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生]
[师]请看第2,显示:
2.要求芬兰的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多少倍, 怎么列式?
[生]
[师]这是分式除以分式。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分式的乘除运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式的乘除(教师板书课题)。
[师]请计算:
× ÷
[生]×=,÷=×=
[师]小学学的分数的乘除法法则是怎么说的?
[生]分数乘以分数,就是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
分数除以分数,就是乘以它的倒数。
[师]那类似的法则能推广到分式吗?请填空:
× ÷
[生],
[师]其实同学们都已得到一个新的法则,这就是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它和分数乘除法则是类似的。怎么用文字来表达?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文字表述,最后教师总结得出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 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师]我们在实际运算时,只要根据法则,(板书法则)进行。请看题:
1、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
(1)·= (2)÷=
[生](1)错,是(2)错,是
[师]好的。现在请每一个同学思考,这两题是怎么做错的?我们该如何预防?
[生](1)忘了符号,忘了把b约去。我们做时要先定符号;约分时加斜线。
[生](2)把除当成乘了,直接约分。我们要先化除为乘,再进行约分。
[师]非常好。板书:注意:①先定符号 ②化除为乘
试做(1)、(2)
例1、:计算
(1) (2)
在学生做的同时,请两位同学上来板演。学生完成时,
[师]那位同学来评价一下?(对的要说出是按什么法则进行计算,错的要说出错要那里,该如何改正)
[生]针对板演同学的对错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有不一样的写法吗?
[生]发表不同的写法。(除了课本上标准的写法外,学生可能会有:把直接约分,得。教师说明这如同。把的直接约去,得,教师说明这如同)
[师]请看(3)÷
[师]它与(1)、(2)有什么不同?
[生]分子、分母是多项式。
[师]那该怎么办?请试一试。
教师巡视,适度指导。学生做的差不多时
[师]那位同学讲,老师写?
[生]表述过程。(教师板书)
教师可针对学生表述的具体情况加以积极评价。也可请同学来评价。
[师]为什么要写成
[生]尝试说明。
[师]教师点明,这如同。因此分式最后要写成最简单的形式。那还能再写下去吗?
学生可能会说能,如,也可能说不能了,那教师就自己写出,问为什么不能这样约去呢?
[生]尝试说明。
[师]教师点明,,不能把加、减号连起来的项约去。如同,因此分子、分母有多项式时,必须先因式分解成积的形式,然后把公因式约去。
板书注意③先“分”后“约”
[师]请做(4)÷(m2+4m)
教师巡视,适度指导。找到一个写的正确的同学,加以肯定。学生做的差不多时
[师]那位同学讲,我们较对。
在举手者中,教师叫那位写对的同学说,同时按步骤电脑显示过程。
[师]这个负号那里来的?
[生]
[师]好的,这如同。回顾四题,我们在计算时该请注意什么?
[生]要注意:①先定符号 ②化除为乘③先“分”后“约”等等
[师]还要注意,刚才常说如同什么什么,在理解分式有困难时,常找分数帮忙,也就是说,学习新知识,常找类似的旧知识帮忙。(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也是常找老朋友帮忙的)
练一练:计算:(任选一题)
(1)(xy-x2)÷ (2)·÷
教师巡视,适度指导。找到一个两题都写正确的同学,加以肯定。学生做的差不多时
[师]那位同学上来展示一下
在举手者中,教师请那位写对的同学上来实物投影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请这位同学加以解说。
教师对学生的解说加以积极的评价。
[师]请看例2
例2 一个长、宽、高分别为L,b,h的长方形纸箱装满了一层高为h的圆柱形易拉罐(如图).求纸箱空间的利用率(易拉罐总体积与纸箱容积的比,结果精确到1%).
让学生看题、思考、尝试。一段时间后,进行统计:
①已经有解题思路的,请举手。学生寥寥无几。
②有困难的请举手。大部分学生响应。
[师]好,请有困难的同学分析一下,你的困难到底在哪里?
记录学生的困难:有看不懂题意;有对易拉罐总体积不理解;有对易拉罐总数不知如何求;…
[师]生活中,要直接爬上一面高墙是难的,但当我们找来一架梯子的时候,就容易了。
现在,数学中你遇到困难,你想到要找个梯子了吗?
学生无语。
[师]前面我们学习分式时,常找分数帮忙,同学们理解起来就很容易,这个分数就是我们学习分式时的梯子。
[师] 现在,你能试着找出自己所需的梯子吗?
学生蠢蠢欲试。
给学生时间尝试。
学生尝试出各式梯子:理解题意,可找个健力宝箱子,也可想象一下这种箱子。理解总体积,可计算100听健力宝的总体积。要求个数,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下列这类题目:
在一个长为36cm,宽为24cm的长方形中,画如图排列的圆,圆的半径为3cm,则可画多少个圆?
学生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每行个,每列个,共个。
让学生完成例2。
教师最后问学生,以后自己碰到困难时,该怎么办?
学生露出会心的微笑:想办法找梯子。
[师]在题中,除了要学会找梯子外,还要关注这个r,已知中没有r,答案中也没有r,但中间离不开这个r,它起了搭桥铺路的作用。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也离不开r,因为我们都离不开别人的支持与帮助。因此我们要常抱一颗感恩的心。
[师]现在我们回来看看森林覆盖率,到底是多少倍?
[生]
[师]芬兰的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3.9倍,你有何感想?
[师]酝酿你的文字吧,在下面的小结中抒发你的情感。
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有何体会与感觉?
[生]学到了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生]计算分式的乘除时要注意:①先定符号 ②化除为乘③先“分”后“约”等等。
[生]学习新知识时要找类似的旧知识帮忙。
[生]遇到困难是想办法找梯子。
[生]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太低了,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森林,还要植树造林。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的这个小结在课后以日记的形式整理记录下来。作业是作业本。
●板书设计
7.2 分式的乘除法
一、运算法则:
×=;÷=×=.
二、注意 ①先定符号 ②化除为乘 ③先“分”后“约”
三、例题
(1)(2)(3)÷
点评:
(1)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方式多样,有学生评价学生,有教师评价学生,有学生自我评价。如,判断改正时让学生分析是怎么做错的,该如何预防;例1的①②小题,让学生上来板演,让学生评价;③小题让学生讲,教师板书、评价;④小题让学生讲,电脑显示;完成例1后让学生小结计算时要注意的地方;课内练习时让学生上台展示,并对自己的解法加以分析评价。
(2)对例2一般有两种处理。一种是先给出求画圆个数的题目,学生轻松解决,然后顺势给出例2。这种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很流畅顺利的。因为教师做了铺垫,给出合适的“梯子”,学生的这一个题目是听懂了,掌握了,但是更一般的方法领会了吗?老师给了梯子是会爬了,但自己有找梯子的意识了吗?会找梯子了吗?没有!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并没有得到提升!这种教学策略用现代建构主义认知观来看,给的梯子越多,就越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建构。
另一种处理就是本节课的方法,直接给出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困难,培养找梯子的意识,训练找梯子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时也许会先遭遇冷场,但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逐步进入思考状态,后来关键的二问:你想到要找个梯子了吗?能试着找出自己所需的梯子吗?这犹如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学生的思维受到碰撞,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识被点明,激起了学生尝试的欲望。这种教学方法重在创设“思维”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建构;重在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的思维境地,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中去。这种教学方法,真正贯彻了新课标:“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注重类比。分式乘除法法则的得出类比了分数,在教例1四个小题的疑难点时,教师联系旧知,类比分数。最后教师点明思想方法:在学习新知识时常要找类似的旧知识帮忙。
(4)渗透德育。德育决不仅仅是思想政治课、社会课的事,在数学课中引申出来的德育内容,学生会觉得更自然,更容易接受。如在例2中引申出:我们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与支持,因此我们要常抱一颗感恩的心。在森林覆盖率问题中引申出保护环境问题。
课件12张PPT。?
1. 填空2.要求芬兰的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多少倍, 怎么列式? 解: 1.根据分数的乘除法的法则计算:填空: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 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 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1)(2)计算: 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 应该怎样改正?(1)(2)计算(3)例1(1)(2)解:(4)1.先定符号
2.化除为乘
3.先“分”后“约”
(1)(2)对就送小礼品哦例2 一个长、宽、高分别为L,b,h的长方形纸箱装满了一层高为h的圆柱形易拉罐(如图).求纸箱空间的利用率(易拉罐总体积与纸箱容积的比,结果精确到1%).Lb易拉罐的总体积为:答:纸箱空间的利用率 约为79%.解:(个)得易拉罐总数为:所以利用率为:纸箱的容积为?
1. 填空2. 要求芬兰的森林覆盖率是中国的多少倍, 怎么列式? 解: 学习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有何体会?填空 做一做: 在一个长为36cm,宽为24cm的长方形中,画如图排列的圆,圆的半径为3cm,则可画多少个圆?3624解:每行可画 个圆, 一共可画 个圆。 每列可画 个圆,3 做一做: 做一做: 做一做: 若送出20个易拉罐,每个易拉罐体积是330ml,如何求总体积? 做一做: 做一做:解:总体积是<7.2分式的乘除>课件使用说明
本课件以日常教学为制作原则,在使用时要结合黑板、实物投影。本课件旨在体现一种教师不用花大量时间制作,没有用很多花样来吸引学生眼球,而时提供一些简单必要的场景,借助教师的组织、引导,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情境的一种课件模式。
本课件以Powerpoint为主,开头链接了一个flash动画。中间设置了链接。
第一张幻灯片
一幅森林图片。放映后进入链接,播放flash动画,显示课题等信息,等待上课。上课铃响时,左击回到森林图片,师说:请看一个关于森林覆盖率的填空。左击进入
第二张幻灯片
结合学生的个人口答或齐答使用。在得出这一算式时,教师要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
第三张幻灯片
结合学生的个人口答或齐答使用。教师要适机板书分式乘除法法则。
第四张幻灯片
结合学生的个人口答使用。教师要让学生分析它是怎么做错的,该如何预防,并板书注意点。
第五张幻灯片
例1的(1)、(2)两个小题让全部同学做,同时请两个同学上来板演,再请一或两个同学来评价,教师结合具体情况,再问有无不同的写法。例1的(3)请同学做后,请一个学生讲,教师板书。并结合具体情况,引出注意点。例1的(4)请同学做后,请一个学生讲,电脑显示过程(教师可在巡视时先找定一个同学)。完成四小题后,请学生总结计算要注意的地方。结合学生口答显示三个关键点,还要口头补充其他注意点。
第六张幻灯片
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这里就任选一题。完成后让学生上台投影展示,并加以自我评价。
第七张幻灯片
设置了两个链接。一个是健力宝易拉罐,链接到第11张幻灯片。另一个是图形中右下角的小圆,链接到第12张幻灯片。第11、12张幻灯片中拿气球的卡通人物重新链接回到第七张幻灯片。第一个链接一定要引导使用,第二个链接可结合具体情况加以选用。讲解完例2后可进行德育,引申出感恩教育。
第八张幻灯片
首尾呼应,体现分式乘除在生活中应用,并渗透环保教育。
第九张幻灯片
让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总结。
第十张幻灯片
视时间而定,一般说来是用不上的。
第11、12张幻灯片
是用来链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