
卧薪尝胆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在战国形势图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主要战役名称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动脑筋:判断
了解和研究历史靠史料,史料分为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两大类,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的主要依据。文献资料的记载可能会有误,这可由史学专家辨伪正误。我们对待文献资料,也应采取科学的和批判的态度。长平之战,赵军被围46天,已丧失战斗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战争的残酷性。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史书记载有误或夸大其辞的可能。但是,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史书记载有误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认可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