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二、学情分析一、教材分析三、教法探究四、教学过程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总体设计思路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时期,经济、文化和政治都产生重大的变革。它上承夏、商、西周的兴衰,下接秦朝的大一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本课所讲的纷争局面,正是春秋战国一个典型的时代特征 。
通过本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一批古代风云人物,熟悉古代中国纷争时期的政治发展形势,也可以让学生明白统一、和平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本课的地位和作用: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以及发生在这一时期的重大史实。通过分析春秋战国形势图,培养学生识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以讨论的方式归纳齐、晋称霸的共同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较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目的、性质的差异。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改革作用和重要性的评析,帮助学生树立与时俱进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战争性质和结果的解读,启发学生反思战争、感悟和平。
1、重点:齐桓公的称霸和条件,桂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战争。
2、难点:理解分封制和春秋战国纷争局面出现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1、从教材内容来看,学生对春秋战国应有所了解,对其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和典故也应有所耳闻。2、从思维发展规律上看,学生好奇心强,但尚未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对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表面现象上,需要老师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地引导。
二、学情分析
1、比较法 2、讲述法 3、问题探究法 利用图表,比较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异同经典故事学生讲述,老师补充,激发学生的参与以小组为单位,设置两个探究问题,分组讨
论,加强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和突破三、教法探究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春秋争霸
二、战国七雄四、教学过程感悟历史 拨开纷争谜团细说历史 观睹霸主风采西周的分封制1、巧妙的知识整合一、分封制的概念
周王是怎样进行分封?
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和权力?
二、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及其影响
分封的目的和评价
2、经典的故事导入3、简洁的原因补充资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为夺取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左右天下、支配别国的霸主,几个大的诸侯国之间,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
——整理自《北师大版历史教科书教师用书》 春秋五霸: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é lǘ)、越王勾践。春秋列国图1、生动的图文展示齐桓公为何能够首先称霸,及与晋文公称霸的异同? 材料2、深入的原因探究鲁越卫中山洛邑晋宋河水渭水汉水淮水江水东周都城诸侯国国都诸侯国疆域战 国 七 雄1234齐567秦燕赵魏韩东周同时并存1、准确的空间定位楚2、合理的列表归纳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离间计分组归纳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围魏救赵减灶计赵齐卫魏宋邯郸大梁桂陵河水齐军进攻路线魏军进攻路线魏军撤退路线马陵围魏救赵VS孙膑庞涓齐赵魏3、形象的战例分析 历史剧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田忌:“赵军危急,各位将军可有何良策否?”
将军甲:“敌军已疲,我军可直取邯郸。”
将军乙:“我军不可轻动,不如以逸待劳。”
孙膑:“解乱丝结绳,不可握拳去打。现魏国精兵倾国而出,若直攻魏国,那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
田忌思虑再三:“军师所言甚是,依计而行。”
魏王:“庞涓,大梁告急,速回!”
魏军离开邯郸,归路中陷伏击,与齐战于桂陵。
庞涓:“大事不好,中计!”
田忌:“哈哈哈,善哉,赵军之危已除!”
魏部卒长途疲惫,溃不成军,庞涓勉强收拾残部,退回大梁,齐师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据载: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军降兵人数400000?历史感悟一:信史还是野史?300000南京大屠杀纪念碑 评价战争的影响:小组合作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发生这么多战争,是好事还是坏事?消极:●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
积极:●促进国家统一;
●增进民族交流;
●推动社会变革。历史感悟二:战争与和平
成语故事会:搜集春秋战国时期有关于楚国的成语故事,如“问鼎中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等,在班级小组交流。
课后回味,余音绕梁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一、分封制1、概念
2、内容
3、作用
4、影响二、春秋争霸1、原因
2、过程(争霸)三、战国七雄1、空间定位
2、经典战役
3、战争评价(消极和积极)(兼并)①齐桓公称霸
②晋文公称霸五、板书设计
结合现实,补充比较丰富的图文材料,强调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相结合,且设置了一定难度的探究合作问题,是本课最大的特色。
1、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即对分封制的调整处理是否合理,有待商榷;
2、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得出启发性的意义,有效的将趣味性和知识能力相结合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一、本课的亮点:二、本课有待深入思考和进一步加强的地方六、教学反思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