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染色体与遗传 能力提升——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AB卷
1.下列关于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的建立,正确的是( )
A.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时应将代表着丝粒的铁丝解开
B.将大小不同、颜色相同的染色体的着丝粒放在赤道板上表示减数分裂Ⅰ中期
C.把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染色单体扎在一起表示染色体复制
D.四分体时期,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拼接表示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互换
2.如图表示某动物的卵子的发生过程,与此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A是第一极体,B是合子,C是受精
B.不同动物排出的卵子所处细胞时期可能不同
C.图中②是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是减数第二次分裂
D.当观察到两个极体时,可以表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
3.图1、2分别表示雄果蝇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每个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染色体数目加倍可发生在图2中的CD段
B.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则BC段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2条Y染色体
C.若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则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1中的DE段
D.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AB段都进行DNA的复制
4.如图为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中相关物质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纵坐标可表示核DNA数量变化
B.图中cd、hi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kl段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
D.Ⅲ阶段体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5.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时期(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两个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图乙每个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都与有丝分裂相同
C.图丙细胞内移向一极的染色体恰好构成一个染色体组
D.图丁有四个精细胞,每个细胞的核DNA数都与卵细胞相同
6.如图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萨顿通过假说-演绎法发现在亲子代遗传过程中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具有平行关系
B.萨顿发现在亲子代遗传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以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均会自由组合C.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结论提供了实验证据
D.图中有多个控制眼色的基因,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非线性排列
7.下列有关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B.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
C.女孩是色盲基因携带者,则该色盲基因是由父方遗传来的
D.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
8.果蝇眼色的色素的合成必须有显性基因A,另一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B使色素呈现紫色,而隐性基因b使色素呈现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两个纯系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结果如下表:
P F1 F2
红眼雌蝇×白眼雄蝇 紫眼雌蝇、红眼雄蝇 紫眼:红眼:白眼=3:3:2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亲本中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aY
B.F2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
C.若F2中红眼果蝇雌雄随机交配,则后代中红眼:白眼=8:1
D.A、a和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9.下面是探究基因是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实验的设计思路,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结论:①若子代雌雄全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A.“方法1+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B.“方法1+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C.“方法2+结论①②”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D.“方法2+结论③④”能够完成上述探究任务
10.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因对钙、磷的吸收能力减弱而患病,下列有关该病的推测,合理的是( )
A.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B.女性患者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均患病
C.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女儿均患病
D.一对患病夫妇由于基因重组可生下正常子女
11.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Ⅱ9的性染色体缺失了一条(XO),现对Ⅰ1、Ⅰ3、Ⅰ4的相关基因进行电泳(电泳可将不同类型的基因进行分离),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若Ⅱ9不患乙病,则导致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可能是Ⅰ3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异常
C.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8
D.若对Ⅱ8进行基因电泳,可得到3条条带
12.如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变化图,图1、图2、图3、图4均表示一种分裂方式的完整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可表示核DNA数目随时间的变化,de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图1和图4中ab段细胞所处时期相同,该时期核DNA会发生复制
C.图2和图3可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
D.图3和图4中bc段相关物质的变化都与着丝粒分裂有关
13.蜜蜂群体由蜂王、雄蜂和工蜂组成,其中蜂王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雄蜂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它的精母细胞进行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减数分裂,分裂过程如图(图中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蜂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进行不均等的分裂
B.雄蜂的1个精母细胞通过这种减数分裂方式最终产生1个精子
C.雄蜂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和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可能不同
D.雄蜂和蜂王的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4.某昆虫的触角长度受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Y/y控制,Y控制长角,y控制短角,Y对y为显性,但在雌性中无论什么基因型都表现为短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昆虫触角长度的表现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两个表现型均为短角的个体杂交,子代一定都是短角
C.基因型为YY的雄性个体和某雌性个体杂交,可以根据子代触角长度判断性别
D.基因型均为Yy的个体杂交,F1随机交配,F2中短角个体占1/4
15.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CD、GH、MN段
B.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相等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分别发生在JK段和LM段
D.MN段会发生核DNA含量的加倍
16.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性染色体上存在三个区段,红眼和白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用R、r表示,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摩尔根当时是让白眼雄蝇与上图中F1红眼雌蝇进行测交,根据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
(3)利用上述测交实验可得到白眼雌果蝇,与多只野生型(均为纯合子)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
若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Ⅱ区段上;
若子一代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Ⅰ区段上。
(4)一对直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直刚毛雌蝇︰直刚毛雄蝇︰焦刚毛雌蝇=1︰2︰1,判断控制直刚毛、焦刚毛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上。
17.如图是某 种生物的精细胞,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类型(黑色来 自父方、白色来自母方)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是: A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D。
(2)这6个精细胞至少来自____________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____________个次级精母细胞。
(3)精细胞A的一条染色体在初级精母细胞_____________时期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
(4)精细胞E、F和___________最可能来自同一个____________精母细胞。
(5)这6个精细胞中同时含有来自父方和母方遗传物质的是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之间___________和非同源染色体之间_________。
18.某种牛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控制体色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A决定褐色,a决定红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中,雄牛体色是褐色,而雌牛体色则为红色。长毛和短毛由等位基因(E/e)控制,且长毛对短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一头红色雄牛与一头红色雌牛杂交,子代雌雄牛可能的表现型为_____。若多头杂合雌雄牛杂交,理论上,子代群体中雌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
(2)控制长毛和短毛的等位基因(E/e)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多种可能,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关于此性状雌牛的基因型有_____种;E/e基因若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如图),则雄牛的基因型有_____。
选择多对纯合的长毛和短毛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F1表现型相同,表明E、e基因不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若要进一步确定E和e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以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设计杂交实验进行探究(写出杂交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出杂交过程,并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分离,此时着丝粒不分裂因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时不应将代表着丝粒的铁丝解开,A错误;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大小相同、颜色不同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B错误;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两者完全相同,因此用大小、颜色相同的橡皮泥表示姐妹染色单体,C错误;四分体时期,可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拼接,表示非姐妹染色体单体间发生了互换,D正确。
2.答案:C
解析:图中③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受精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C是受精,B是合子,A正确、C错误;不同动物排出的卵子所处细胞时期可能不同,如马、犬排出的卵子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猪、羊排出的卵子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B正确;当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表明卵子已完成了受精作用,D正确。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学生识图的能力。若该精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则图2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而染色体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即图2中的BC段,A错误;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BC段对应减数第一次分裂整个时期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故染色体组可能是2个或1个,Y染色体可能是1条或0条,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1中BC段,C错误;若图1表示减数分裂、图2表示有丝分裂,则两图的AB段都进行DNA的复制,D正确。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辨析。由图可知,图中表示Ⅰ(有丝分裂)、Ⅱ(减数分裂)、Ⅲ(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情况,A错误;cd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存在同源染色体,hi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kl段表示受精作用,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C正确;Ⅱ阶段表示减数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Ⅲ阶段表示受精作用和有丝分裂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5.答案:B
解析:题干中已经说明是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图甲中有两个细胞,所以是完成了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各个时期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正确;图乙中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MⅡ中期,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相同,染色体数目是有丝分裂中期的一半,B错误;图丙是MⅡ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断裂,移向两极的染色体都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也恰好构成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动物的MⅡ后期共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精细胞、卵细胞都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在没有变异的情况下,二者的核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D正确。
6.答案:C
解析: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发现在亲子代遗传过程中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具有平行关系;萨顿发现在亲子代遗传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以及非等位基因均会自由组合,此时还未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确定;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结论提供了实验证据;图中染色体上有多个与眼色相关的基因,但不能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非线性排列。
7.答案:B
解析:
8.答案:C
解析:果蝇产生色素必须有显性基因A,而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使得色素呈紫色,该基因为隐性时眼色为红色。纯合品系的红眼雌性果蝇和白眼雄性果蝇杂交,得到F1的表现型为紫眼全为雌性,红眼全为雄性,所以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能推出亲本红眼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白眼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D错误;亲代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F1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和AaXBXb,则F2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aaXBXb、aaXbXb,既有雄性,也有雌性,B错误;F1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2中红眼果蝇(A_Xb_)共有4种基因型,即AAXbXb、AaXbXb、AAXbY、AaXbY,若F2中红眼果蝇雌雄随机交配,则后代中红眼:白眼=8:1,C正确。
9.答案:C
解析:方法1:纯合显性雌性与隐性纯合雄性:
①若子代雌雄全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①错误;
②雄性个体表现不可能为隐性性状,②错误;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错误;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错误。
方法2:纯合显性雄性与隐性纯合雌性:
①若子代雌雄全表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①正确;
②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则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相关基因,②正确;
③若子代雄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③错误;
④若子代雌性个体表现为显性性状,则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仅位于X染色体,④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伴性遗传,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男性少于女性,A项错误;若某抗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患者是杂合子,该女性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儿子可能患病,也可能不患病,B项错误;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患者一定会将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传递给他的女儿,因此,抗维生素D佝偻病男性患者的女儿均患病,C项正确;一对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夫妇可生下正常男孩,是由于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不含有致病基因,一对基因不能进行基因重组,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Ⅱ8为甲病患者,其父亲Ⅰ4不患甲病,故甲病不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应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又因为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为伴性遗传病,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Ⅱ9不患乙病,则根据Ⅰ4患乙病,且Ⅱ9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可知Ⅱ9的X染色体来自Ⅰ3,导致其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只能是Ⅰ4的减数分裂过程发生异常。B项错误;假设控制乙病的基因用B、b表示,则Ⅱ6
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2XBXB、1/2XBXb,Ⅱ7的基因型为XbY,若Ⅱ6与Ⅱ7婚配,则生出不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1/4,生出患乙病孩子的概率为3/4,C项错误;假设控制甲病的基因用A、a表示,则根据系谱图分析,Ⅰ1、Ⅰ3、Ⅰ4关于甲病的基因型都为Aa,Ⅱ8为两病兼者,且其母亲Ⅰ3不患病,则Ⅱ8的基因型为aaXBXb,若对Ⅱ8进行基因电泳,则可得到3条条带(基因a是1条条带,XB是1条条带,Xb是1条条带),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图1可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随时间的变化,de段表示有丝分裂结束后形成的子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图1中ab段表示间期,图4中ab段表示间期、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核DNA的复制发生在间期,B错误。图2和图3可分别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染色体数目的变化过程,C正确。图3中bc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de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着丝粒分裂;图4中bc段相关物质发生变化是因为着丝粒分裂,D错误。
13.答案:D
解析:从图示中可以看到雄蜂的精子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A正确;由图可知,雄蜂的1个精母细胞通过图示减数分裂方式最终产生1个精子,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雄蜂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同,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为初级精母细胞的2倍,因此雄蜂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和精子含有的染色体数可能不同,C正确;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其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其生殖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如题图所示)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错误。
14.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控制该昆虫触角长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触角长度在雌雄个体中表现不同,不属于伴性遗传,A错误;短角雄性的基因型为yy,短角雌性的基因型为YY、Yy或yy,因此两个短角的昆虫杂交,子代有可能都是短角,也有可能出现雄性长角,B错误;基因型为YY的雄性个体无论与哪种基因型的雌性个体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含有Y基因,雄性都表现为长角,雌性都表现为短角,根据子代触角长度可以判断性别,C正确;基因型均为Yy的个体杂交,F1随机交配,F2中雌性都为短角个体,雄性中短角个体占1/4,因而F2中短角个体占1/2+1/2×1/4=5/8,D错误。
15.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a、b、c分别代表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有CD、GH、IJ、MN段,A错误;GH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的相同,OP段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二倍,B错误;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发生在GH段,C错误;MN段代表受精卵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前期、中期,分裂间期会发生核DNA含量的加倍,D正确。
16.答案:(1)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眼色与性别相关联
(2)不能
(3)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4)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解析:(1)F2中白眼只出现在雄蝇中,眼色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
(2)不论白眼基因位于Ⅰ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让白眼雄蝇:或XrY)与题图中F1红眼雌蝇(XRXr)进行测交,实验结果都一样,即雌雄都为红眼︰白眼=1︰1,故不能确定白眼基因位于I区段上或是Ⅱ区段上。
(3)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Ⅱ区段上,则纯合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子一代只出现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Ⅰ区段上,则纯合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R,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子一代雌雄果蝇全是红眼。
(4)一对直刚毛的雌雄果蝇杂交,后代中直刚毛雌蝇︰直刚毛雄蝇︰焦刚毛雌蝇=1︰2︰1,说明直刚毛对焦刚毛为显性且亲本为杂合子,性状跟性别相关联且出现焦刚毛雌蝇,说明其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或Y染色体非同源的Ⅲ区段上。如果控制直刚毛和焦刚毛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的Ⅱ区段,亲本直刚毛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XAY,后代雌性均为直刚毛,雄性直刚毛︰焦刚毛=1︰1,与题干不符;如果控制直刚毛和焦刚毛的基因(用A、a表示)位于X、Y染色体同源的I区段,亲本直刚毛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XaYA,后代直刚毛雌蝇︰直刚毛雄蝇︰焦刚毛雌蝇=1︰2︰1,与题干相符,故可判断控制直毛和焦刚毛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17.答案:(1)E;C
(2)两;四
(3)四分体(联会);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互换
(4)A;初级
(5)A、B、C、E、F;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自由组合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配子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黑白和互换片段的颜色判断来源。
(1)在不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互换的前提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两两相同,即两个细胞内染色体类型相同,再根据若发生了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互换,两细胞中染色体会有差异,判断可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和E、C和D。
(2)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种配子(如果考虑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的互换,就是四种,但从染色体整体来看,还是两种)。从图中看,6个细胞可以分成四种即A和E、C和D、B、F,它们至少来自两个精原细胞,至少来自四个次级精母细胞。
(3)发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应片段互换的时期是四分体时期。
(4)E和F染色体类型互补,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A和E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5)同时含有来自父方和母方的遗传物质的精细胞为A、B、C、E、F。
18.答案:(1)子代雌牛体色为红色,雄牛体色为红色或褐色;褐色:红色=1:3
(2)3;XEYE、XeYe、XEYe、XeYE;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纯合短毛雌性与纯合长毛雄性杂交,F1中雌性全为长毛,雄性全为短毛,正反交子代的表现型不同;杂交方案: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统计F2中雌雄个体的性状比例;遗传图解:
;
预测实验结果:若F2雌雄个体中长毛和短毛比例相同(均为3:1),则E和e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F2雌雄个体中长毛和短毛比例不同,则E和e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解析:(1)红色雄牛的基因型为aa,红色雌牛的基因型为Aa或aa。当亲代雌雄牛的基因型均为aa时,子代雌性与雄性的表现型均为红色,当亲代雄牛基因型为aa,雌牛基因型为Aa时,子代基因型为Aa或aa,子代雌牛表现型为红色,雄牛表现型为红色或褐色;多头杂合雌雄牛杂交,子代群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雌牛中AA的个体为褐色,Aa和aa的个体均表现为红色,因此雌牛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红色=1:3。
(2)E/e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或仅位于X染色体上,或仅位于Y染色体上,或者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位于常染色体上,雌牛基因型有EE、Ee和ee,共3种;若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雄牛的基因型有XEYE、XeYe、XEYe、XeYE;选择多对纯合的长毛和短毛雌雄个体进行正反交实验,F1表现型相同,若E/e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纯合短毛雌性与纯合长毛雄性杂交,F1中雌性应全为长毛,雄性应全为短毛,正反交子代的表现型不同,但此结果表明E、e基因不是仅位于X染色体上;若要进一步确定E和e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可采取进一步的实验,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观察统计F2雌雄个体的性状比例,若F2雌雄个体中长毛和短毛比例相同(均为3:1),表明E和e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雌雄个体中长毛和短毛比例不同,表明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遗传图解见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