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伐无道 诛暴秦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本节课的主题是秦朝的灭亡,课文完全紧扣此问题展开。首先从导致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谈起——秦国繁重的徭役、兵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导致人民怨声载道。其次介绍了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杀秦军,占县城,建政权,天下应,说明秦朝统治已经失去了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最后,在秦末农民战争的沉重打击下,秦朝二世而亡。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本课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创新支点:同样是刘邦、项羽,他们在秦朝灭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的范畴,而秦亡后的活动就属于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学生对此问题会有一些疑惑,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战争的目的,刘邦、项羽身份的变化等方面加以分析,化解难点。
学情分析: 对于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学生在前面学习夏商西周的交替是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秦朝的灭亡其原因也无非是皇帝残暴的统治,这一点对于学生来说,不难理解。学生学习的重点在于农民战争,学生第一次接触农民战争的课题,指导学生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及影响(意义)和三部曲:原因、经过、结果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
3、知道项羽、刘邦如何推翻秦朝的统治
4、理解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回顾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嬴政自以为功德无量,自称“秦始皇”,并幻想秦朝统治千秋万代。但是秦王朝却二世而亡,秦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环节一:阅读课本p61、p62页相关内容,归纳秦朝的暴政主要体现在哪几方面?
环节二:阅读课本p63、p64内容回答:
1、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 起义
2、通过学习来分析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3、要全面了解这次起义应从以下几方面:
①时间 、②地点 、③领导人 、④结果
⑤历史影响: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他们的 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 。
环节三:
阅读课本p64,说一说项羽、刘备推翻秦朝的经过。
阅读课本p65页动脑筋内容,你能说出与这两个历史故事相关的成语吗?
3、合作探究:
秦国灭亡后,项羽刘邦之间的楚汉之争还是农民战争吗(战争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四、整体建构:
繁重的徭役
秦的暴政 沉重的赋税
伐 (起义的
根本原因) 残酷的刑法
无 秦二世更加残暴
道
时间: 年
, 地点:
诛 陈胜、吴广起义 政权建立:在 建立政权,陈胜自立为王。
暴 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 。
秦
巨鹿之战: 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秦朝灭亡: 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
西汉建立:公元前 年, 建立汉朝,定都 ,史称 。刘邦就是 。
五、质疑问难:
六、当堂测试: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是:( )
A、陈 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
2、显赫一时的秦朝,亡于:( )
A、匈奴进攻 B、农民起义 C、宫廷政变 D、武将夺权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伐无道,诛暴秦”所指的事件是:( )
A、焚书坑儒B、牧野之战C、楚汉之争 D、大泽乡起义
5、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6、对楚汉之争的正确理解是( )
A、陈胜吴广起义与秦朝的战争 B、项羽刘邦与秦朝的战争
C、楚国与汗国之间的战争 D、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
六、课后反思
资料补充:
大泽乡起义
陈胜(?-前208),字涉,南阳郡阳城(今河南方城县东)人,雇农出身,自小立有“鸿鹄之志”,对贫苦农民怀有深切的同情,为人佣耕时,曾在田垄上对穷伙伴们说:“苟富贵,无相忘!”吴广(?-前208),字叔,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贫农出身,“素爱人”,能关心和团结周围的群众。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秦朝征发汝阴(今安徽阜阳)、蕲县(今安徽宿州东南)一带闾左贫民900名,谪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陈胜、吴广亦被征调,并被指定为屯长。这900名戍卒,由两名县尉统率。当他们走到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集村)时,恰遇大雨,道路不通,不能前进,无法如期赶到渔阳,按照当时的奉律,“失期,法当斩”。陈胜与吴广暗中商议:“今亡亦死,计大举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认为:“天下苦秦久矣。……为天下唱(倡),宜多应者。”吴广同意他的分析。他们经过一番谋划与准备,杀死两名县尉,把大家召集在一起,鼓动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即便)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大家同声高呼:“敬受命。”于是大家都光着右臂,设坛盟誓,号称“大楚”,以被胡亥害死的扶苏和受到楚人尊敬的楚将项燕的名义作号召,以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首先攻占大泽乡,接着夺取蕲县。陈胜令起义将领葛婴率领部分兵力向蕲县以东发展,自己亲率主力沿睢水向西挺进,仅十多天的时间即前进数百里,抵达陈(今河南淮阳)境。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起义军乘胜攻下了陈。陈在西周至春秋时曾为陈国都城,战国末期一度成为楚国的都城,是中原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起义军入城数天后,令当地三老(秦朝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前来议事,共商反秦大计。三老、豪杰皆曰:“将军(指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与会者也认为,陈胜必须“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史记·张耳陈余列传》)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建立政权,国号“张楚”。张楚有张大楚国的意思。由于此地为楚国旧境,百姓苦秦暴政,怀念过去的楚国,故而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以“张楚”为号。张楚政权的建立和“伐无道、诛暴秦”口号的提出,对秦末农民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张楚政权建立后,各地贫苦农民和其他反秦势力,纷纷举兵响应起义。《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道:“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由于秦军的强大,起义军最终被镇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