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05 08: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
印前签字: 班级: 姓名:
课 题: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课时安排: 1
年 级: 七年级 科 目: 历史 设 计 者: 穆颖
内 容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在掌握和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基础上,分析商鞅变法的成败,以掌握初步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解决历史问题,再实践前人的创新过程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商鞅变法,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重难点】本课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本课难点:封建社会【自主学习】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铁农具 时期开始使用。到 时,使用范围扩大。2、牛耕 开始使用。 时期进一步推广。它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 。二、著名的都江堰是 时期, 在 修建。功能是 和 。造福 ,使成都平原变成“ ”。 三、商鞅变法1.背景: (1)春秋以来,大量 被开垦出来。 (2)一些奴隶主转化为 ,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变成 。 (3)战国时期,各国先后掀起变法运动,以秦国的 变法效果最显著。2.内容:(1)国家承认 ,允许 。(2)奖励 。 (3)建立 。3.作用:(1)秦国的 得到发展。 (2)军队 增强。(3)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国家。4.各国变法的影响: 逐步确立起来。 和 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 形成了。【精讲点拨】商鞅变法内容。背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2、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3、变法的内容,课本把它归纳成为三条。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内 容 学习注解
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变法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巩固检测】1.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    D.大兴水利工程2.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其地理位置处在战国时期的(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3.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  A.黄河流域  B.岷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辽河流域 4.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直接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称雄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D.壮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5.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    D.废除旧贵族特权6、古书赞扬某项水利工程时写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江南河7、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8、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修建于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 西汉时期9、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为那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A.魏国 B.吴国 C.秦国 D.晋国10、中国历史上的改革推动了杜会发展的进程。有关商鞅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是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 ③改革措施体现了法家思理 ④商鞅被杀说明改革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反思:
审批意见: 审批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