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相似变换
一、教材内容分析
相似变换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的现象,认识相似图形,了解相似变换,进而探索相似变换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能认识相似变换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教材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拓展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图形之间的变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相似图形和相似变换。
2、了解相似变换的基本性质,会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图形(经过相似变换后的图形)。
3、结合教材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 教材重点:认识相似图形和相似变换,会按要求作出简单的图形(经过变换后的图形)。
2、 教学难点:了解相似变换的基本性质
四、〔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说 明
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出示如下几组图形(运用计算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并思考下述各组图片的变换中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学生可能会从图形的形状上去描述,例如图形的形状一样;也可能从图形的大小上去描述,例如图形的大小不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细致思考,回答要全面。二、细致观察、认识特点1.通过学生的细致观察,从而引出相似图形及相似变换的概念: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保持形状不变(大小可以改变),这样的图形改变叫作相似变换。原图形和经相似变换后得到的像,称它为相似图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都是相似图形。2.思考:同学们,还记的全等图形吗?你认为全等图形是相似图形吗?3.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辨一辨那些是相似图形。4.让学生举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的相似图形。 如:按不同比例尺画的地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东西与原东西,相片的放大,缩小等。教师投影显示一些相似图形。5.大家来试一试 例1:如图,把方格纸中的图形作相似变换,使各边长放大到原图形的2倍,并在同一方格纸上画出变换后所得的像。 引导学生结合相似变换的概念及其相似图形特点来解答这个问题。取特殊点的方法,在这个方格纸内确定图形的一些特殊点的对应点的位置。然后将它们按原图形的形状用线段连结起来,就得到所得的像。随堂练习:课本52页 做一做通过上述的练习,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将一个图形作相似变换时,图形中各个角的大小改变吗?请举例说明。将一个图形作相似变换时,图形中各条线段的长改变吗?怎样改变?由学生小组讨论,并抽代表回答讨论结果。然后归纳出图形相似变换的性质。图形的相似变换不改变图形中的每一个角的大小,图形中的每条线段都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6.动手练一练(1)把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作相似变换,放大到原来的2倍.思考:放大后所得的图形面积是原图形面积的多少倍?(2)课本69页练习第2题(3)探究活动:课本69页三、归纳小结,充实结构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如何作出按要求相似变换后的平面图形。相似变换的基本性质。 通过观察优美的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识作好铺垫。培养学生观察和和归纳能力。及时理解相似图形的概念。通过让学生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相似的图形及相似变换的例子;既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在引导学生结合相似变换概念及相似图形的特点解决问题后,并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体现了合作学习;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中,解决后,要善于归纳规律,从而体现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归纳出相似变换的性质后,引导学生运用性质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深化了相似变换,体现了数学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过程。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似三角形打下基础。
设计思路:
1、本设计按“问题情境——数学活动——概括——巩固应用和拓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的,这种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同时也是课堂教学和设计的立足点。
2、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数学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首先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成新的知识经验,然后运用它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A
B
C
A1
B1
C1
A
B
C
D
A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