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分化、衰老、死亡
基础练
1.某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
B.小鼠的纤维母细胞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高
C.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
2.(2021西城区期末)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受精卵具有细胞全能性
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C.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对不正常发育的适应
3.“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很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落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又称为“细胞凋亡”.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产生,而且要恰当地死亡.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机体主动的、缓慢的生理变化,细胞坏死是被动的、急性的生理变化
B.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
C.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是机体抗性强的表现
D.“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内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4.(2021 海淀区二模)某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都相同
B.图中所示的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和癌变
C.成熟红细胞丧失细胞核和细胞器等,与其功能相适应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新陈代谢速率和物质运输功能提高
5.(2022 武汉市月考)“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老年人不仅反应减慢、行动迟缓,还会出现头发变白、皮肤干燥、皱纹增多、老年斑等外貌特征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青少年体内都是幼嫩的细胞,老年人体内都是衰老的细胞
B.“老年斑”是皮肤细胞衰老过程中脂褐素积累导致的
C.老年人反应减慢、行动迟缓是因为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下降
D.老年人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与细胞内水分减少有关
6.(2020 淮南期末)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 ABC .(多选)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 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
(3)该生物为 真核多细胞 生物,其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有 有丝分裂 、 无丝分裂 、 减数分裂 .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 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
(5)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多选)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骨折时造成的骨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凋亡属于程序性死亡,对机体有积极的意义.
提升练
1.生物体细胞中含有决定生长、分裂和分化的全套遗传信息,其中甲类基因编码的产物对细胞自身生存无直接影响,乙类基因编码的产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持续需要和必不可少的。分析上述信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浆细胞中表达而在B细胞中不能表达的基因属于甲类基因
B.控制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属于乙类基因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甲类基因不表达,而乙类基因均能表达
D.红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特异性蛋白合成的基础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2021 山东学考)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KFERQ 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α-酮戊二酸合成酶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B.α-酮戊二酸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C.抑制 L 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
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3.(2021 哈尔滨市月考)科研人员通过对缺少H蛋白的癌细胞进行研究,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激活了一系列基因,使癌细胞“永生”,癌细胞因此持续分裂。下列叙述相关不正确的是
A.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解螺旋有关
B.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基因表达调控无关
C.在癌细胞中H蛋白基因可能处于关闭状态
D.提高癌细胞H蛋白合成的药物有助于攻克癌症
4.(2022 山东模拟联考)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正常情况下与Bip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内质网腔内积累的大量异常蛋白时,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内自由基增多,可导致异常蛋白质增多
B.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此过程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凋亡
C.BCL-2基因和Bax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可以促使细胞凋亡
D.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
5.(2022 山东泰安月考)FOXO 蛋白是哺乳动物抵抗逆境(寒冷、干旱、饥饿等)的“主控开关”。下列生理活动中与FOXO蛋白发挥作用无关的是( )
A.有氧呼吸转换为无氧呼吸,提高葡萄糖的利用效率
B.促进细胞自噬作用,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
C.增加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D.加强对脂肪的分解,增强细胞的能量供应
6.(2022 石家庄二中)某科研小组分别测定了肝癌细胞在HBX和HBXIP两种蛋白不同表达量下的细胞凋亡率和处于细胞周期各时期细胞数量百分比,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天叙述正确的是
A.用HBX表达量最低、HBXIP表达量最高的肝癌细胞作对照组
B.HBXIP低表达促使S期细胞数量增加的同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C.据HBX高表达使S期细胞数量减少推测该蛋白可能抑制细胞增殖
D.肝癌患者治疗中使用HBX表达促进药物可通过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增强疗效
7.(2021 武汉重点中学联考)在血清饥饿胁迫条件下,线粒体会转化形成swell和donut两种形态。swell线粒体丢失膜电势并表达部分基因,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而donut线粒体保持膜电势从而抵抗线粒体自噬,即便使用化学药物使donut线粒体丢失膜电势,虽不能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胁迫条件解除后,donut线粒体能恢复正常状态。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受胁迫时,衰老、受损或供能不足的线粒体会转化成swell线粒体
B.参与线粒体自噬过程的细胞器有内质网、溶酶体等
C.线粒体膜电势的维持是线粒体供能的必要条件
D.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不利于选择性控制线粒体的质量和数量
8.(2021 南京市联考)下图是环境对酵母菌生存状态调节示意图。当酵母菌细胞生活环境中缺乏存活因子时,细胞会启动自噬作用(通过溶酶体将自身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以延缓细胞的快速凋亡。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只受基因调控,与环境无关
B.自噬作用是细胞通过溶酶体将自身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C.自噬作用能够延缓细胞因营养物质不足而死亡
D.Akt、mTor发挥作用导致细胞启动自噬作用
9.(2020 宜宾市三中)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图1、图2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or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溶酶体与细胞自噬有关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自噬不受基因控制
C.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
D.酵母细胞启动自噬过程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
10.(2020 柯桥中学)为研究某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在t0时用3H标记处于S期的细胞,然后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统计出正处于M期细胞的百分数,t1(t1=t0+3h)时最早发现被标记的细胞进入M期;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4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均不会经历核糖体增生的时期
B.在t1~t2时间段有部分被3H标记的细胞正在形成细胞板
C.在t2~t3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核DNA复制出错;
D.该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中G1期时长为3h,M期时长为6h
11.(2020 安徽模拟)小鼠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以下实验,请回答:
(1)某科研小组开展了“1L﹣18(一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甲组无辐射损伤;乙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丙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甲 无辐射损伤 0.016 0.056 0.048 0.038
乙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丙 辐射损伤+1L﹣18 0.239 0.265 0.279 0.269
①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是 ;
②从 两组数据可知,1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③科研小组还设置了丁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1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 ;
(2)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生理指标 25℃ 0℃ 25℃
1(起始) 2 3 4 5 6 7 8 9 10
A 0.45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①实验过程中,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 (填字母),能调节小鼠散热量的生理指标是 (填字母);
②表中A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 激素,以及 激素的调节,后一种调节机制称为 ;
③与25℃相比,0℃条件下,小鼠的耗氧量 (“增大”、“不变”或“减少”)。
参考答案:
基础练
1.某实验室进行如图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
B.小鼠的纤维母细胞比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高
C.过程b是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上述细胞中具有细胞周期的是诱导干细胞和神经细胞
【解析】 A、肝细胞、神经细胞、上皮细胞等细胞中基因组成相同,A错误;
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经过程a形成的诱导干细胞分化程度低,全能性较高,B错误;
C、过程b是细胞的再分化过程,诱导干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C正确;
D、神经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无细胞周期,D错误.
故选:C。
2.(2021西城区期末)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受精卵具有细胞全能性
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C.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对不正常发育的适应
【解 析】 A、动物的受精卵具有细胞全能性,A正确;
B、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B正确;
C、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生物体多种多样的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C正确;
D、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属于生物体正常发育的过程,D错误。
故选:D
3.“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很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犹如秋天片片落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又称为“细胞凋亡”.在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产生,而且要恰当地死亡.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是机体主动的、缓慢的生理变化,细胞坏死是被动的、急性的生理变化
B.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
C.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是机体抗性强的表现
D.“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内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
【解析】 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是主动的、缓慢的生理变化,细胞坏死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是被动的、急性的生理变化,A正确;
B、发育成熟后,人体内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B正确;
C、该死亡的细胞没有死亡是细胞凋亡不正常的表现,C错误;
D、“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内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D正确。
故选:C。
4.(2021 海淀区二模)某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细胞的DNA、RNA和蛋白质都相同
B.图中所示的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和癌变
C.成熟红细胞丧失细胞核和细胞器等,与其功能相适应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新陈代谢速率和物质运输功能提高
【解析】 A、图中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含DNA,A错误;
B、图中所示的过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不涉及癌变,B错误;
C、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有利于其运输氧气,C正确;
D、细胞衰老后,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降低,D错误。
故选:C。
5.(2022 武汉市月考)“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老年人不仅反应减慢、行动迟缓,还会出现头发变白、皮肤干燥、皱纹增多、老年斑等外貌特征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青少年体内都是幼嫩的细胞,老年人体内都是衰老的细胞
B.“老年斑”是皮肤细胞衰老过程中脂褐素积累导致的
C.老年人反应减慢、行动迟缓是因为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下降
D.老年人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与细胞内水分减少有关
【解析】 A、细胞衰老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青少年体内不都是幼嫩的细胞,老年人体内不都是衰老的细胞,A错误;
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故细胞内脂褐素等色素积累形成老年斑,B正确;
C、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下降,导致老年人反应减慢、行动迟缓,C正确;
D、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老年人皮肤干燥、皱纹增多与细胞内水分减少有关,D正确。
故选:A。
6.(2020 淮南期末)如图表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据图回答:
(1)对于人体来说,在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 ABC .(多选)
(2)B过程表示一个细胞增殖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 稳定性差异 的过程.
(3)该生物为 真核多细胞 生物,其中A过程的方式可能有 有丝分裂 、 无丝分裂 、 减数分裂 .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的动态变化是指 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
(5)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BC .(多选)
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B.骨折时造成的骨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
C.细胞凋亡属于程序性死亡,对机体有积极的意义.
【解析】 (1)对于人体来说,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和细胞衰老都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有机体是有利的,而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形成的,对有机体不利.因此,A、B、C、D四项生命活动中,有积极意义的是ABC.
(2)B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只有真核多细胞生物才会发生细胞分化过程,因此该生物为真核多细胞生物;A为细胞分裂,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5)A、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A正确;
B、骨折时造成的骨细胞死亡不属于细胞凋亡,而是细胞坏死,B正确;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属于程序性死亡,对机体有积极的意义,D正确.
故选:ABC.
故答案为:
(1)ABC
(2)稳定性差异
(3)真核多细胞 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 减数分裂
(4)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
(5)ABC
提升练
1.生物体细胞中含有决定生长、分裂和分化的全套遗传信息,其中甲类基因编码的产物对细胞自身生存无直接影响,乙类基因编码的产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持续需要和必不可少的。分析上述信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浆细胞中表达而在B细胞中不能表达的基因属于甲类基因
B.控制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属于乙类基因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内甲类基因不表达,而乙类基因均能表达
D.红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特异性蛋白合成的基础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A、在浆细胞中表达而在B细胞中不能表达,即该类基因只能在部分细胞中表达,说明该基因编码的产物对细胞自身生存无直接影响,属于甲类基因,A正确;
B、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而ATP的合成与水解分别需要ATP合成酶和ATP水解酶的催化,可见,该类基因编码的产物是细胞生命活动持续需要和必不可少的,属于乙类基因,B正确;
C、有丝分裂中期,细胞内染色体高度螺旋化,致使核基因不能解旋,进而不能表达,可见,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无论是甲类基因还是乙类基因均不能表达,C错误;
D、红细胞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细胞分化的过程,而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C。
2.(2021 山东学考)细胞内分子伴侣可识别并结合含有短肽序列 KFERQ 的目标蛋白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α-酮戊二酸合成酶的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
B.α-酮戊二酸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
C.抑制 L 基因表达可降低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
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解析】
A、α-酮戊二酸合成酶被溶酶体降解,所以其降解产物可被细胞再利用,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该过程可通过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调控细胞内α-酮戊二酸的含量,从而促进胚胎干细胞分化”,说明α-酮戊二酸含量降低促进细胞分化,而含量升高不利于胚胎干细胞的分化,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该复合体与溶酶体膜上的受体 L 结合后,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被降解”,所以如果抑制 L 基因表达,则复合体不能与受体L结合,不利于降解α-酮戊二酸合成酶,细胞中α-酮戊二酸的含量会升高,C错误;
D、目标蛋白进入溶酶体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D正确。
故选C。
3.(2021 哈尔滨市月考)科研人员通过对缺少H蛋白的癌细胞进行研究,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激活了一系列基因,使癌细胞“永生”,癌细胞因此持续分裂。下列叙述相关不正确的是
A.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解螺旋有关
B.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基因表达调控无关
C.在癌细胞中H蛋白基因可能处于关闭状态
D.提高癌细胞H蛋白合成的药物有助于攻克癌症
【解析】
A、根据题意可知,发现染色体在一些关键位置处于展开状态,因此肿瘤的发生可能与染色体解螺旋有关,A正确;
B、根据题意可知,癌细胞是由于激活了一系列基因,使癌细胞“永生”,因此癌细胞无限增殖与基因表达调控有关,B错误;
C、题干中提出,癌细胞中缺少H蛋白,在癌细胞中H蛋白基因可能处于关闭状态,C正确;
D、提高癌细胞H蛋白合成的药物有助于攻克癌症,D正确。
故选B。
4.(2022 山东模拟联考)内质网膜上的PERK蛋白,正常情况下与Bip结合,处于失活状态。当内质网腔内积累的大量异常蛋白时,PERK蛋白恢复活性,最终引发细胞凋亡,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胞内自由基增多,可导致异常蛋白质增多
B.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此过程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凋亡
C.BCL-2基因和Bax基因存在于所有的细胞中,其表达产物可以促使细胞凋亡
D.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
【解析】
A、细胞内自由基增多,可导致异常蛋白质增多,A正确;
B、由图可知,在异常蛋白与PERK结合后,阻止新生蛋白质的合成,抑制BCL-2基因转录,促进Bax基因转录,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控细胞凋亡,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BCL-2基因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示促进,(-)表示抑制,说明BCL-2基因会抑制细胞凋亡,Bax基因会促进细胞凋亡,C错误;
D、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故通过药物提高PERK活性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肿瘤发生,D正确。
故选C。
5.(2022 山东泰安月考)FOXO 蛋白是哺乳动物抵抗逆境(寒冷、干旱、饥饿等)的“主控开关”。下列生理活动中与FOXO蛋白发挥作用无关的是( )
A.有氧呼吸转换为无氧呼吸,提高葡萄糖的利用效率
B.促进细胞自噬作用,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
C.增加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D.加强对脂肪的分解,增强细胞的能量供应
【解析】
A、有氧呼吸是可以放出大量的能量,当没有氧气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放出的能量远远小于有氧呼吸放出的能量,葡萄糖的利用效率低,这不应该是FOXO蛋白的作用,A符合题意;
B、在营养物质缺乏时,FOXO蛋白若能促进细胞自噬作用,将细胞分解后的物质加以利用,从而增加营养物质的供应,这也将有利于机体抵抗逆境,B不符合题意;
C、因为自由基产生后,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故机体中的FOXO蛋白若能增加细胞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这将有利于其抵抗逆境,C不符合题意;
D、逆境环境中,机体内的糖类减少,机体能量供应途径从糖类作为主要的供体,变为增加对脂肪的用率,这也可能是受FOXO蛋白控制或影响,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2 石家庄二中)某科研小组分别测定了肝癌细胞在HBX和HBXIP两种蛋白不同表达量下的细胞凋亡率和处于细胞周期各时期细胞数量百分比,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天叙述正确的是
A.用HBX表达量最低、HBXIP表达量最高的肝癌细胞作对照组
B.HBXIP低表达促使S期细胞数量增加的同时促进肝癌细胞凋亡
C.据HBX高表达使S期细胞数量减少推测该蛋白可能抑制细胞增殖
D.肝癌患者治疗中使用HBX表达促进药物可通过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增强疗效
【解析】
A、根据题意,该实验的自变量为肝癌细胞HBX和HBXIP两种蛋白的表达量,其中已设置HBX高表达量和HBXIP低表达量两个实验组,对照组应设置为HBX和HBXIP两种蛋白都正常表达的肝癌细胞,A错误;
B、据图分析,与HBXIP正常表达的对照组相比,HBXIP低表达才能使S期的细胞数量增多,同时减少肝癌细胞凋亡,反之,HBXIP正常表达既能使S期的细胞数量减少,同时促进了肝癌细胞凋亡,B错误;
C、图中显示,HBX高表达能使S期细胞数量减少和G0/G1期细胞数量增多,据此推测该蛋白可能会阻碍细胞DNA复制的作用,导致部分细胞阻滞于G0/G1期,不能进入S期,进而抑制细胞增殖,C正确;
D、图中显示,HBX高表达会降低肝癌细胞凋亡率,肝癌患者在治疗中若使用HBX表达抑制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肝癌细胞凋亡,以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D错误。
故选C。
7.(2021 武汉重点中学联考)在血清饥饿胁迫条件下,线粒体会转化形成swell和donut两种形态。swell线粒体丢失膜电势并表达部分基因,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而donut线粒体保持膜电势从而抵抗线粒体自噬,即便使用化学药物使donut线粒体丢失膜电势,虽不能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胁迫条件解除后,donut线粒体能恢复正常状态。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受胁迫时,衰老、受损或供能不足的线粒体会转化成swell线粒体
B.参与线粒体自噬过程的细胞器有内质网、溶酶体等
C.线粒体膜电势的维持是线粒体供能的必要条件
D.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不利于选择性控制线粒体的质量和数量
【解析】
A、受胁迫时,衰老、受损或供能不足的线粒体会转化成swell线粒体,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A正确;
B、从图中可知参与线粒体自噬过程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除此之外还有溶酶体等,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swell线粒体丢失膜电势并表达部分基因,从而促进其自噬降解”、“即便使用化学药物使donut线粒体丢失膜电势,虽不能供能但仍能抵抗自噬”可知,线粒体膜电势的维持是线粒体供能的必要条件,C正确;
D、线粒体形态结构改变有利于选择性控制线粒体的质量和数量,D错误。
故选D。
8.(2021 南京市联考)下图是环境对酵母菌生存状态调节示意图。当酵母菌细胞生活环境中缺乏存活因子时,细胞会启动自噬作用(通过溶酶体将自身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以延缓细胞的快速凋亡。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只受基因调控,与环境无关
B.自噬作用是细胞通过溶酶体将自身物质氧化分解提供能量
C.自噬作用能够延缓细胞因营养物质不足而死亡
D.Akt、mTor发挥作用导致细胞启动自噬作用
【解析】
A、由题意可知,当生活环境中缺乏存活因子时,细胞会启动自噬作用以延缓细胞的快速凋亡,说明细胞凋亡不只受基因调控,也与环境有关,A错误;
B、由题意可知,自噬作用是细胞通过溶酶体将自身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B错误;
C、自噬作用是细胞通过溶酶体将自身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能够延缓细胞因营养物质不足而死亡,C正确;
D、分析图示可知,AKT和mTo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D错误。
故选C。
9.(2020 宜宾市三中)细胞自噬是指细胞通过降解自身结构或物质使细胞存活的自我保护机制。细胞面临代谢压力时,可通过降解自身大分子物质或细胞器为生存提供能量。图1、图2表示酵母细胞自噬的信号调控过程,其中AKT和mTor是抑制酵母细胞凋亡和自噬的两种关键蛋白激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溶酶体与细胞自噬有关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自噬不受基因控制
C.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
D.酵母细胞启动自噬过程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
【解析】
A、溶酶体的主要功能是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所以溶酶体与细胞自噬有关,A正确;
B、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都受基因控制,贯穿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B错误;
C、据图甲,当营养物质充足时,胰岛素可激活AKT抑制细胞凋亡,C正确;
D、据图乙,营养物质缺乏时,酵母细胞启动自噬过程,其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TP,D正确。
故选B。
10.(2020 柯桥中学)为研究某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在t0时用3H标记处于S期的细胞,然后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不同间隔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统计出正处于M期细胞的百分数,t1(t1=t0+3h)时最早发现被标记的细胞进入M期;t2(t2=t1+1h)时50%的被标记细胞进入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增加:t3(t3=t2+4h)时50%的被标记细胞处于M期且处于M期的被标记细胞的数目在减少:t4(t4=t3+8h)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M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t0~t4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均不会经历核糖体增生的时期
B.在t1~t2时间段有部分被3H标记的细胞正在形成细胞板
C.在t2~t3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核DNA复制出错;
D.该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中G1期时长为3h,M期时长为6h
【解析】
A、核糖体增生发生在G1期,分析题意可知:t1时最早发现被标记的细胞进入M期,t4时出现被标记的细胞第二次进入 M期,所以t1~t4时细胞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因此在t0~t4时间段存在分裂间期,存在核糖体增生,A错误;
B、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B错误;
C、S期细胞的 DNA容易受到内外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差错,据分析可知,S等于4小时,t2时已不存在S期细胞,因此在t2~t3时间段被3H标记的细胞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引起核DNA复制出错,C正确;
D、据分析可知,该种动物体细胞的细胞周期中G1期时长为4h,M期时长为2h,D错误。
故选 C。
11.(2020 安徽模拟)小鼠是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以下实验,请回答:
(1)某科研小组开展了“1L﹣18(一种淋巴因子)对核辐射诱导小鼠脾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的研究。方法如下:选取若干实验小鼠,随机分成三组:甲组无辐射损伤;乙组辐射损伤(60Co照射,下同);丙组先辐射损伤,1天后注射IL﹣18.14天后分别取各组小鼠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培养了Oh、12h、24h、48h后,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得到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如下表:
组别 处理方法 0h 12h 24h 48h
甲 无辐射损伤 0.016 0.056 0.048 0.038
乙 辐射损伤 0.460 0.420 0.530 0.520
丙 辐射损伤+1L﹣18 0.239 0.265 0.279 0.269
①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的作用是 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
②从 乙、丙 两组数据可知,1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③科研小组还设置了丁组实验,方法是先注射1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 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1L﹣18对抑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
(2)某科研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共测10次,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生理指标 25℃ 0℃ 25℃
1(起始) 2 3 4 5 6 7 8 9 10
A 0.45 0.45 0.44 0.45 0.55 0.55 0.52 0.50 0.46 0.45
B 0.31 0.31 0.31 0.30 0.30 0.60 0.62 0.38 0.33 0.32
C 0.23 0.23 0.23 0.23 0.18 0.17 0.16 0.22 0.23 0.23
①实验过程中,能调节小鼠产热量的生理指标是 A和B (填字母),能调节小鼠散热量的生理指标是 C (填字母);
②表中A的分泌受下丘脑分泌的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以及 甲状腺 激素的调节,后一种调节机制称为 反馈调节 ;
③与25℃相比,0℃条件下,小鼠的耗氧量 增大 (“增大”、“不变”或“减少”)。
【解析】 (1)①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②细胞凋亡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无辐射损伤的细胞凋亡相对值小,说明发生凋亡的脾细胞少;乙、丙组对照实验说明,IL﹣18能够抑制脾细胞凋亡。
③丁组实验是先注射1L﹣18.3天后进行辐射损伤,14天后的实验操作同前三组,故与丙组相比,设置丁组的目的是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1L﹣18对抑制对抑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2)①调节产热的是促甲状腺激素A和甲状腺激素B,调节散热的是皮肤血流量C。
②促甲状腺激素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同时还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③与25℃相比,0℃条件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都增多;耗氧量增加;肾上腺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其含量也会增加;但体内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酶活性不变。故答案为:
故答案为:
(1)①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②乙、丙
③比较核辐射前、后注射1L﹣18对抑制对抑制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2)①A和B C
②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甲状腺 反馈调节
③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