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17秋)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课件(13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2017秋)版科学一年级上册2.3 用手来测量 课件(13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10-08 19:22:25

文档简介

3.用手来测量
【教材简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较和测量》的第三课,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那么在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2个物体的高度差,并借助纸带取出高度差的长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比较得出两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纸带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
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
【教学过程】
一、聚焦
表扬之前我与种子共成长时制作比较精美完整的同学,拍照合影。
回顾上次学习的内容,表扬回家做纸飞机谁飞的远的实验。乒乓球、跳远、纸飞机等比较距离,我们必须先确定什么?起点和终点。
那跳的到底有多远呢?假如古代没有尺子,我们应该怎么办?
生:用手测量,用脚步测量,用竹子测量,用木棒测量……
是的,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身体测量,今天我们用手来测量。
演示,大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我们称为一柞,那一柞怎么测,我们试一试。
我们尝试测一测桌子的长度,学生学会测量。
我们尝试测一测桌子的高度,学生尝试测量。
我们比较桌子和椅子相差多少。
承接前两课,从比较桌、椅的高度引入,科学比较两者的高度差,并引出活动: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
1.问题引入
(1)出示桌子和放在讲台上的椅子。
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桌子和椅子哪个高?”
(2)提问:“如何公平地比较?”
放在同一平面进行对比。
2.聚焦提问:“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
二、探索:桌子比椅子高多少?
“高多少?”已经从单纯的对比进展到量化的测量比较了,通过用纸带固定并取出两者的高度差,再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统一量化这个高度差并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意识到使用统一单位,并细致测量的重要性。
1.你能用手比划一下,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吗?
请多个孩子上台展示长度,发现因为两手之间的距离无法固定,都不太准确。
2.能利用纸带量出两者高度相差多少,并剪出这个高度差吗?
提醒:2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起点和终点。
3.两人小组合作用纸带量出桌椅的高度差,并剪出这段长度。
4.这段长度究竟是多长呢?我们能用身体来当作测量工具吗?你用它怎么测量的?”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5.总结;大家都用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描述,很难统一交流,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拃”(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进行测量到底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吧!
6.用拃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
通过用“拃”来科学的进行测量就用规范学生测量流程:预测—实测—比较—分析。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解决,比如意识到精确测量需要合作、以及“一拃一拃要相连,要用相同的手指”等细节问题。
(1)预测纸带相当于多少拃?
*提问:“你们各自的一拃有多少?伸出你们手比划一下。”
*提问:“观察高度差(纸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估计一下高度差(纸带)相当于多少拃?”
(2)学生演示测量纸带长度。
*提问:“真的是这么多拃吗?你们会用拃来测量高度差吗?”
*请一位同学来演示测量。
(3)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引导学生指出每次都用大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要紧紧挨着;
*确定起点和终点。
(4)梳理探究步骤,播放微视频,发放材料。
(5)学生两人一组,用拃测量纸带,教师视察学生操作,提醒学生注意:
*用相同手指测量,做好一拃的记号;
*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要紧紧相连;
*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三、研讨
研讨时要让学生分析测量的结果的多种原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思探索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是否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是否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是否相同。无论学生提到何种的原因,我们应该给以充分肯定与表扬。最后要让学生细看纸带,观察比较不同的“拃”有长有短,并提出“到底高多少?”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这是希望学生在研讨中形成这么一个观念——测量是为了使比较更准确,而用手测量让比较方便了,但由于每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1.请学生先观察黑板展示的纸带。
2.教师提问:
*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
*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观点。学生的观点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是否相同长度;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四、拓展与思考
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拃)长短不同的问题?桌子比椅子到底高多少呢?课后测量活动:如活动手册所示,用脚掌的长度测量我们家的地板宽度,用我们手测量我们家的家具长度。
【板书设计】
用手来测量
桌子和椅子谁更高?高多少呢?

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可以图示和演示)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我的课堂活动记录”
在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拃”之后,讨论完测量注意事项,开始实验时拿出记录表,要求学生先看记录表的内容,把桌子的高度改成“桌椅高度差”,然后根据“预测”——“第一次”——“第二次”的顺序记录。
【作业设计】
课外活动,回家后利用今天学习用“拃”测量所用的方法,并注意课堂中测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家中物体的测量。
测量物体 结果(拃) 测量物体 结果(拃)
冰箱的高度
桌子的高度
【教学反思】:学生对一柞的概念比较生疏,他们知道如何测量,但是对于测量的方法需要老师一对一指导,很多学生一只手比较难张开。
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实验发现2人一组合作比4人一组合作好,4人一组会发现有材料不够现象,纸带和笔刚好两个人一起合作完成,另外2个人就只能在边上观看了,造成有新的纪律出现。本节课课堂纪律管理方面是一个难点,小组合作时,学生会处于一个吵闹的状态。但是科学实验一起商讨一起实验难免会进行争执,我利用奖牌奖励的方式来管理,效果一般。在另一个班级讲清规则后,课堂纪律比较好。
本节课课前进行了奖励措施,表扬花了一些时间,时间就不够用了,计划中用纸带测量桌子的长度和高度,桌子比椅子高多少没有时间去测量了。后期再利用纸带测量头围拓展研究。
学生通过8组实验纸带进行比较能够发现测量的方法,还有不同小组测出来的柞数不一样,记录的方法要指导到位,4+等等。学生测量长度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共13张PPT)
“拃”的 大 小 一 样
zhǎ


xiǎo

yàng
首 尾 相 连
shǒu
wěi
xiāng
lián
从 起 点 到 终 点
cóng

diǎn
dào
zhōng
diǎn
起 点

diǎn

起点对准桌面




Zhǐ dài shàng xiě shàng zhā shù
纸 带 上 写 上 拃 数

10
芯公
yon
:shǒuIai
zhuo
g

用手来测量桌子的
高度

期:
wo de yǜce
di ci cèliangjiegǒu
di ci celiangji色gu
我的预测。
第1次测量结果
第2次测量结果
zhǎ
zhǎ
zhǎ
(拃)e
(拃)e
(拃)e
tuo zhan huo dong
拓展活动
xuan zéshen ti
de bu tong bu wei dui fang
jian
j1 aju jin xing cè
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
家具进行测
lia
hui zhi ru
xid tu suo shi de jia ting chi cun tu
量,
绘制如下图所示的家庭尺寸图
8
95
9
6折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