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阅读材料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阅读材料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2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01 12: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
——基于HPM视角的拓展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源自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53页阅读材料,这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对方程内容的拓展。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有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甚至三元一次方程组的经验,主要通过加减或者代入消元,但是学生对更多元的方程还缺乏经验,对数学文化的了解比较欠缺。而九章算术中有丰富的方程应用内容,包括从“一元”到“五元”的线性方程应用,题目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具有趣味性,是基于HPM视角向学生作知识拓展的良好素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九章算术》的历史意义、主要内容及其独特成就,了解古人的算筹技法;
2、能利用方程思想解决《九章算术》中的简单方程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重点经历二元一次方程组甚至多元线性方程的求解过程,体会“方程”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再次体验“消元”思想的实际应用。
2、让学生经历求解《九章算术》中由“一元”到“五元”的过程,了解线性方程的发展,体验类比探究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的背景和内容,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形成正确数学史观。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感受数学的悠久历史,感悟数学文化多元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九章算术》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部分题目稍有文言表述,学生对题意理解可能稍有困难;
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微视频引入 师:在源远流长的人类数学发展史上,中国古代数学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品味中国古典数学的神奇魅力。本节课的主题就是它——《九章算术》,在此之前你对它有所了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简单谈谈吗?生:……师:看来同学们对数学文化的了解还比较欠缺,那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深入了解一下。(微视频,下附微视频讲稿)“《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其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认为它是历经各代数学家的增补修订,最后成书于东汉前期(公元1世纪左右),现今流传的大多是在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 ( https: / / baike. / doc / 5856995-6069838.html" \t "_blank )四年(公元263年)),刘徽为《九章 ( https: / / baike. / doc / 5873262-6086125.html" \t "_blank )算术》所作的注本。刘徽(225~295),山东邹平县人,魏晋时伟大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著有《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它是中国古代《算经十书 ( https: / / baike. / doc / 6000163-6213138.html" \t "_blank )》(汉唐之间出现的十部古算书)中最重要的一种,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是一本综合性的历史著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 ( http: / / www. / s q=%E4%B8%AD%E5%9B%BD%E5%8F%A4%E4%BB%A3%E6%95%B0%E5%AD%A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 \t "_blank )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九章算术》因其内容有九卷而得名,全书共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有联系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依照性质和解法分别隶属于方田、粟米、衰(音cui)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及勾股这九个章节。《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框架,此外它在数学上还有独到的成就,比如在“方田”章中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盈不足”的算法更是一项令人惊奇的创造,在“方程”章中首次阐述了负数及其加减运算法则 ( https: / / baike. / doc / 3701621-3889944.html" \t "_blank ),开创世界数学史先河。可以说,《九章算术》是中国为数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我们最近已经学习了有关方程的一些内容,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品味几道原汁原味的九章算术中的方程问题。 由于学生基本都是初次接触《九章算术》,本环节采用“附加式”的形式,通过微视频生动形象、快速高效对九章算术的背景和内容作简介,引出本节主题——九章算术中的“方程”
合作探究 问题一:(盈不足问题)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师:这里的“盈”和“不足”指的是什么意思?生:“盈”指的是多余,“不足”指的是还不够。师:没错,它实际上就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这个题目你会怎么解决?生1:设人数x,物价y,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师:有不同意见么?生2:设人数x,列一元一次方程师:事实上,大部分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都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在具体列方程时,主要依据方便原则。 本题选自第七章“盈不足”的第一题,“复制式”呈现,尽管并不是“方程”章的内容,但是题目非常经典,既可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也可用二元一次方程求解,且难度不大,作为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类型一:
例题尝试例题尝试 那对于这个牛羊问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问题二:(牛羊问题)今有牛六、羊二,直金十一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问:牛、羊各直几金?(限时1分钟,列出方程)生:设牛x金,羊y金,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那你觉得这个题目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吗?生:可以,但是那样太麻烦了。师:所以我们在考虑如何设元列方程的时候,主要还是遵循方便原则。(限时1分钟,求解该方程组)师: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你采取的是什么策略?生:利用加减消元,……师:但是老师还看到个别同学是这样做的……,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生:代入消元师:对于这个题目,比较两种解法,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生:加减消元,因为代入消元此时会出现分数师:所以我们在解方程时,也是遵循方便原则。问题三:(亩产问题)今有甲乙两块地共6亩,甲地亩产4担粮,乙地亩产3担粮,甲地的总产量比乙地总产量多10担。问:甲乙两地面积各多少亩?(限时3分钟,列方程求解)师:请一位同学来阐述一下你的解题过程生:设甲x亩,乙y亩,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他采用的是什么方法?那用代入(加减)消元是不是也很方便?这两种解法,在计算过程上看似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上是一样的,不管是利用代入还是加减,主要想达到怎样的目的?生:实现消元。 本题选自“方程”章中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系列的第九题,“复制式”呈现。本题在题意理解上难度较小,列方程比较容易,学生会非常自然地设两个未知数列二元一次方程组。限时独立完成,培养注意力集中,高效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类型二:回顾 “加减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的解题步骤和适用特点。本题是为呈现二元一次方程组类型三而所作的改编补充,同时也为消元法策略的 选择作为讨论材料。二元一次方程组类型三:酌情可考虑补充丢番图解法设
自主练习自主练习自主练习 问题四:(钱数问题)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2/3)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限时3分钟,列方程求解)(利用手机投屏功能,及时将学生解题过程评价反馈) 师:像这类含有分数的方程,一般我们求解时会怎么处理?生:先将其变形,转化为整数再求解师:没错,事实上在古典数学中也是类似处理。值得骄傲的是,《九章算术》在数学史中首次系统讨论了分数,而本题是则是其中第一个含分数的方程应用。变式:甲得乙7钱,则此时甲的钱数是乙的5倍;乙得甲8钱,则此时乙的钱数是甲的2倍。问:甲、乙各有多少钱?(限时3分钟,列方程求解)(利用手机投屏功能,及时将学生解题过程评价反馈) 师:在这一方程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进行了移项、变号、加减等运算,并且出现了负数。在这看似简单的过程中,实则蕴含了我们先人的智慧,《九章算术》是在数学史中首次提出负数概念,以及加减运算法则。我觉着此处应该有掌声!生:掌声……问题五:(雀燕问题)今有5只麻雀,6只燕子,共重1斤。分别在天平上称量,麻雀重,燕子轻。将1只麻雀与1只燕子交换,天平恰好平衡。问:1只麻雀、1只燕子各重多少?(1斤=16两)(限时2分钟,列方程)生:设1只麻雀x两,1只燕子y两,列二元一次方程组师:上一条方程容易表示,但是下一条方程有些同学看一下子不好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办法较为准确地表示?生:可以通过画图师:……师:除此之外,对于本题你是否还有其他解法?生:……生:可以 本题选自“方程”章中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系列的第十题,“复制式”呈现,是首个含分数系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归纳处理含分数方程一般测量:“分数化整”“附加式”地补充九章算术的独特成就,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顺应式”地在前题背景下修改题设。 二元一次方程组类型四:(本类型的问题似乎源于古希腊)“附加式”地补充九章算术的独特成就,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本题选自“方程”章中二元一次方程组问题系列的第九题,“复制式”呈现,但原文理解可能稍有困难,故改用现代语言表述。本题有两种解法,意图让学生体会其中转化思想,同时还渗透解题时利用画图示意的解题技巧。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 问题六:(程禾问题)(列方程)3束上等的稻,2束中等的稻,1束下等的稻,共出谷39斗;2束上等的稻,3束中等的稻,1束下等的稻,共出谷34斗;1束上等的稻,2束中等的稻,3束下等的稻,共出谷26斗。问:上、中、下三种稻,每束的出谷量各是多少斗?师:本题是“方程”章的第一题,是本章思想方法的典型体现。对于这个方程组,你有信心可以解决么?生:可以通过“消元”,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解问题七:(畜牧问题)(列方程)五羊、四犬、三鸡、二兔直钱一千四百九十六;四羊、二犬、六鸡、三兔直钱一千一百七十五;三羊、一犬、七鸡、五兔直钱九百五十八;二羊、三犬、五鸡、一兔直钱八百六十一;问:羊、犬、鸡、兔各几何?师:这个方程组你有信心可以解决么?生:也一样,通过消元,先转化为三元一次方程组问题七:(粮食问题)(列方程)麻九斗、麦七斗、菽三斗、苔二斗、黍五斗,直钱一百四十;麻七斗、麦六斗、菽四斗、苔五斗、黍三斗,直钱一百二十八;麻三斗、麦五斗、菽七斗、苔六斗、黍四斗,直钱一百一十六;麻二斗、麦五斗、菽三斗、苔九斗、黍四斗,直钱一百一十二;麻一斗、麦三斗、菽二斗、苔八斗、黍五斗,直钱九十五。问一斗直几何?师:这个方程组古人成功的将其求解,作为现代人的你,有信心可以解决么?生:也一样……(不少学生此时已经表示惊叹状) 师:我们刚才所列的3元1次方程组,4元1次方程组,5元1次方程组,以及我们之前所列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元1次方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生:未知数的最高次数都是一次师:没错,像这一类方程,我们将其统称为线性方程(组)。值得骄傲的是,早在九章算术成书时代,中国古人以对较复杂的线性方程组展开研究,使用直除法求解,类似于现在的加减消元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求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而西方直到17世纪,相关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这些方程组的求解,作为现代人的你有信心可以解决吗?那古人在做算术时又是怎样求解呢?用到什么工具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人曾使用的神奇小工具——算筹。(算筹简介微视频) 本题选自“方程”章中第一题,翻译为现代语言,“复制式”呈现。意图是在前面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的基础之上,自然地类比延伸到三元一次方程组问题。在解法上也是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凸显“消元”和“转化”的思想。 本题选自“方程”章中四元一次方程组系列第二题, “复制式”呈现。意图由“三元”进一步类比延伸到“四元”本题选自“方程”章中五元一次方程组原题, “复制式”呈现。意图由“四元”进一步类比延伸到“五元”意图让学生感受古人智慧,品味古代数学的魅力。归纳总结,给出线性方程(组)的定义,为以后线性方程,矩阵等内容的学习埋下伏笔。“附加式”地介绍九章算术中对线性方程的研究概况和卓越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自豪感。“附加式”地介绍古代算筹的使用,拓展学生对古代数学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归纳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本节课的知识,感悟中国古典数学的神奇魅力。
五、板书设计:
《九章算术》中的“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盈不足” 二元一次方程 …… 加减消元法 代入消元法三元一次方程 “燕雀问题”四元一次方程 ……五元一次方程 “牛羊问题” “亩产问题”…… ……
六、作业布置
七(3)班某同学参加某项测试,试卷一共10题,答对1题得4分,不答题得1分,答错得0分。某同学最终成绩为20分。
请问他答对几道题?未答几道题?答错几道题?
【设计意图】补充不定方程的应用,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函数内容作铺垫。
六、教学反思:
将数学史恰当融入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无疑对学生不管是从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基于HPM教学理念展开设计。
本节课尝试利用九章算术中的方程内容进行系统重构,结合学生的实际有序编排课程内容,以线性方程由“一元”到“多元”的变化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入部分,通过微视频“附加式”地对九章算术作简要介绍;在课堂主体探究部分,通过”复制式“以及”顺应式“的教学设计,恰当呈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在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的重点部分,力图在呈现历史上的四类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汪晓勤2007)的同时,又兼顾到题目难度阶梯设置。在最后尝试对线性方程组作简要归纳定义,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埋下一颗种子,静待发芽。结尾部分再次利用“附加式”的微视频对古代算筹作简要介绍,渗透数学文化。因考虑到之前讨论的方程中,还独缺不定方程,故在最后部分再添加一个不定方程的问题作为拓展。
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将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更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开头跟结尾部分都使用了微视频的形式,在课中学生练习评价反馈的环节,更是利用到了手机投屏,及时评价反馈,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总的来讲,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重点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应用的同时,对方程知识的前后联系都做了进一步的拓展。最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亲历求解《九章算术》这一中国古代数学第一本专著中的经典问题,感悟中国古人的智慧,品味中国古典数学文化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由于课程时间的限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部分环节最后呈现的效果,相较最起初设计时都做了较大的删减,不能将其中精华尽数展示给学生不失为一大遗憾。
此外,问题三“亩产问题”的选取并不纯粹,并非是九章算术中的原题,在查资料时有所遗漏,再次查找材料后现作补充:
关于类型三,可以考虑引用《九章算术》中的“玉石问题”:
【原题】今有玉方一寸,重七两;石方一寸,重六两。今有石立方三寸,中有玉,并重十一斤。问玉、石重各几何?
【译文】已知每立方寸玉重7两,每立方寸石重6两。现有一块边长为3寸立方石块,其中含玉,共重11斤。问玉、石各重多少斤?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给学生埋下一颗数学的种子,引领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神奇魅力。
线性方程(组)
第2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