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汉朝》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大一统汉朝》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06 09:04:35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温故知新秦的暴政 秦始皇时,繁重的徭役、赋税及酷刑;秦二世时更加残暴,政治十分黑暗:殉葬。→秦末战争 陈胜、吴广起义;巨鹿之战,项羽大败秦军主力,同时,刘邦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刘邦投降;楚汉之争,刘邦获胜, 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 秦末战争将导致汉初出现了怎样的经济形势?假如你是当时的领导者,该怎么办?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林泽纯如何理解“大一统”?概念诠释 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jī jǐn ,饥荒)。……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chún sì,四匹马的毛色一样), 而将相或乘牛车(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 。
——《汉书·食货志》 如果你是汉朝初期的皇帝,面对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形势,将怎么办?想一想?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文景之治主要原因措 施成 效:局部板书设计①汉初经济萧条吸取秦亡教训减负,重农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减轻徭役、兵役、赋税,奖励耕作,劝告百官关心农桑,百官亲自下地耕作。阅读课文,回答问题:提倡节俭,以身作则。请举例说明之。文帝时,宫室、园林没有增加;陵墓从简。文景之治主要原因汉初经济萧条吸取秦亡教训措 施减负,重农成 效:节 俭“以德化民”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局部板书设计①汉文帝的霸陵秦陵兵马俑
回忆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各抒己见弹性教材,P68动脑筋题: 秦陵兵马俑汉文帝的霸陵 回忆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再对比一下他们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成由俭 败由奢思考:汉初实现了“文景之治”,是不
是就高枕无忧,没有问题了?不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你认为,他是否具备了一展雄才大略的条件?(详见小字)是,他善于用人:董仲舒、主父偃、卫青他面临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大一统原因措施结果:客观:主观:政治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思想原因: 策略作用:经济、军事: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部板书设计②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梁王有千乘万骑,自造弓箭,“珠宝玉器,多于京师”。原因措施结果: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客观:主观: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思想原因: 策略作用:经济、军事: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部板书设计②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的诸侯国势力真的很大,汉武帝该怎么办呢?真伤脑筋啊!
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你会劝汉武帝怎么做?汉武帝接受了大臣“主父偃”的建议中央诸侯中央诸侯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即“推恩令”;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即“推恩令”;削去半数侯国原因措施结果: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中央集权加强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客观:主观: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原因: 策略作用:削去半数侯国经济、军事:诸子百家对中央集权不利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部板书设计② 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董仲舒 把那些家伙都赶走就清净了。汉武帝董仲舒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
儒术”的建议,加强了思想上的统一。董仲舒儒家课堂回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 废除其它学派的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原因措施结果: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中央集权加强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客观:主观: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原因: 诸子百家对中央集权不利策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用:削去半数侯国经济、军事: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部板书设计② 为了使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汉武帝还采取什么措施?大力推行儒学教育,设太学,
以儒家的《五经》做为教材。汉代讲学图《诗》《书》《礼》《易》《春秋》原因措施结果: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中央集权加强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客观:主观: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原因: 诸子百家对中央集权不利策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授《五经》作用:削去半数侯国经济、军事: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部板书设计② 回眸:P47正文第2段,孔子的学说产生的影响: 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结合本课,明确:原因措施结果: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中央集权加强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客观:主观: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原因: 诸子百家对中央集权不利策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授《五经》作用:经济、军事:削去半数侯国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部板书设计②大一统 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扬就其家而问之。 ——《汉书》 P69史料弹性教材: 上述史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汉武帝善于用人,重用董仲舒。 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武帝在那儿下马说明了什么? P69动脑筋题弹性教材: 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 原因措施结果: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中央集权加强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客观:主观: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原因: 诸子百家对中央集权不利策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授《五经》作用:大一统经济、军事:削去半数侯国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部板书设计②(详见第13—15课)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汉武帝将西汉推向了盛世,但西汉的继任者们有没有延续这种盛世局面呢?思考: 如果没有,西汉后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西汉灭亡(公元9年)及其原因东汉的统治(学生自学)建立(25年)光武中兴衰落:后期,外戚与宦官 交替专权,政治黑暗瓦解:东汉末,政权名存实亡局部板书设计③西汉和东汉,合称“两汉”,即“汉朝”。文景之治原因措施结果: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思想中央集权加强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要原因汉初经济萧条吸取秦亡教训措 施减负,重农节 俭“以德化民”成 效: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客观:主观: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经济、军事:(详见第13—15课)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原因: 策略: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削去半数侯国诸子百家对中央集权不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授《五经》大一统西汉灭亡(公元9年)及其原因东汉的统治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建立(25年)光武中兴衰落: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瓦解:东汉末,政权名存实亡(学生自学)大一统的汉朝汉武帝的大一统整课板书设计文景之治原因措施结果:诸侯国有相当的势力思想中央集权加强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要原因汉初经济萧条吸取秦亡教训措 施减负,重农节 俭“以德化民”成 效:社会安定,百姓富裕汉





统客观:主观: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经济、军事:(详见第13—15课)原因: 目的:策略:作用:原因: 策略:作用: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势力;削去半数侯国诸子百家对中央集权不利“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授《五经》大一统西汉灭亡(公元9年)及其原因东汉的统治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建立(25年)光武中兴衰落: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瓦解:东汉末,政权名存实亡大一统的汉朝理清整课脉络大

统原因措施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削弱诸侯国势力;削去半数侯国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授《五经》加强中央集权
结果:开始进入封建时代的鼎盛时期教学总结: 有人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相提并论,你赞同吗?汉武帝刘彻智能开发:不赞同! 为什么?比一比: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异同点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专制采用法家思想,
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以儒学为
正统思想未能巩固统治
反而加速灭亡促进了大一统局
面的形成和发展1.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比试比试你能做对吗B2.我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最早出现于(? )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唐C弹性教材 3.哪位皇帝在位时,西汉处于鼎盛时期?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武帝D 4.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
要教材是(    )。
A.儒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A 5.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③汉景帝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A从政治、思想方面简述
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课后作业:谢谢各位光临指导!林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