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5 09:44:26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伐无道,诛暴秦原因:暴政①繁重的徭役:建阿房宫;造骊山陵墓;修筑长城②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 上缴国家。③ 残酷。④ 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起义概况①公元前 年在 起义,并在
建立了政权。
②秦军反扑,起义失败。意义:中国历史上 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亡汉兴秦朝灭亡①公元前 年,项羽在 大败秦军主力。
②与此同时, 攻占咸阳,秦朝灭亡。西汉的建立:公元前 年, 定都 ,
建立汉朝。2/3刑 法秦二世209大泽乡第一207巨鹿刘 邦202刘 邦长 安陈         项羽
前206年~前202年
    楚汉争霸         
刘邦刘邦胜出建立汉朝定都长安知识回顾 ? 秦时明月汉时关

滚滚黄河蓝蓝的天
壮士铁马将军剑

旌旗半卷出长安
女儿柔肠男儿胆

滔滔热血汉衣冠
大漠无垠江湖远

暴雨惊雷夜如磐
美人泪杯中酒

天下任丈夫肩
风潇潇路漫漫
情切切意绵绵 生死盟山河恋
君与臣恩与怨
何必回头伤往事且把风流唱少年 万里江山千钧担守业更比创业难
美人泪杯中酒
天下任丈夫肩 风潇潇路漫漫
情切切意绵绵
万里江山千钧担
守业更比创业难 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汉朝又称两汉,分指西汉和东汉)
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阅读材料背景: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困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秦的暴政、
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之争想一想?休养生息政策汉高祖刘邦措施:1、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傜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2、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3、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4、重视“以德化民”。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如此局面,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想一想?回忆前一课中的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对比他们在位时的统治,谈谈你的看法,对你有什么启示?秦陵兵马俑汉文帝的霸陵成由俭 败由奢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社会的安定。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徭役兵役,社会经济因而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文景之治时的盛世景象: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都鄙廪庾(linyu)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文景之治”评价(小结):奠定
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
厚物质基础,为汉武
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
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16岁的刘彻登基大汉帝国宝座,雄心勃勃,准备一展雄才大略 。
你认为,他是否具备了一展雄才大略的条件?他面临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状况一:P68
倒数第一段状况二:
P68末段1、原 因:?文景之治后的经济繁荣
2、措 施3、意 义: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汉高祖汉景帝分封同姓王“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诛之”(削藩)七国之乱 资料一: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难题:诸侯势力仍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西汉的诸侯国势力真的很大,汉武帝该怎么办呢?真伤脑筋啊!
假如你是汉武帝身边的大臣,你会劝汉武帝怎么做?1、政治上:中央诸侯中央诸侯推恩令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由嫡长子继位外,还得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封给其他子弟为侯。)
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而“富有人情味”的方式,原来的王国被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不费一兵一卒,达到了削弱王国的目的,而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皇帝感恩戴德,从而培养起了侯国的忠诚。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资料二: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还很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 思想的不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此材料说明了什么?最近比较烦,学派太多,思想太杂乱,唧唧歪歪的,吵得我心神不宁啊!“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哪家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道家董仲舒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
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儒术:以儒家学说为主,又加入某些法、道二家主张的混杂思想。汉武帝为达到“独尊儒术”的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在长安设立太学,以五经为教材,大力推行儒家教育。请你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提示:从目的、方式、结果方面分析)
各抒己见两个事件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巩固中央集权。
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思想文化进行极其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
1、原 因:?文景之治后的经济繁荣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 施3、意 义:?政治上: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设太学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的大一统1、政治:
2、思想:
3、经济:
4、军事:
5、外交:允许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建立较小的侯国(主父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13课14课15课三、东汉的统治公元___年,西汉灭亡。公元___年,____称帝, 定都___,史称____。 刘秀就是______。9刘秀洛阳东汉光武帝1、东汉的建立25信息追踪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 你能发现此表中的问题吗?这个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2、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统治腐朽课堂小结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西 汉东 汉建立时间、地点外戚宦官专权前提1、辨识图:西汉东汉西汉东汉西汉东汉前202-220年前202-220年前202-9年25-220年下列表示西汉与东汉关系图哪一幅是正确的?当堂检测ABC(1)汉武帝时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 )
(2)董仲舒建议汉高祖,允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
(3)汉文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辨别真伪XX2.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春秋后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初年  D.西汉盛期
3.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1.以下四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汉高祖 ②汉武帝③汉景帝④汉文帝
A.①④③②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ADA4.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
A.贾谊  B.东方朔 C.董仲舒 D.主父偃
5、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6、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它的主要教材是
A、儒家经典 B、道家经典
C、法家著作 D、墨家著作
7、西汉达到鼎盛时期是在下面哪个皇帝在位时
A、汉高祖 B、汉武帝
C、汉文帝 D、汉景帝
cBAB秦始皇四.秦始皇和汉武帝的功过汉武帝
功劳:
政治上:1.灭六国,统一全国
2.建立我国一整套封建专制集权制度
经济上:1.统一度量衡
2.统一货币
文化上:统一文字
军事上:1.派兵出击匈奴,修筑长城
2.派兵攻打越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过错:
统治残暴,赋税沉重,兵役繁重,焚书坑儒 秦始皇
功劳:
政治上:削弱诸侯势力,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制
经济上:兴修水利
文化上:在长安兴办太学,郡国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军事上:打败匈奴,开辟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
过错: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人民思想汉武帝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