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第十章奥运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和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情况;
2、知道顾拜旦对奥运会发展的贡献;
3、理解奥运会所蕴涵的价值与意义。
重点、难点
1.奥运扩展知识的系统讲授;
2.四部分教学内容有效递进;
3.奥运精神的深刻解读
辅助手段 运用 PPT课件、电子白板等教学手段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认识图片上这个小姑娘的,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她的名字。同学们是通过怎么样的途径认识她的。2月 20日,燃烧 16天的北京冬奥会的圣火熄灭了,但奥运精神却在泱泱华夏、巍巍中华生根发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本节课,我们就学校奥运会的相关知识。 通过谷爱凌图片,让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认真观看并积极主动回答
二、 出示学习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四项内容: 1.奥运会的起源; 2.双奥之城; 3.奥运精神; 4.奥运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大声读出学习内容。
三、课堂知识讲授 (一) 奥运会起源奥运会,全称奥林匹克运动会。根据举办时间和季节进行分类。讲授现代奥运会、古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讲授的重点在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针对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知识点采用“课堂活动”功能建立选词填空,将“提与问”展现在白板上。学习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的知识点。采用“课堂活动”功能搭建项目知多少”“奥运项目知多少”,了解学生对奥运项目的日常掌握情况。 (二)双奥之城世界上仅有一个城市,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同学们知不知道?同学们,举手回答:——北京。为什么在讲奥运精神的时候,我们要讲述双奥之城北京呢?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和底蕴,同时,北京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奥运精神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也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由此逐渐引出奥运精神。介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的艰辛之路,让学生知晓举办奥运会需要的是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采用“课堂活动”功能搭建项目知多少”“奥运项目知多少”,了解学生对奥运项目的日常掌握情况。 (一) 双奥之城世界上仅有一个城市,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同学们知不知道?同学们,举手回答:——北京。为什么在讲奥运精神的时候,我们要讲述双奥之城北京呢?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的中心,能够代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深厚文化和底蕴,同时,北京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过冬季奥运会,奥运精神已经融入了这座城市,也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由此逐渐引出奥运精神。介绍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申办的艰辛之路,让学生知晓举办奥运会需要的是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以及国际地位为课后作业留下悬念。 (三)奥运精神两次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中华大地掀起了学习奥运精神,向奥运健儿致敬的热潮,从中小学校,到厂矿企业,从机关事业单位,到科研院所,奥运精神席卷全国。引出奥运精神,并让学生大声朗读奥委会对奥运精神深刻解读。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通过一张张图片,全面解读奥运精神,让学生有更加直观的感受。 (四)奥运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组织学生针对奥运精神的实质进行分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回答讨论结果。我们学习了奥运精神,总结了奥运内涵,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奥运精神呢?将奥运精神与学习进行有机结合,让奥运精神发挥出实效。 开展“选词填空”游戏和“奥运项目知多少”游戏。播放 2008年北京申报成功现场镜头以及 2008年奥运会恢弘的开幕式视频。 安排学生大声朗读奥委会对奥运精神的解读。 开展分组讨论,总结归纳奥运精神的实质。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如何践行奥运精神。
四、 结束部分对本节课进行简单总结。留下课后作业。 对课程进行简单总结,留下课后作业。
《奥运会》教学反思 学习的一蹴而就。奥运会知识是奥运会的一部分,其奥运精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奥运知识学习的趁热打铁。2 月 20 日,2022 年北京冬季奥运会闭幕,学生们在家过足了冬奥会的“瘾”,欣赏了恢弘的开幕式,精彩的闭幕式和紧张激烈的比赛,但是他们对奥运会的起源、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以及奥运精神却知之甚少。通过“趁热打铁”,使学习的实效性更强,而且意义更大。 2.奥运精神神具有深层次的含义,使知识学习与精神学习达到一蹴而就。 3.现代教学技术的充分运用。授课过程,不仅仅使用了课间,而且使用“希沃白板”课堂教学中的技术搭建了游戏和选词填空,插入了视频、银屏、图片,使教学活动生活活泼,引人入胜。 4.四个部分过渡顺畅自然。四个部分互为递进,在过度时自然,不刻板,不造作,层层递进,层层互补,学生从思维活动易于接受。 5.德融数理知行合一。在讲授中,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的学习,更是通过奥运健儿争金夺银、为国争光,将爱国主义教育无限放大,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