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6 09:14:29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读课文“春秋争霸”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东周在什么时间由谁建立,都城定在哪里?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史称东周。2.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各自的起始年代是多少?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3.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哪些?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你只有2分钟的时间 吴王阖闾齐桓公晋文公 楚庄王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在图中找出齐、晋、楚、吴、越的地理位置。雍新田临淄商丘郢吴会稽洛邑周晋楚越吴齐1. 重耳流亡2. 楚成王的礼待3.晋军“退避三舍”4. 晋文公终成霸主城濮之战齐桓公争得首霸的原因和称霸方式是什么?晋文公争得霸主的原因和称霸方式是什么?经济: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政治: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改革军制
外交:“尊王攘夷”。
称霸方式:召集诸侯会盟。原因:了解民间疾苦,整顿内政,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
称霸方式:城濮(pú)大战。齐、晋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不同点呢?相同: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不同:齐利用“尊王攘夷”掌握政治优势;晋利用城濮大战掌握军事优势。战国七雄的形成不同:春秋五霸先后出现
战国七雄同时并存想一想战国七雄指哪七国?它与春
秋五霸在出现时间上有什
么不同?
秦魏赵燕齐楚韩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东 南 西 北 后 中 间楚秦韩魏赵燕齐燕齐赵燕齐魏赵燕齐韩魏赵燕齐楚韩魏赵燕齐燕齐魏燕齐韩魏燕齐楚韩魏燕齐秦楚韩魏燕齐赵秦楚韩魏燕齐楚晋齐秦燕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学历史 知典故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魏、赵、齐魏、齐秦、赵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魏国遭重创战 国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军降兵人数史书记载是否可信?2、文物、遗址1、文献史料记载《长平之战遗址一号尸骨坑》 《坑杀赵军想象图》400000?◇ 评价战争的影响:
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这么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评价事件积极:●诸侯国数目减少,
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
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
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畅想天地课堂小结: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请说出本课中,与下列成语/典故相关的历史人物BD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4.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 )
A.齐和秦???B.燕和楚??C.韩和赵??D.赵和楚
5.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
A.韩?? B.晋?? C.楚?? D.赵牛刀小试√√√晏子使楚◎看图说史:请你生动地讲一个历史故事与大家分享。
◎畅所欲言: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田忌赛马负荆请罪分享感悟一箭之仇 公元前685年,齐襄公死了,他的长子纠和次子小白回国奔丧,均想继位。途中,纠的谋士管仲射了小白一箭,从此结下深仇。小白即位后,号称齐桓公。鲍叔牙屡向桓公荐贤,说管仲乃是天下奇才,倘能重用,必兴齐国。齐桓公以社稷为重,捐弃前仇,重用管仲,从而使齐国成为春秋霸主。 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后人有诗云: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楚庄王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迷于酒色,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举冒死进谏,喝得正痛快的楚庄王很不高兴。伍举请他猜谜语“有一只鸟停在宫殿内,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啊?”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于是,庄王罢淫乐,亲理朝政,并举伍举、苏从担任要职。这就是“一鸣惊人”的来历。后任用孙叔敖为令尹,讲求得失,稳定了政局,发展了生产,从而为楚国的争霸奠定了基础。 一鸣惊人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小轻重,结果在周大臣王孙满那里碰了一个软钉子。王孙满说:“统治天下在乎德而不在乎鼎。”庄王很不服气地说:“你不要依仗九鼎,我楚国有的是铜,我们只要折断戈戟的刃尖,就足够做九鼎了。”王孙满说:“大王您别忘了,当初夏禹是因为有德,天下诸侯都拥戴他,各地才贡献铜材,启才能铸成九鼎以象万物。后来夏桀昏乱,鼎就转移给了商;商纣暴虐,鼎又转移给了周。如果天子有德,鼎虽小却重得难以转移;如果天子无德,鼎虽大却是轻而易动。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庄王无话可说。从此以后,人们就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问鼎中原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
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春秋争霸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强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