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三国鼎立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06 08:4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国鼎立
主备人:孙莹莹 副备人: 学科:历史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史实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会讲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分析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
自学检测
一、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的军阀 ,黄河中下游的 和
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军事集团。
2、时间:公元 年,作战双方: 和 。
3、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 ,基本上统一了 。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曹操基本上统一了 , 占据长江中下游一带,在 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 依附于荆州地方势力刘表,没有固定的地盘。
2、时间:公元 年,作战双方: 和 。
3、结果: 以少胜多,打败了 。
三、魏、蜀、吴三分天下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蜀汉

2、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国:兴修 ,继续实行 。
(2)蜀国:以 治国,赏罚分明;减轻 ,兴修 ,鼓励 ;对少数民族采取 政策,加快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
(3)吴国:组织农民 ,推广中原的先进 ; 发达,吴国船队曾到达 (现在的台湾),加强了 的联系。
参考答案:
一、1.互相混战 袁绍 曹操
2.200 袁绍 曹操
3.袁军 北方
二、1.北方 孙权 江东 刘备
2.208 曹操 孙刘联军
3.孙刘联军 曹军
三、1.
国号 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魏 220年称帝 洛阳 曹丕
蜀汉 221年称帝 成都 刘备
吴 222年称王 建业 孙权
2.水利 屯田
3.法 赋税 水利 养蚕织锦 安抚
4.屯田垦荒 耕作技术 造船业 夷洲 大陆和夷洲
合作探究
为什么曹操官渡之战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却以多败少呢?
2、是非成败,都会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启示,曹操在两次战争中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3、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4、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A、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E、他是人,不是神。
课堂小结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①一种局面:三国鼎立; ②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③三国鼎立:三国名称和都城; ④四个人物: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
⑤五个时间: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达标检测
1、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3、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播放了易中天的《品三国》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问:历史上最早进入三国的时间是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D、229年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材料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的“周郎”指的是谁?与他一同指挥战役的还有谁?
(3)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战役有关?请写出这次战役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4)在这一战役前,曹操已基本统一了北方,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什么?
(5)归纳这次战役中曹操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