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课标与教材:
课标:(无要求)
教材:冒顿统一蒙古草原是本课重点。匈奴是我国北方蒙古草原的古老少数民族,战国时建立奴隶制政权。活跃于秦汉时期的历史舞台。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匈奴的兴起对我国北方草原的统一和经济开发做出了贡献。学习这段历史,可使学生感性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境内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都对祖国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也为理解匈奴与两汉的“和”与“战”做了铺垫。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又一重点。汉武帝时经济的繁荣和国力强盛为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准备了条件。反击匈奴的胜利使西汉北部边郡得到安定,有利于中原农业文明的发展。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战与和。匈奴南下掠夺,是掠夺战争。虽然没有侵略与被侵略的性质,但是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因为它给汉匈人民带来了灾难。在和平时期,各族人民之间的杂居相处,友好往来,还有和亲、边境贸易等。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创新支点:引导学生列举两国之间的关系的史实,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发现民族关系的两个方面——和、战。
学情分析: 匈奴的兴起和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对于学生来说容易理解。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民族关系。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要说清楚民族关系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引导学生列举两国之间的联系,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发现民族关系的两个方面——和、战,并且要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关系以和为主流才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才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
学习方法与媒体: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 学案 课件资料
学习目标:1、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
2、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3、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古老游牧民族,在战国时期逐渐兴起,经常南下到黄河流域抢掠,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河套与西域等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他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那里垦田戍边。后来又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来抵御匈奴。
那么匈奴是怎样兴起的呢?
二、自主学习:
环节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阅读课本p77、p78页内容完成下列内容:
1、单于是 族的最高首领的称号,该民族在 过着游牧生活,逐水草迁徙。
之际,其杰出首领 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2、与西汉初年的经济萧条相比,匈奴的经济状况又是怎样的?
环节二: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的是什么对策?
2、汉武帝时对匈奴的对策是什么?分析原因?
3、汉武帝反击匈奴,夺取了 和 地区。 年,汉武帝又派大将 、
率精骑出击匈奴,他们分道北上。在 大败匈奴。经过 战役,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4、合作探究:西汉初年和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不同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环节三:昭君出塞
1、 帝时, 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 自愿前往,这就是历史上称颂的昭君出塞。
2、昭君出塞有什么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合作探究:
从西汉初年开始到汉元帝时期,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汉朝和匈奴的关系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四、质疑问难:通过本节课学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整体建构:
匈奴的兴起:秦汉之际, 单于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的国家。
匈奴 ①汉初,限于国力,被迫对匈奴采取“ ”政策。
兴起 和 ②汉元帝把 嫁给 单于,促进了汉朝和匈奴
与 。
汉朝 汉与匈奴
和战 的关系 ①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骑兵反击匈奴,夺取了 和
地区。
战 ②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 、 出击匈奴在
双方进行激战,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六、当堂测试:
1、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民族是:( )
A、东夷 B、突厥 C、匈奴 D、蒙古
2、下列关于匈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 B、从汉族那里学会农耕
C、冒顿统一后进入鼎盛时期 D、汉武帝时形成强大的国家
3、“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是对“昭君出塞”这一历史事件的赞誉。“昭君出塞”发生在:( )
A、西汉文帝时 B、西汉武帝时 C、西汉元帝时 D、东汉明帝时
4、西汉时期大败匈奴的著名将领是:( )
①卫青 ②蒙恬 ③霍去病 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诗中的“单于”是哪个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号:( )
A、蒙古 B、越族 C、匈奴 D、满族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昭君和亲以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翦伯赞《题昭君墓》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诗句反映了哪两个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