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种社会性质的变化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通过各国的变法实现的。本课上承《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下启《第8-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和《第10课?秦王扫六合》,是理解封建制度确立和起步的重要一课。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广泛使用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情况。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性质变化的过程。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查找资料,材料分析、图片展示、情境体验、各抒己见、学史今用等培养学生解释历史现象、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闻名世界的都江堰,都说明我国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说明我国古代的经济、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通过学习商鞅变法,激励学生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初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现,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教学设计理念以问题为主线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活动为实现方式以史实为基础生产力发展变商鞅变法说说今时今世的变革看谁找得多? 找出本课讲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具体变革的事例,突出一个“变” 字。学生活动生产工具的变革(铁农具)
生产动力的变革(牛耕)
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
奴隶主、奴隶身份的变革
社会制度的变革(奴隶制→封建制)一、生产力的变革二、生产关系的变革石器铜器以前耕作使用什么工具?如果给你一块实验田,让你亲手耕作,你会选择哪种工具?为什么?材料一:《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 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谈谈这个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位置:
修建时间:
主持修建者:成都平原岷江中游战国时期秦国的李冰都江堰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示意图分洪减灾引水灌溉分
水
堰灌
溉分
洪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一、生产力的变革1、铁农具的使用和推广2、牛耕的出现和推广3、都江堰的兴修二、生产关系的变革我是一个奴隶主,受封300亩。
役使奴隶 500个,纳贡上千斗。
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
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
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烦恼一:原来500人种的土地,现在只用300人,剩下的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开垦新的土地——私田
烦恼二:我现在有两种地了,一种公田,要交贡赋;另一种不让上面知道,全是自己的。我该怎么做才能从这些土地中获得更多的好处?一个奴隶主的烦恼驱使更多奴隶耕种新开垦的土地
烦恼三:我现在是越来越富有了,私田面积越来越大,可奴隶们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怠工、逃跑、破坏工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而且地广,管理吃力,我该怎么办呢?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将土地出租给奴隶耕种
这下我可省心了!奴隶们很高兴,他们一家一户卖力的干了起来,平均每亩地要多收个三五斗呢!除去留给他们的,我的嘛······保密!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奴隶主变地主,奴隶变农民,
剥削方式变化
烦恼四:我虽然已成为了大地主,但是我的所有土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我急切盼望着私田的合法化!一个奴隶主的烦恼变 法1、背景(原因) :p32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2、方式:商鞅变法二、生产关系的变革时间及在位统治者内容作用——封建制度确立商鞅立木为信舌 战群臣商鞅变法你知道有关商鞅的故事吗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
自由买卖2、奖励耕战3、建立县制奖励军功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新兴地主、农民、奴隶主旧贵族、国君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败标准,不在于实施者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但他推行的变法已经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力不断增强,成为战国后期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所以说变法是成功了。拓展探究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有什么启发? 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崇。
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3、结果公田私田奴隶农民奴隶主地主土地制度变化阶级关系变化社会矛盾变化1、背景(原因):p32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2、方式:商鞅变法二、生产关系的变革3、结果:战国时,封建制度确立,封建社会形成。——封建制度确立生产力发展变封建制度确立小结: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牛耕的推广?????????B.都江堰的兴修
C.青铜农具的使用?????D.铁制农具的推广
2、四川汶川大地震对岷江流域影响巨大。位于岷江中游的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大运河
?
二、判断题(正确的写T,错误的写F)
3、郡县制在我国历史上长期沿用,“县”这一行政机构最早出现于商鞅变法时期。
??
4、商鞅变法中,否定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奖励军功。
5、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
三、材料解析题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2)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法之令”包括哪些内容?这次变法有何历史作用?
(4)通过学习商鞅变法,结合当今改革开放,说一说,一场改革或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具备哪些条件?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知识明确,结构清晰,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
同时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