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含答案点拨)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同步测控全优设计》2013-2014学年七年级人教版历史上册单元检测: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含答案点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0-19 21:1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人是怎么产生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古代的劳动人民,你知道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从哪里而来的(  )
A.女娲捏出来的 B.亚当和夏娃制造的
C.猴子变化而来的 D.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2.“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3.电的使用似乎让人类忽视了火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祖先进化的过程中,火的使用曾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下列原始人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的是(  )
A.北京人 B.类人猿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4.最早掌握了下图所反映的技术的原始人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5.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用陶罐盛水 B.饲养牲畜
C.穿棉布衣服 D.住在房子里
6.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不可能经历的事是(  )
A.用磨制的石器和骨器从事劳动
B.穿麻布衣服,吃粟米饭,再配以各式素菜和荤菜
C.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D.用漂亮的彩陶盛装东西
7.下面的文物出土于下列哪一著名的考古遗址中(  )
A.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21世纪教育网
B.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C.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D.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8.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 D.水稻、粟
9.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 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屋 D.住半地穴式房屋
10.下图中的物品是在某原始人类遗址中发掘出来的。它的作用是(  )
A.玩游戏 B.车轮
C.纺织工具 D.投掷野兽
11.下图是原始人曾普遍使用过的工具,它们的主要用途是(  )
A.打猎 B.耕地
C.捕鱼 D.采集
12.下图反映的是长江流域某处远古人类遗址发掘出来的炭化稻谷。此处遗址最有可能
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3.对华夏族的形成作出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
A.尧和舜 B.舜和禹
C.黄帝和炎帝 D.黄帝和禹
14.公认的华夏族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5.“赫赫始祖,吾华肇始。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此诗是纪念谁的碑文(  )
A.黄帝 B.大禹
C.蚩尤 D.女娲
16.他是我国远古时代的一位杰出的首领。他带领群众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经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1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18.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内,整个社会呈现“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B.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C.人们之间互相谦让 D.没有战争,和睦相处
19.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合 B.大禹建立起夏朝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20.下列符合历史发展顺序的是(  )
A.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国家
B.私有制——生产力的发展——国家——阶级
C.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国家——阶级
D.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21世纪教育网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20分,23题15分,24题13分,共60分)
21.读图回答:
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图B房屋样式的名称。(4分)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4分)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2.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片赏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上图中的文物是哪些古人类使用的?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5分)
【史料分析】
1958年5月,在我们韶关市曲江县城马坝镇狮子岩的洞穴里,当地农民在采挖洞中的堆积物作肥料时,发现了一个中年男性的头骨化石和一批动物化石,考古学家如获至宝。经鉴定,那个头骨化石是13万年以前的原始人类,因为这个头骨化石是在马坝发现的,考古学家便将之命名为“马坝人”。马坝人把石块打制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作为工具,艰难地掀开了珠江流域光辉历史的扉页。
——据《韶关历史》改编
(2)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来看,马坝人使用什么工具?他们的生活状况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古人类最相近?(4分)
(3)材料说马坝人的生活非常艰难,你能想象一下马坝人的生活情景吗?(3分)
【读诗解惑】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4)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分)
(5)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2分)
(6)“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2分)
(7)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在部落联盟会议上提出后继人问题,有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
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材料三 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加上“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以调整人事。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尧之子)丹朱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1)从材料一、二可看到当时部落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5分)21世纪教育网
(2)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跟教材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6分)
(3)通过以上材料与教材内容的对照,你得到什么认识?(4分)
24.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黄河风景名胜区向阳山(始祖山)上,前后历时二十年建成。塑像占地2 816平方米,像整体高106米,雕塑中高者为炎帝,威武刚强、凤目龙隼、气宇轩昂,矮者为黄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他们背依邙山,面向黄河。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前进的宏大气概。
材料二: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他由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材料一中黄帝被“炎黄子孙”称为什么?为什么这样称呼他?(2分)
(2)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为什么建在黄河岸边?(2分)
(3)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3分)
(4)材料二中讲述的“他”是谁?从“他”的故事中,你认为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4分)
(5)根据课本内容比较鲧和禹治水的方式有何不同?试着谈谈我们今天应该怎样防洪、抗洪?(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 B 点拨:抓住题干“距今约七十万年前”可知是北京人;A项生活于距今一百七十万年前;C项生活于距今三万年前;D项生活在距今五六千年前。
3. A 点拨:本题从电的使用入手,引出火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分析四个选项,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并且会保存火种;B项不属于人类;C项和D项已经比较先进了,会人工取火。故正确答案是A项。
4. D 点拨:题图是骨针,该居民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故应是山顶洞人。
5. C
6. C 点拨:半坡居民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
7. B 点拨:图片是彩陶,它出现于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在河姆渡原始居民烧制陶器的基础上制成的,半坡居民的地点在陕西西安。
8. D 点拨:在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粟粒和稻谷,这充分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9. C 点拨:河姆渡原始居民由于居住在长江流域,气候潮湿,所以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10. C 点拨:图片展示的是纺轮,是用来纺织的。
11. B 点拨:图片信息是耒耜,它们的用途主要是耕地。
12. D 点拨:稻谷最早出现在长江流域,A、B、C三项属于黄河流域。
13. C 点拨: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因此中华民族又被称为“炎黄子孙”。
14. A
15. A 点拨:根据“赫赫始祖,吾华肇始”可知指的是黄帝。
16. D 点拨:黄帝是“人文初祖”,尧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禹治水成功。
17. D 点拨:传说在尧舜禹时期,尧在年老时,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举舜为继承人,舜老后,推选治水有功的禹为首领,被推选出来的部落首领没有特权,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禅让制。
18. B 点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产品只能勉强维持氏族部落群体的生存,所以没有剩余产品,谈不上产品的剩余分配,氏族成员一起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出现,阶级社会也就出现了,这种“天下为公”的社会也宣告结束。
19. B 点拨:禹的时候,私有财产不断增加,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势也越来越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它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禹经历了从部落联盟首领到夏国王的过渡。
20. D 点拨:从私有制和生产力的发展关系来看,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最终促进私有制的出现,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私有财产的出现导致贫富分化,从而产生了阶级,有了阶级也就有了压迫,国家产生了。所以C项也不符合题意。国家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社会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它应当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正确答案是D项。
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20分,23题15分,24题13分,共60分)
21.(1)图A半地穴式;图B干栏式。
(2)图A半坡原始居民;图B河姆渡原始居民。
(3)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
22.(1)①山顶洞人 ②半坡居民 ③大汶口居民 ④山顶洞人 ⑤河姆渡居民
(2)打制石器、北京人
(3)他们往往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4)半坡原始居民。
(5)半坡人面鱼纹盆。
(6)粟。
(7)没有发现中国古老的文字。
23.(1)部落联盟会议推选。禅让制。
(2)部落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互相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教材上介绍的是,这些部落首领具有自己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的爱戴。
(3)古代的很多传说,并不一定是真实的,需要通过各种资料进行论证。
24.(1)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为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21世纪教育网
(3)对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团结所有炎黄子孙共同致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意思合理即可)
(4)材料中的人物是禹。我们应该学习大禹身上那种不避艰难、一心为民、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5)鲧采取堵塞的方法,禹吸取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筑堤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建议:注意河流上游的水土植被保护;筑堤(修建水库)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等。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