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7 21:2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课标与教材:
课标要求:
知道《九章算术》、华佗、张仲景;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秦汉文化,而且是昌盛的秦汉文化,所谓“昌盛”,即兴旺、兴盛的意思,可见秦汉文化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本课主要介绍了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和医学成就。
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化史的学习是比较枯燥的。所以本节课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一些小故事来活跃气氛。学生对于蔡伦改进造纸术比较熟悉,同时要是学生掌握纸发明的时间。了解汉代数学、科技和医学的发展。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医学成就,包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九章算术》和地动仪、张仲景和华佗。
⑵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汉代造纸图,了解造纸的工序,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动仪剖面图,分析其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技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过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拾取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创新支点:动画展示造纸术过程,和地动仪原理。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多媒体
学习目标:
了解秦汉时期在科技、数学、天文、医学上的成就
认识到秦汉时期这些成就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并不是单纯的堆积中国元素,张艺谋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一幅巨大的“纸”,向世界呈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纸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人造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张纸。那么纸是何时发明的,发明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那一时期,我们的祖先还有什么重要成就呢?
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领域 人物 时期 主要成就 影响
科技
数学
天文
医学

小结:归纳学习科技文化的一般方法:
三、合作探究
东汉时期,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蔡伦、张衡、华佗、张仲景四位文化名人,他们在成就取得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呢?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四、整体建构:
西汉:西汉早期的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造纸术 东汉:宦官 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 ”
鼎盛 意义:有利于 ,是中国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的 成书时期:
秦汉 《九章算术》 内容:总结了 以来的数学成就。
文化 地位:是一部 名著,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一) 发明人:
地动仪 作用:测定地震方位
地位:是世界公认最早的
华佗:东汉名医,擅长 手术,制成了“ ”,还编制了“五禽戏”
医学 张仲景:著有《 》,后世尊称他为“ ”
五、质疑问难: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当堂测试: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 )
A、西汉麻纸 B、埃及草纸 C、欧洲羊皮纸 D、蔡侯纸
2、下列人物中被后人称为“医圣”的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张衡 D、扁鹊
3、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九十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你知道这种方法是 ( )
A、经常饮酒 B、常服“麻醉散” C、常练“五禽戏” D、常吃中药
4、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数学著作是( )
A、《离骚》 B、《诗经》 C、《九章算术》 D、《缀术》
5、下列医学成就中,能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是( )
A、四诊法 B、《伤寒杂病论》 C、五禽戏 D、《黄帝内经》
6、在我国的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七、课后反思:
八、背诵:自主学习和整体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