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7-07 14:3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复习检查: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
秦暴政的表现
第12课 汉朝的大一统学案情况反馈优秀小组:
优秀个人:
存在问题:1、没有认真预习
2、审题不认真
3、概括不全面
要求:
1、时间5分钟
2、组内统一 【自由呼吸】 部分基础知识的答案并订正错误,讨论疑难,组长统计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各小组展示时,注意及时订正。
3、讨论【合作探究】部分,全员参与、各抒己见、全力以赴
4、红笔纠错,标明重点和疑惑
激情投入,小组讨论展示点评,点燃课堂!!想一想 3、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1、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 2、汉初这样一片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 汉初的三位统治者的统治政策汉高祖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背景措施①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 注重发展 生产。
②提倡 ,并以身作则。
③重视“ ”。意义(作用):社会安定,百姓富裕,国库充裕,景帝后期经济繁荣。历史上称这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汉高祖刘邦采取休养生息政策① 萧条,国家贫困。
②统治者吸取 教训。经济秦亡节俭以德化民农业课外补充封建王朝的治世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所谓的“治世”和“盛世”,象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所谓“治世”和“盛世”,指的就是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百姓丰衣足食。 实际上,在封建社会的“盛世”,朝廷的作用只是限制统治阶级不要剥削过重,使多数自耕农能维持基本上生活和再生产。封国、削藩和推恩令汉高祖汉景帝汉武帝分封同姓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诛晁错,清君侧”的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逐步分化瓦解诸侯国势力主父偃“推恩令”假如这个长方形为一个诸侯王的封地推恩令后的诸侯王封地“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主要内容:排斥诸子百家的主张,惟独尊重儒家的学术,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大兴儒学汉武帝与秦始皇在思想上的措施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思维拓展目的相同。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 “焚书坑儒”,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嵌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加速了秦的灭亡。
汉武帝:“独尊儒术”,结果是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巩固了统治使儒学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出击匈奴!战局如何?结果怎样?VS让你们领略大汉王朝军团的威力!汉武帝是怎样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汉武帝的大一统原因措施意义客观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主观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政治思想削弱侯国实力,封国逐步变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五铢钱军事抗击匈奴政治设立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东汉的统治时间:公元25年都城:洛阳 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政权更迭西 汉新 朝东 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9年—25年25年—220年初期——光武中兴中后期:外戚宦官专权 末期——群雄并起,政权名存实亡三国时期秦汉大一统政权分立,民族汇聚: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汉高祖汉文帝
汉景帝政治
思想
文化
经济
军事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第一个鼎盛局面课堂小结伟人则是历史前进的推动者,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练习: 1.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3.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4、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5、 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

A.贾谊   B.董仲舒 
C.东方朔 D.主父偃BTHANK YOUTHANK YOUTHANK YOU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