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7 20: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2、初步认识我国历史上存在的主要经济区域,分析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3、感受不畏强暴,勇于抗击强敌的精神,并进一步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学习重点: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曹丕死后,大臣 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最先灭掉了 国。266年,他的孙子 建立晋朝,定都 ,史称西晋。 年,西晋灭掉 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但是此后发生的 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17年, 重建晋朝,定都 ,史称东晋。
2、4世纪后期, 族人建立的前秦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王是 他任用汉族人 为相。383年,在 东晋大败前秦。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 ,此后南方经历了四个朝代,总称为 。
3、思考:六朝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发展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4、思考:“动脑筋”一(第109页)、二(第111页)三(第112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结合《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形势图》,师讲解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内迁民族等情况及带来的影响;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淝水之战
1、教师指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三子目:江南地区的开发
1、小组代表说一说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都有哪些?发展的表现又有哪些?老师归纳总结。
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三。

活动与探究
(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

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一、选择题
1、西晋完成南北统一的时间是( )
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17年
2、以下有关淝水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B.发生在公元3世纪
C.苻坚南征受到上下支持 D.发生在前秦与东晋之间
3、下列的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4、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简答题
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处于分裂战乱状态,许多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北方农民大批南迁。试分析在这种状况影响下,当时经济方面呈现的主要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这些特征对当时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材料一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在灭掉六国后,继续向南方用兵,征服了越族地区,达到南海边上,并在那里设置郡县,历史上第一次对珠江流域实行了有效统治。为了加强对越族地区的管辖,秦朝迁徙了50万中原人戍守五岭,与越族杂居,中原的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随之传入珠江流域,从而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过,这次迁徙是政府的主观行为,加之秦朝的暴政和速亡,所以对江南经济的影响不是很大。
材料二 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口达到几百万。在这股移民潮中,就由部分人进入福建,如晋江的地名,就是因晋代南下福建的汉人沿江而居,怀念故土而得名的,大家知道泉州附近有座洛阳桥吗?桥下的那条江叫洛阳江也是因此而得名的,后来北宋的蔡襄就修建了洛阳桥。据记载,当时南迁到福建的有八大姓:林、黄、陈、郑、詹、邱、何、胡。
学习历史就要为现实服务,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西部开发的建设者,你认为要注意什么问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学(教)后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