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
本课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猜一猜 他是谁?
展示“老子”、“孔子”、“庄子”、“孙膑”等人的图片,请学生猜名字。
通过本活动,活跃气氛,引出话题:这些人物都跟我们今天要学的“百家争鸣”有关,接下去就让我们来探寻百家争鸣的历史。
二、新课教学
【活动】概念呈现
请学生解释“百家争鸣”,通过概念的解释初步理解百家争鸣。
“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活动】探究:为什么能“争”
出示二则文字材料,请学生阅读课本P15第一段内容,结合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并已使用牛耕。大量荒地被开垦,各诸侯国实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材料二:商周时期,官府垄断了学校教育和一切学术文化,那时只有贵族才能接受教育,百姓不能进入校门;到了春秋战国,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私人讲学,文化教育传播到民间,逐步形成了一个拥有学识的文士阶层。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交流、回答:
思想文化上:文化教育传播到民间,促进了思想的解放
经济上:生产力大发展,社会结构变化
政治上:诸侯争霸,社会变革
【活动】怎么“争”
通过本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各学派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
1、阅读课本找出有哪些派别,以及相关派别的代表人物
2、出示表格,请学生阅读课本P15-17内容,自主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孟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孙膑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
【儒家学派】——孔子
(春秋晚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
①核心是“仁”
史料1:子曰:仁者,爱人。 ——《论语·颜渊篇》
一是爱人,要求统治者关心和爱护百姓;
展示“苛政猛于虎”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孔子反对残暴的统治。
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像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儿呢?”回答说:“这儿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弟子们记着,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可怕!”
史料2: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篇》
二是“克己复礼”,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②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过渡: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有哪些教育成就呢?
展示以下材料,请学生思考,材料体现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样呢?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2)孔子的教育思想成就
①广开私学,“有教无类”;
②留下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如“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等。
过渡:展示孔子讲学图,孔子周游列国,却一直未被重用。 “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 晚年,她回到鲁国,专心从事整理古籍和教育工作。
(3)文化成就
①整理和编订了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易》、《春秋》。
②孔子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为《论语》一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小结:孔子的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家学派】——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主要代表。—— 孟子被尊为“亚圣”
孟子的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2)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3)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道家学派】——老子
(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代表作:《老子》也称《道德经》)
材料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三: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请思考:老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1)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且能互相转化(辩证思想);
(2)崇尚“自然”,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侵扰百姓;
(3)老子的理想社会:小国寡民;
【道家学派】——庄子
(道家战国代表)
“治理国家就像养鱼,经常到鱼缸去翻滚,鱼很快就死了。让鱼儿自由生长。”
请思考:庄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主张重视人的天性,顺其自然
【墨家学派】——墨子
(战国时期创始人)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思考:墨子有哪些思想主张
(1)“兼爱”,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
(2)“非攻”,反对掠夺战争。
【法家学派】——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请思考:韩非子子哪些思想主张
(1)主张变法
(2)重视法律
(3)主张加强君主的权威
【兵家学派】
(1)春秋孙武
——《孙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根据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比较系统的战略战术原则。不仅在我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2)战国孙膑
——《孙膑兵法》 “事备而后动”
【活动】“争”出了什么——百家争鸣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请学生自己总结出百家争鸣的影响:
(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2)在百家争鸣中,各派不仅阐述自己的主张,还相互论争和批判,彼此吸收合理的成分,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3)它们在众多领域提出的各种思想理论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活动】古今链接
【活动】问题探究
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
1、如果你是君主,你将采用哪家的思想来治理你的国家呢?为什么?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谈谈法家受到秦国统治者青睐的原因。
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国君专制权力;同时,为了应付战争,统治者向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当时社会形势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老子、孟子思想遭到冷落。
小结:秦王借法家思想振兴国家,实现统一大业。
【活动】课后探究
请学生结合本课知识,进行拓展应用。
“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怎样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请你根据诸子百家的思想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教学反思
张维妙
本堂课的设计思路: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不是简单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必须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本课内容比较简单,我在设计时以“为什么能争”—“怎么争”—“争出了什么”三部分贯穿,在设计时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为主。
课标中提出“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等学科能力要求皆指向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意识。而本课内容虽然知识点简单且学生有一定的文言基础,但是某些观点对学生来讲还是较难理解,如对孔子“仁”的思想的解释、老子的辩证思想等。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花了比较大的精力搜集各家思想的出处,希望能通过原著作为史料,通过对这些文字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本课的难点是对各学派思想的理解应用,在设计时我主要设计了问题探究和课后探究两部分内容,从让学生选择用哪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到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探讨法家受秦国青睐的原因以及运用各家思想解决“中国式过马路”问题。通过此设计,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知识。
本课中存在的不足和疑问:
由于集中精力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尤其是思考如何让学生了解儒、道、墨、法、兵五个学术流派的主要观点,以及搜集各思想家的名言、故事等这些重点环节上,以致在课件中却出现了很小的错误,在修改课件后没有及时把相关序号作相应的调整。这是很小的错误,却也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类似的事情,在平时上课中也时有发生,直到上课过程中学生提出来才发现。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上,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改进,除了要关注重难点等环节设计外,也要注重细节。
本课中最大的疑问是如何处理好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关系。为了准备这堂课,我在另外两个班试上了两次。在设计时,本课的一个主要疑问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儒、道、墨、法、兵五个学术流派的主要观点。起初的设计是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然后设计人物介绍的名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学生的展示、交流。这样,把课堂完全还给了学生,而且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但是随之出现的后果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时间很难把握,最后延误了教学进度。在正式上课时,我“忍痛”放弃了名片设计、展示的环节,改为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进行填表,虽然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与之前的两个班相比,课堂气氛沉闷了很多,虽然基本完成了预设的教学任务,但是总觉得有些遗憾。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到底应该控制多少,放手给学生多少,是为了抓好进度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控制还是完全放手把时空让给学生,这是我在本课中最大的疑惑。
学派:
①墨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儒家
思想渊源
a主张“无为”
b”仁政”、“民贵”、
“君轻”
c“兼爱”、“非攻”
d“法治”、中央集权
e以德教化人民
f有教无类
当今思想
1、以德治国
2、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
3、平等博爱、
热爱和平
4、依法治国
5、教育公平
6、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