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07 21:2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课标与教材:
1、课标要求: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2、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叙述的是秦汉文化中有关宗教、思想和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是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难点是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佛教、道教在我国的传播情况和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学习难点: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和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创新支点:通过设置问题层层引导分析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初次接触宗教这一名词,宗教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又是不易理解的问题。教师要注意加以引导。对于《史记》及秦兵马俑学生应该好理解,关键是分清《史记》的体例。
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⑵能力目标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社会意识理论分析历史文化现象的初步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秦兵马俑的认知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历史审美感,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秦汉时期辉煌的文化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情操。通过了解司马迁撰写《史记》的经历和《史记》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多媒体
学习目标:
知道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说出《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列举古代雕塑等方面的成就。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秦汉时期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兴起
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佛教的发源地,传入时间,主要教义。
2.道教的兴起时间、创始人,主要教义。
3、佛教和道教对我国古代社会发展有无影响
4、佛教和道教能够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活动二司马迁和《史记》
1、口头简介司马迁生平
2简述《史记》的内容、地位、作者。
3、我们应该学习司马迁的什么精神?
活动三轰动世界的秦兵马俑
1、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水平很高,它的杰出代表是轰动世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已发掘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
已发掘的秦兵马俑,排列整齐,而且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
四、整体建构:
佛教起源于 , 末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宗教
鼎盛 道教, 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 。
的 司马迁,生活在 时代,十多年写成《 》
秦汉 史学 《 》记述了从 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
文化 又是一部优秀的 著作。
(二)
雕塑:秦汉时期,雕塑艺术水平很高,代表作是 ,它形象地展现了
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
五、质疑问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六、当堂测试:
1、关于道教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它对人生采取积极态度 D、创始人之一叫张陵
2、要了解陈胜、吴广的历史,可查阅( )
A、《春秋》 B、《左传》 C、《诗经》 D、《史记》
3、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 ( )
A、纪传体通史 B、纪传体断代史
C、编年体通史 D、编年体断代史
4、佛教受到封建统治者积极扶植和提倡,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信佛来世可得到幸福 B、对我国文化发展有深远影响
C、一些封建贵族信奉佛教 D、对封建国家统治人民有利
5、下列人物生活在东汉时期的是 ( )
(1)蔡伦 (2)张衡 (3)司马迁 (4)张仲景
A、(1)(2)(3) B、(1)(2)(4)
C、(2)(3)(4) D、(1)(2)(4)
6、《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 )
A、内容丰富 B、开创了编写史书的新体例
C、歌颂了农民领袖 D、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
7、 阅读下列材料: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请回答:①这是鲁迅先生对哪一部书的评价?该书的作者是谁?
②该书记载了哪一历史时期的史实?

③从创作体例上看,该书有什么贡献?


④我们应该学习作者的哪些优秀品质?

七、课后反思:
八、课后背诵:自主学习和整体建构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