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科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细胞的结构和功能(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1-07 23: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基础练
1.(2021·嘉兴期中)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内的基因都可以表达
②叶肉细胞有叶绿体,其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③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④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⑤蓝藻为原核细胞,在生态系统中做生产者,可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⑥醋酸菌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⑥
2. (2022·湖州中学)下图表示某种细胞内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甲可能是线粒体或细胞核
B.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不是内质网就是高尔基体
C.若甲在牛的细胞中不存在,则该细胞器为叶绿体
D.丙这种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可能是DNA
3.(2021·金华中学期中)如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A.有无膜结构 B.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C.有无色素 D.是否含有DNA
4. (2021·丽水一中)研究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常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某同学用该方法对菠菜的叶肉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其中 S1-S4 表示上清液,P1-P4表示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四次离心,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小
B.全面考虑 S1-S4,P1-P4,DNA仅存在于 P1、P2、P3中
C.S1、S2、P2、P3在适宜条件下均能进行能量转换
D.S1、S2、S3、P4中均有具膜的细胞器
5. (2021·绍兴中学)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6.(2021·舟山中学)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
时间/天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1 81 79
2 62 78
3 20 77
4 0 74
5 0 67
6 0 65
(1)此实验可用以说明细胞核的什么功能?___________。
(2)经研究证明,有核部分在30天内仍有21%~35%的细胞死亡率,其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一天后的结果,是否能说明在第一天中无核部分的生活力比有核部分的生活力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核的作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请你针对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练
1.(2021.杭州周边)“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此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接信息传递
C.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与磷脂分子的结构有关
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单体不同
2.(2022·嘉兴高一期末)下图表示某种细胞内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甲可能是线粒体或细胞核
B.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不是内质网就是高尔基体
C.若甲在牛的细胞中不存在,则该细胞器为叶绿体
D.丙这种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可能是DNA
3. (2021·温州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的 C 物质是蛋白质,结构 A 是核糖体,C 物质形成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B.属于图甲 C 类物质的是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和血红蛋白等胞内酶
C.若 G 是合成 D 物质的原料,则 G 物质从进入细胞到排出细胞所经过的具有膜的结构依次是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膜
D.图乙中①②③分别表示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细胞膜
4. (2021·绍兴中学)下图为高等动物胰腺中某种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原料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则图中具膜结构a、b、c都能检测到某些放射性大分子物质
B.从图可知,呼吸酶和解旋酶的形成可能不经过高尔基体
C.⑧过程的产物可能是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或某些消化酶,其分泌过程需要c供能
D.据图分析,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形成过程依次是⑤⑥⑧
5. (2021·衢州高一期中)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显微结构是 (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线粒体 ⑨细胞质 ⑩细胞核
A.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④⑥ C.⑧⑨⑩ D.④⑤⑦⑧
6. (2021·9校联考)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7. (2021·Z20名校联盟)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d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①~④。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测理由均正确的一个组合预测现象:(  )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后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将会反复进行数次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
推测理由:
①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
②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
③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
④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a~④ B.b~③ C.c~② D.d~①
8. (2020·金华十校)亲核蛋白是在细胞质内合成,然后输入到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非洲爪蟾中有一种亲核蛋白具有头、尾两个不同的部分。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对其输入细胞核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核膜上的核孔大小是可以调节的
B.组成亲核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C.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蛋白质结构不同,所以不能形成对照
D.本实验可推测出亲核蛋白的尾部能引导亲核蛋白通过核孔
9. (2021·温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蓝藻细胞虽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具有一个大型的DNA构建的拟核,用高倍显微镜清晰可见。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DNA和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4)已知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必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6)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7)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8)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全部被排除细胞外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10(2021·湖丽衢联考)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破坏
A.乳酸菌、蛔虫、洋葱 B.蛔虫、硝化细菌、水稻
C.蛔虫、蓝藻、水稻 D.乳酸菌、蓝藻、洋葱
11.(2020·浙南名校联盟)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科学家利用变形虫做了如下实验:
① 将正常生活而没有分裂活动的变形虫 (单细胞动物) 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有若干变形虫。A组:用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食物饲喂变形虫;B组: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去掉;C组:不作处理。
②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放射性后,将细胞核移植到B、C两组的变形虫细胞内。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B、C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大分子X物质,且具有放射性,X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实验结果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是细胞核大
B.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上所有的核酸分子
C.X物质可能在细胞核被合成,原料有放射性,从而核有放射性
D.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细胞膜吸收了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
(3)填写完整下列表格 (B组内容为B组细胞质、C组内容为C组自身细胞核和C组细胞质的检测结果,以及依据检测结果而得出的实验结论)。
变形虫实验结果及结论记录表
组别 检测结果 结论
B 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 ___________________
C 自身细胞核____________ 细胞质____________ X物质不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参考答案:
基础练
1.(2021·嘉兴期中)以下关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①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内的基因都可以表达
②叶肉细胞有叶绿体,其合成的ATP可为主动运输提供能量
③线粒体含有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④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⑤蓝藻为原核细胞,在生态系统中做生产者,可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
⑥醋酸菌为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③④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⑥
【解析】
①真核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基因在不同细胞中选择性表达,①错误;②真核细胞叶绿体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②错误;③葡萄糖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③错误;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④错误。⑤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⑤错误;⑥醋酸菌为原核细胞,是好氧生物,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⑥错误。
故选A。
2. (2022·湖州中学)下图表示某种细胞内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甲可能是线粒体或细胞核
B.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不是内质网就是高尔基体
C.若甲在牛的细胞中不存在,则该细胞器为叶绿体
D.丙这种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可能是DNA
【解析】
A、根据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可以初步判断,甲是线粒体或叶绿体,乙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或液泡,丙是核糖体,细胞核不是细胞器,A错误;
B、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液泡,B错误;
C、细胞器甲含有膜结构,且含有微量的核酸,应该为线粒体或叶绿体,牛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C正确;
D、丙这种细胞器最有可能是核糖体,核糖体中含有的核酸是RNA,D错误。
故选C。
3.(2021·金华中学期中)如图是根据细胞器的相似或不同点进行分类的,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此图分类依据的是( )
A.有无膜结构 B.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C.有无色素 D.是否含有DNA
【解析】
A、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液泡均具有膜结构,因此有无膜结构不是此图的分类依据,A符合题意;
B、线粒体和内质网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而叶绿体和液泡存在于植物细胞内,动物细胞内没有这两种细胞器,因此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是此图的分类依据,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和内质网中都不含色素,而叶绿体和液泡中均含有色素,因此有无色素是此图的分类依据,C不符合题意;
D、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DNA,而内质网和液泡不含有,因此,可依据是否含有DNA将它们进行分类,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2021·丽水一中)研究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常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某同学用该方法对菠菜的叶肉细胞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其中 S1-S4 表示上清液,P1-P4表示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四次离心,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小
B.全面考虑 S1-S4,P1-P4,DNA仅存在于 P1、P2、P3中
C.S1、S2、P2、P3在适宜条件下均能进行能量转换
D.S1、S2、S3、P4中均有具膜的细胞器
【解析】
A、图示四次离心,试管中的物质或结构质量越来越低,离心机的转速设置应该是依次变大,A错误;
B、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还有少量分布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图中的P1、P2、S2、P3都含有DNA,B错误;
C、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能进行能量转换的细胞器,则图中的S1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P2为叶绿体、S2和P3都含有线粒体,C正确;
D、P4为核糖体,不含有膜结构,D错误。
故选C。
5. (2021·绍兴中学)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解析】
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A正确;
B、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正确;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
D、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D正确。
故选C。
6.(2021·舟山中学)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100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
时间/天 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
1 81 79
2 62 78
3 20 77
4 0 74
5 0 67
6 0 65
(1)此实验可用以说明细胞核的什么功能?___________。
(2)经研究证明,有核部分在30天内仍有21%~35%的细胞死亡率,其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养一天后的结果,是否能说明在第一天中无核部分的生活力比有核部分的生活力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核的作用既然如此重要。那么请你针对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本实验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到第4天为0,而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到第30天仍有65个,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2)由于部分细胞的正常衰老、凋亡或实验操作使部分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其中一些细胞死亡,所以有核部分在30天内仍有一定的细胞死亡率。
(3)由于统计的样本不够大,造成统计误差,所以培养一天后,细胞无核部分的存活个数比细胞有核部分的存活个数多,并不能说明在第一天中无核部分的生活力比有核部分的生活力强。
(4)由于人的成熟红细胞能运输氧,所以为红细胞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提供必要的空间,以加强血红蛋白对氧和二氧化碳的运输,或或红细胞在形成时,其代谢程序已由有核的造血干细胞确定等等。(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故答案: 控制细胞的代谢 实验操作使部分细胞损伤,进而导致其中一些细胞死亡 部分细胞的正常衰老、死亡 不能。培养一天后的结果差异,应是统计误差,由统计的样本不够大造成 为红细胞中大量的血红蛋白提供必要的空间,以加强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或红细胞在形成时,其代谢程序已由有核的造血干细胞确定
提升练
1.(2021.杭州周边)“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下列有关此观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接信息传递
C.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与磷脂分子的结构有关
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单体不同
【解析】
A、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膜蛋白结构多样,功能多样,因此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A正确;
B、激素是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合可实现细胞间接信息传递,B正确;
C、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与磷脂分子的结构有关,亲水性头部排列在外层,亲脂性尾部排列在内部,C正确;
D、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的功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空间结构不同,而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D。
2.(2022·嘉兴高一期末)下图表示某种细胞内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甲可能是线粒体或细胞核
B.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不是内质网就是高尔基体
C.若甲在牛的细胞中不存在,则该细胞器为叶绿体
D.丙这种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可能是DNA
【解析】
A、根据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可以初步判断,甲是线粒体或叶绿体,乙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或液泡,丙是核糖体,细胞核不是细胞器,A错误;
B、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可能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或液泡,B错误;
C、细胞器甲含有膜结构,且含有微量的核酸,应该为线粒体或叶绿体,牛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C正确;
D、丙这种细胞器最有可能是核糖体,核糖体中含有的核酸是RNA,D错误。
故选C。
3. (2021·温州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下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的 C 物质是蛋白质,结构 A 是核糖体,C 物质形成的方式是脱水缩合
B.属于图甲 C 类物质的是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和血红蛋白等胞内酶
C.若 G 是合成 D 物质的原料,则 G 物质从进入细胞到排出细胞所经过的具有膜的结构依次是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膜
D.图乙中①②③分别表示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细胞膜
【解析】
A、图甲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结构A是核糖体,C蛋白质物质形成的方式是脱水缩合,A正确;
B、图甲中的C物质表示胞内蛋白,如呼吸酶、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和血红蛋白,B正确;
C、若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为氨基酸,所经过的结构依次是细胞膜→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其中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所以G 物质从进入细胞到排出细胞所经过的具有膜的结构依次是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膜,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细胞膜,D错误。
故选D。
4. (2021·绍兴中学)下图为高等动物胰腺中某种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若原料中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则图中具膜结构a、b、c都能检测到某些放射性大分子物质
B.从图可知,呼吸酶和解旋酶的形成可能不经过高尔基体
C.⑧过程的产物可能是胰岛素、生长激素、抗体或某些消化酶,其分泌过程需要c供能
D.据图分析,细胞膜上钠钾泵的形成过程依次是⑤⑥⑧
【解析】
A、a为核糖体,没有膜结构,A错误;
B、呼吸酶和解旋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属于滞留细胞内的蛋白质,其形成可能不经过高尔基体,B正确;
C、胰腺细胞不能合成生长激素、抗体,C错误;
D、钠钾泵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分泌蛋白,故其形成过程依次是⑤⑥⑦,D错误。
故选B。
5. (2021·衢州高一期中)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共同具有的显微结构是 (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叶绿体 ④核糖体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⑧线粒体 ⑨细胞质 ⑩细胞核
A.②④⑤⑦⑧ B.①③④⑥ C.⑧⑨⑩ D.④⑤⑦⑧
【解析】
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①错误;②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细胞膜,且细胞膜是亚显微结构,②错误;③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③错误;④动植物细胞都含有核糖体,但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④错误;⑤动植物细胞都含有内质网,但内质网属于亚显微结构,⑤错误;⑥高等植物细胞不含中心体,⑥错误;⑦动植物细胞都含有高尔基体,但高尔基体属于亚显微结构,⑦错误;⑧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且线粒体属于显微结构,⑧正确;⑨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细胞质,且细胞质属于显微结构,⑨正确;⑩动植物细胞都含有细胞核,且细胞核属于显微结构,⑩正确。
故选C。
6. (2021·9校联考)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
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
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
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
【解析】
A、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A正确;
B、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B正确;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植物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因此赤道板附近聚集的小泡是由高尔基体形成的,C错误;
D、植物细胞中的大液泡是由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长大,逐渐合并发展而来,D正确。
故选C。
7. (2021·Z20名校联盟)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d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①~④。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测理由均正确的一个组合预测现象:(  )
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后将死亡
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将会反复进行数次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
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
推测理由:
①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
②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
③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
④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
A.a~④ B.b~③ C.c~② D.d~①
【解析】
A、失去核的变形虫,能暂时伸出伪足,细胞核不会再生,细胞会死亡,预期的现象错误,细胞核不能再生,推理错误,A错误;
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原因是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细胞最终死亡,预期现象推理都正确,B正确;
C、失去细胞核的变形虫不进行细胞分裂,没有核的细胞不具备分裂的能力,预期的现象和推理都错误,C错误;
D、除去细胞核以后细胞质短时间内可以持续其生命活动,但细胞不能进行分裂,没有细胞核细胞不能进行分裂,预期现象推理都错误,D错误。
故选B。
8. (2020·金华十校)亲核蛋白是在细胞质内合成,然后输入到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的一类蛋白质。非洲爪蟾中有一种亲核蛋白具有头、尾两个不同的部分。科学家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对其输入细胞核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推测)不正确的是( )
A.核膜上的核孔大小是可以调节的
B.组成亲核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C.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的蛋白质结构不同,所以不能形成对照
D.本实验可推测出亲核蛋白的尾部能引导亲核蛋白通过核孔
【解析】
A、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核膜上的核孔大小是可以调节的,A正确;
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B正确;
C、实验一是完整的亲核蛋白,实验二中只有亲核蛋白的头部,能形成对照,C错误;
D、实验三中使用放射性的尾部,发现能摄入细胞核,说明亲核蛋白的尾部能引导亲核蛋白通过核孔,D正确。
故选C。
9. (2021·温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1)蓝藻细胞虽然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但是具有一个大型的DNA构建的拟核,用高倍显微镜清晰可见。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
(3)DNA和RNA属于核酸,都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
(4)已知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必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6)用植物根尖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7)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和纤维素组成的网架结构。
(8)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全部被排除细胞外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
(1)蓝藻细胞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它具有一个大型的环状DNA构建的拟核,但用高倍显微镜不能看见,错误;
(2)淀粉和糖原属于多糖,都是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正确;
(3)DNA和RNA属于核酸,但只有DNA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错误;
(4)多种酶的活性与锌有关,说明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正确;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实验时,如果将花生种子制成组织样液,可不使用显微镜观察,错误;
(6)植物根尖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的存在,不存在叶绿体干扰实验的现象,错误;
(7)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不是蛋白质和纤维素两种物质组成,错误;
(8)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细胞溶酶体中水解酶分解后的产物部分被细胞直接利用,部分不能利用的被排除细胞外,错误;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选项有(2)、(4)两项,
故选B。
10(2021·湖丽衢联考)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进行分析,获得的结果如下(“+”表示有,“-”表示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下列哪种生物
核膜 叶绿素 叶绿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核糖体 纤维素酶处理
甲 + - - - + + 无变化
乙 - + - - - + 无变化
丙 + + + + - + 外层破坏
A.乳酸菌、蛔虫、洋葱 B.蛔虫、硝化细菌、水稻
C.蛔虫、蓝藻、水稻 D.乳酸菌、蓝藻、洋葱
【解析】
乙无核膜、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说明是原核细胞,但有叶绿素,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乙细胞最可能取蓝藻。甲、丙均有核膜,说明都是真核细胞;甲经过纤维素酶处理后,其外层结构没被破坏,且有中心体,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说明甲细胞为动物细胞,最可能取自蛔虫;丙经过纤维素酶处理后,其外层结构被破坏,无中心体、有叶绿体等,说明为高等植物细胞,最可能取自水稻。综上所述,C正确,A、B、D均错误。
故答案C
11.(2020·浙南名校联盟)为研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流,科学家利用变形虫做了如下实验:
① 将正常生活而没有分裂活动的变形虫 (单细胞动物) 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有若干变形虫。A组:用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食物饲喂变形虫;B组: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去掉;C组:不作处理。
②用放射自显影技术检测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放射性后,将细胞核移植到B、C两组的变形虫细胞内。
③一段时间后检测B、C两组的放射性,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A组每只变形虫的细胞核中出现大分子X物质,且具有放射性,X物质最可能是________,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最合理的是________。(填编号)
A.实验结果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是细胞核大
B.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上所有的核酸分子
C.X物质可能在细胞核被合成,原料有放射性,从而核有放射性
D.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细胞膜吸收了含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
(3)填写完整下列表格 (B组内容为B组细胞质、C组内容为C组自身细胞核和C组细胞质的检测结果,以及依据检测结果而得出的实验结论)。
变形虫实验结果及结论记录表
组别 检测结果 结论
B 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 ___________________
C 自身细胞核____________ 细胞质____________ X物质不能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
【解析】
(1)尿嘧啶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X物质最可能是RNA;每组设置多只变形虫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
(2)A、实验结果B组细胞质比C组细胞质放射性强的原因是B组细胞具有放射性,C组细胞会受到非放射性细胞核影响,A错误;
B、放射性元素标记的核苷酸会进入细胞核,标记上核糖核酸分子,B错误;
C、RNA在细胞核被合成,合成原料有放射性,从而核有放射性,C正确;
D、C组细胞质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32P标记的尿嘧啶核苷酸作为原料合成RNA,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使其具有放射性,D错误。
故选C。
(3)经检测B组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可得出结论,B组具有放射性的X物质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使B组细胞质出现放射性;经检测C组发现C组自身细胞核中不出现放射性,C组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可得出结论,放射性物质不能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答案】 RNA 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 C C组自身细胞核中不出现放射性 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 X物质(RNA/放射性物质)能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