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第18课 三国鼎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说课内容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连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教材地位 知识与能力 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通过对曹操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评价曹操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知识储备认知水平思维品质
教法学法以活动为导向
以线索为载体
情景烘托
设疑讨论
合作探究在思索中学
在表演中学
在探究中学
在辩论中学教 学 过 程自主
合作
探究 激辩升华
感悟历史导读研拓结歌曲导入 播放 《三国演义》主题曲。演示图片人物
提问 这选自哪部连续剧?要求:速读全文 圈划重点 思考以下问题
时间:五分钟
1、了解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2、掌握赤壁之战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3、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
原因
学习目标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图中实力强大的军阀有哪些?
东汉末年人们生活情况怎样?
人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活动一:学子寻访学子(学生甲)请问夫子:夫子(学生乙):
结合形势图和材料解答 活动一:学子寻访材料(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材料(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材料(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学子(学生甲):为什么那么多的军阀只有曹操异军突起、势力壮大了呢?
夫子(学生乙):结合材料解答
老夫现在求贤若渴,想找位能士给大家示图讲解官渡之战,看看曹操是如何取得胜利的?求贤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小组合作:总结出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
纵深分析
① 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打败袁绍?
② 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败给了孙刘联军?
③你从曹操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④ 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二 :七嘴八舌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活动三:真伪三国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 年。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上的实际情况一样吗活动三:真伪三国 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②从东汉末年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为什么?
活动四:焦点访谈活动五:梦回三国 三国导游介绍风土人情、经济措施
三国经济发展的措施概括为六个字
魏水 蜀锦 吴船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活动六 我们评价一位历史人物,应该从全面来看问题,应该从他的大节上来权其轻重,特别要看他对于当时的人民有无贡献,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有无贡献
------郭沫若 指 点 迷 津200年曹袁战官渡 统一北方奠基础。
208年赤壁起战火 孙刘抗曹少胜多。
三国鼎立魏蜀吴 洛阳成都建业都。
三国经济有发展 230年卫温去台湾。顺口溜小牛试刀轻松闯三关
基础训练直击中考史实辨析板书总结三国鼎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袁绍
曹操 统一北方孙权刘备 赤壁之战 魏吴蜀官渡之战 课后拓展谈古论今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能人辈出的时代,还有哪些你喜欢的人物?你欣赏的是他的什么能力?对你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借鉴?课后搜集材料史海撷英补全歇后语 猜谜语(三国人物) 知识抢答
1、周瑜打黄盖, 1、凿壁偷光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2、关公面前耍大刀 2、孔雀收屏 2、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是谁?
3、刘备借荆州 3、展翅翱翔 3、“既生瑜,何生亮?”是谁的临终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