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3 16: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课前准备课前准备
课本、15课导学案、双色笔目标导向:通过课前准备,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你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最想去哪儿?张掖武威西安敦煌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
1.说出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和班超经营西域的活动。能从图中找出“丝绸之路”的走向与范围。
2.通过合作探究,认识丝绸之路的作用。
3.积极参与活动,学习张骞、班超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目标导向:发现问题,明确本节课的目标。探究前准备给大家3分钟时间,依导学案,校对每组任务答案,并展示预习成果。目标导向:通过探究前准备,回忆起预习内容,提高合作探究针对性及效率。一、寻访丝路二、感悟丝路三、展望丝路维护统一加强交流西部大开发亚欧大陆桥爱国精神汉通西域丝绸之路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西 汉西域在哪里?西域查一查,找一找: 招贤令
自古以来,我族人民常被匈奴压迫,黄河附近的人民更常遭匈奴骚扰,为大举反击匈奴,现招募一勇士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共灭匈奴。重赏。张骞读一读,想一想:汉朝为何要通西域?当时的皇帝是谁?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汉武帝谁被委以重任? 张骞 张骞1、凿空西域——张骞 请你发挥想象根据此图设计一段汉武帝与张骞的对话。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38年 寻访“丝路”张骞公元前119年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前138年前119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访问西域,建立关系了解了西域人民的愿望汉朝与西域的交往频繁比一比,说一说:张骞出使西域有何历史意义?汉朝与西域的交流日益频繁 ●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想一想,议一议:加强了西汉对西域的管辖,为西域都护的设立奠定了基础.●秦朝疆域西汉疆域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寻访“丝路”张骞2、班超——经营西域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2、班超——经营西域同欧洲国家的交往
人物:甘英
事件:出使大秦,失败
166年大秦派使者访问洛阳,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交往。班超 寻访“丝路”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罗马伊朗阿富汗中亚印度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西安西亚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 欧洲 近几十年来,在新疆发现汉代丝织品,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都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请问: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议一议: 当时还有一条“海上丝绸之路”从哪儿出发?途中经过哪些重要地点?最后到达哪里?
(广东沿海 →中南半岛 →马来半岛 →
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岛)广东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印 度斯里兰卡海 上 丝 绸 之 路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丝绸、瓷器、茶叶……
中国1、物资上:西方2、文化上:中国西方香料、琉璃、胡椒……造纸术、印刷术、火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渗透  “加快开发西部,是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如何开发要有通盘的考虑,西部地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江泽民展望丝路结合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假设你是丝绸之路开发小组的成员,你会建议开发丝绸之路的哪些项目,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探究活动:1、汉武帝两次派谁出使西域( )
A、 窦固 B、窦宪 C、张骞 D、班超
2、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
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而设立 ( )
A 西域都护 B 新疆都护
C 宣政院 D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3、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ABC课堂练习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后汉书》 请回答:
(1)为“西域内属”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宣帝改曰都护”是哪年?
有何作用?
下面材料你能读懂并做出正确的解答吗? 张骞公元前60年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图片一中的人物出使到的地方称为什么地方? 他最初出使的目的是什么?2、图片二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起点是哪里?中国输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是什么?3、图片一中人物的出使活动与图片二展示的通道开通有什么相同作用?4、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请说出你的理由。图片一 张骞图片二想一想: 西域 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丝绸之路 长安 丝绸促进了汉朝与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汉通西域地,
骞超有功绩。
陆海丝绸路,
文明融东西。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