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节 遗传信息的传递
第三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DNA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2.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随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
3、方式
猜想
全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
+
+
+
复制
复制
复制
探究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可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处理技术,根据复制后DNA分子在试管中的位置即可确定复制方式。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 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大肠杆菌在含14NHCl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
提取DNA密度梯度离心
大肠杆菌在含15NHCl的培养液中培养若干代
提取DNA密度梯度离心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提取DNA并离心。
亲代DNA
子代DNA
预测结果
提取DNA并离心
15N培养液
14N培养液
转移
复制1次
全保留
半保留
分散
实验结果
实验方法:同位素示踪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提取DNA:破碎处理大肠杆菌,再提取DNA。
结论:排除全保留复制,DNA复制方法可能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证明DNA复制的方式,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Ⅱ),提取并分离DNA。
亲代DNA
15N培养液
14N培养液
转移
复制1次
14N培养液
转移
复制1次
14N培养液
复制1次
14N培养液
复制1次
提取DNA并离心
提取DNA并离心
预测结果
实验结果
结论:DNA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
分散复制
4.过程:
(1) 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 的双链解开螺旋。
解旋
解旋酶:断裂氢键
3’
3’
5’
5’
3’
5’
5’
3’
b
b
a
a'
b
a
(2) 合成子链:以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作用下,利用细胞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
合成子链
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脱氧核苷酸长链上,子链延伸,并形成磷酸二脂键。
3’
5’
5’
3’
3’
5’
5’
3’
合成子链的方向:按子链3’→5’方向延伸;模板链5’→3’方向延伸。但两条子链合成方向相反。
b
b
a
a'
3’
5’
5’
3’
5’
3’
3’
5’
5’
5’
3’
3’
(3) 形成子代DNA分子:子链延伸,母链与子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两个完全相同子代DNA分子。
3’
5’
3’
5’
3’
5’
3’
5’
3’
5’
5’
5’
3’
5’
3’
5’
3’
5’
3’
5’
3’
3’
2个
解旋
合成子链
螺旋
结果
5、复制的条件
模板
原料
能量
酶
解旋开来的两条DNA分子的单链
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ATP 用于断裂氢键
解旋酶、DNA聚合酶
3’
5’
3’
5’
3’
5’
3’
5’
2个
6、归纳分析
①、复制场所:
在细胞中存在DNA的部位均能复制。真核细胞主要在细胞核中。
②、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中:
原料的移动方向:
原料的运输方式:
酶的移动方向:
酶的运输方向:
细胞质→细胞核
主动转运 穿过两层核膜
细胞质→细胞核
通过核孔复合体进入核中,穿过0层膜
解旋
合成子链
螺旋
结果
3’
5’
3’
5’
3’
5’
3’
5’
2个
③、复制的结果:
2个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④、复制的方向:
2个子链合成方向相反
⑤、复制的特点:
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复制
解旋
合成子链
螺旋
结果
3’
5’
3’
5’
3’
5’
3’
5’
2个
⑥、复制精确的原因:
模板精确、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⑦、复制出现差错的结果:
发生基因突变,一般会改变遗传信息。
⑧、复制的意义:
DNA分子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的连续性。
解旋
合成子链
螺旋
结果
3’
5’
3’
5’
3’
5’
3’
5’
【巩固1】、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
B.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要发生DNA复制
C.DNA双螺旋结构全部解旋后,开始DNA的复制
D.DNA复制时发生染色体的加倍
【巩固2】、在体外进行DNA复制的实验,向试管中加入有关酶、4种脱氧核苷酸和ATP,37 ℃下保温、适宜的酸碱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能生成DNA,DNA的碱基比例与4种脱氧核苷酸的比例一致
B.不生成DNA,因为实验中缺少DNA模板
C.能生成DNA,DNA的碱基比例不确定,且与酶的来源有一定的关联
D.不生成DNA,因为实验中缺少酶催化的适宜条件
B
B
【巩固3】、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DNA复制时伴随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B.DNA复制时伴随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C.DNA复制时伴随有高能磷酸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
D.DNA复制时伴随有双螺旋结构的破坏与重新形成
【巩固4】、 DNA的复制不可能发生在(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巩固5】、保证准确无误地进行DNA复制的关键步骤是( )
A.解旋酶促使DNA的两条链分离
B.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与母链碱基进行互补配对
C.配对脱氧核苷酸之间连接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D.模板母链与互补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B
B
D
二、DNA复制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复制
1次
复制
1次
复制
n次
2个
(2n-2)个
亲代DNA
子一代DNA
子二代DNA
子n代DNA
(1)、一个DNA分子连续进行n次复制,可形成 个子代DNA。
(2)、一个DNA不论复制多少次,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含母链的DNA分子数 ,含母链 。
(3)、计算比值:n次复制后,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含亲代DNA母链的DNA分子,占子代总数的 ;亲代DNA分子母链占子代DNA中脱氧核苷酸链总数的 。
2n
2
2条
2/2n
1/2n
复制
1次
复制
1次
复制
n次
2个
(2n-2)个
亲代DNA
子一代DNA
子二代DNA
子n代DNA
(4)、计算原料用量:
复制n次所需的某脱氧核苷酸数= ,其中的a为所求的脱氧核苷酸在原来DNA(即作模板的亲代DNA)分子中的数量,n为复制次数。
第n次复制所需的某脱氧核苷酸数= ,其中的a为所求的脱氧核苷酸在原来DNA(即作模板的亲代DNA)分子中的数量,n为复制次数。
a×(2n-1)
a×(2n-1)
【巩固6】、某双链DNA分子中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2∶5。问该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
A.200个 B.400个 C.600个 D.1200个
【巩固7】、某DNA分子中含有1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是32P),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分子 ( )
A.减少1500 B.增加1500 C.减少1000 D.增加1000
【巩固8】、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如下图,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
C
A
D
三、DNA分子复制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将被15N标记DNA分子的细胞(2n)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有丝分裂,分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
第一次有丝分裂
DNA复制
产生子细胞
含15N染色体数 含15N染色单体数 含15NDNA数
第一次有丝分裂
中
后
2n 4n 4n
4n 0 4n
子
2n 0 2n
第二次有丝分裂
8
7
6
5
4
3
2
1
DNA复制
有丝分裂中期
含15N染色体数 含15N染色单体数 含15N的DNA数
第二次有丝分裂
中
后
子
2n 2n 2n
4n 0 2n
各种情况均有,无规律
将被15N标记DNA分子的细胞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减数分裂,分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
DNA复制
联会
同源染色体
分离
MⅡ细胞
MⅡ细胞
MⅡ细胞
着丝粒分裂
生殖细胞
原始生殖细胞
结论:所有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均有15N.
+
【巩固8】、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巩固9】、如果将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2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1次有丝分裂后再减数分裂1次,产生的8个精细胞中(无交叉互换现象),含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的比例依次是( )
A.50% 100% B.25% 50%
C.25% 100% D.50% 50%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