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27 11:5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A案)执 教:吉林省长春市第九十中学 齐晓慧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都江堰现状全景图 1996年,当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在观看话剧《商鞅变法》时,为剧情所动,潸然泪下。 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
——江泽民为都江堰题词问题一:假如现在给你一块实验田去开垦,摆在你面前的工具有石器、骨器、木器、青铜器、铁器,你会选择哪种工具?
问题二: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上记载的铁矿山,达三十多处。战国时期规模大的冶铁厂,工匠多达数百人。铁农具为什么能较快推广?1、铁农具与石器和青铜农具相比具有优越 性。
2、当时的冶铁工业已经相当发达,能够生产大量铁器。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材料一:《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问题一:都江堰是哪国、谁负责修筑的一个怎样的水利工程?
问题二:为什么叫它都江堰呢?
问题三:根据你所知的资料(都江堰附近的自然环境)想一想:面对艰难的工程,李冰应该采取怎样的设计方案?假如当时你是李冰的参谋,你会给他怎样的参考方案?
问题四:修筑都江堰有什么意义?
问题五:如何评价李冰的功绩?位置:
修建时间:
主持修建者:成都平原战国时期李冰都江堰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深淘滩,低作堰” 生产技术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商鞅变法请欣赏历史剧表演《商鞅舌战守旧群臣》阅读——分析——理解1.商鞅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分别有什么作用?
2.这些措施有利于哪个阶级?
3.对人民、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关系变革
(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变革
(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