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区海城中学第九届
校本教科研节教学设计
§3.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
【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属于概率范畴,在帮助学生分清不确定的现象和确定的现象,学生能定性地认识事件 “可能”,不可能.必然发生的含义,学生学会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去认识身边的不确定现家的数学规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对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意识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不确定的现象,但他们对这些不确定现象的观察性往往是零星的,短暂的,同时,学生对未知的事物又充满好奇且敢于质疑,很愿意投入到合作探究的时间活动中去,在学生小学阶段已学的有关事件可能性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使学生通过实例体会到可认用列举法来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权,从而使学生认识达到升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
2、了解必然事件、不确定时间、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3、会根据经验判断一个事件是属于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4、会用列举法(枚举、例表、画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
【重点与难点】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意义,包括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对事件分类。
2、用列举法(例表、华树状图)统计简单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数,需要较强的分析能力。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策略与手段】
1.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归纳
1、多媒体展示:你见试过吗?
(1) 掷一块石块,石块下落。
(2) 有一匹马奔跑的速度为70米/秒。
(3) 海城清明节当天的最高气温为20℃。
(4) 明天,太阳从东边升起。
(5) 射击运动员,射击一次,命中10环。
(6) 有一位同学徒手飞上月球。
引导问题: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把上述事件进行分类,并讲出自己的理由。
设计说明:学生从生活实践的经验应该可以把上述6个事件进行分类,并且分类的理由虽然比较充分,但较难归纳。教师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评价,帮助他们完成归纳,。
2、利用分类的结果,引导学生一起归纳出
(1) 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 (3)不确定事件的概念
教学预测: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定义中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的含义,教师适时进行点播,把学生零散的认识系统化,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且教师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就在我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课题.
3、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必然发生、 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的例子吗?
教学预测:这是个有趣、开放的生活问题,全班每个同学都能回答,也是一个层次性评价的好机会,我们可用不同的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寻找值得肯定的地方进行激励。(教师还可以总结一些寓言,如“铁棒磨成针”“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一些生动的例子,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思考、巩固
4、大家试一试:下列事件中,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
(1) a是实数,|a|≥0.
(2) 从车间刚生产的产品中注意抽一个是次品。
(3) 地球饶着太阳转,月亮饶着地球转。
(4) 打开电视机,他正在播广告。
(5)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金牌总数将超过美国。
(6) 在一个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到红球。
设计意图:这几道问题设计指在让学生感受学有所用,也为下题作出铺垫,并预测学生有可能会钻牛角尖,可再次强调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5、谈一谈
(1)小红看到了蚂蚁在搬家,判断说:“天就要下雨了,在小红看来,天要下雨是什么事件?
(2)小聪的弟弟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在课本上读到了万里长城的故事,觉的很好奇。于是他跟他的父母说,自己要去独自走完这座万里长城。小聪以为这是不可能的,在小聪看来,他弟弟独自一人走完万里长城是什么事件?
(3)吴帆每天上学前,妈妈总是少不了一句话:“路上小心点,注意交通安全,不要被来往的车辆碰着。”为此吴帆每天很烦,心想:温州市有700多万人口,每天交通事故也就那么几起,这样的事件轮到我是不可能的,大家觉得他的想法对吗?从今天所学的知识看,应该是什么事件?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一步体现了概念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这一条件重要性,进一步渗透事件中的相对性,真正做到使一部分的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6、大家来读一读
(五)哲理故事,帮助理解
相传古代有个王国,国王非常阴险而多疑,一位正直的大臣得罪了国王,被叛死刑,这个国家世代沿袭着一条奇特的法规:凡是死囚,在临刑前都要抽一次“生死签”(写着“生”和“死”的两张纸条),犯人当众抽签,若抽到“死”签,则立即处死,若抽到“生”签,则当场赦免。国王一心想处死大臣,与几个心腹密谋,想出一条毒计:暗中让执行官把“生死签”上都写成“死”,两死抽一,必死无疑。然而,在断头台前,聪明的大臣迅速抽出一张签纸塞进嘴里,等到执行官反应过来,签纸早已吞下,大臣故作叹息说:“我听天意,将苦果吞下,只要看剩下的签是什么字就清楚了。”剩下的当然写着“死”字,国王怕犯众怒,只好当众释放了大臣。国王“机关算尽”,想把不确定事件变为确定事件,反而搬起石头砸自己脚,让机智的大臣死里逃生。
三、实验,归纳,升华
7、活动:在一个箱子里放有1个白球和1个红球。它们除颜色外都相同,让一小组同学从箱子摸出一个球,完成活动后,多媒体展示引导问题:
(1)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是黑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摸出一个球,是白球或者红球,这属于哪一类事件?
(2)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它们是属于哪一类事件。
设计说明:此时通过摸球活动,学生亦可从直观上进行判断,为下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渗透了类比思想。
(3)从箱子里摸出一个球,放回,摇均匀后再摸出一个球,这样先后摸得的两球有几种不同的可能,请你表格的形式来展现你的成果。
设计说明:此题需要学生先进行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逻例,教师肯定学生的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并再次让小组讨论思考的方法:
(1)先考试第一次摸球的可能性,有两种:红球、白球
(2)再考试第一次摸了白球后,第二次摸出的一个球的可能亦有两种:红球、白球
(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列表格与画树状图的方法进行表示
最后归纳出:
第一次摸出的一个球 第二次摸出的一个球
白 球 红球
白球
红 球 红球
白球
设计意图: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方法的提炼,使学生掌握思考问题与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数学课堂的最要根本的目的。
四、拓展,应用,延伸
蓝猫和咖喱结伴去游乐场玩,他们在游乐场门口买了份地图,但
游乐场的地形比较复杂, 有很多条路,同学们让我们帮帮蓝猫,看看去游乐场到底有几种走法?
学生合作讨论,教师在有困难的小组中进行评价、点播。
点播:我们要分几个步骤进行思考?
生1:两个步骤。
生2 :第一个步骤有三种可能,在每一种可能
前提下有两种可能)共六种可能,(要求:用列
表格的方法体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设计说明:
此例按照《标准》分步到位,螺旋上升,让学有潜力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他们提供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探索、交流,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五、梳理提高,应用创新
1、开心一刻
(1)到医院去注射青霉素药水,医生都要先给你做皮肤实验,极少数人对青霉素过敏,大约在一千人中才有一人,那医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请说明理由。
(2)有位从不买彩票的人,在我的劝说下并借给了他2元钱,于是他买了一张彩票,居然中了五百万,这样的事情有可能发生吗?
2、谈谈今天学习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拓展新知
1、作业本(1)P14
2、书上作业题A组
教学说明 :
1、《认识事件的可能性》是中学阶段应用数学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是学生体会数学价值观,增强学数学、用数学意识的重要题材。本课教学设计引例以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例与已有的认知经验为基础,形成 新的认识与经验。在学习中即让学生肯定了自己的能力又会重视生活中经验的积累。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到了解世界各种事物的 必要性和知识的重要性。围绕本节所学的知识,设置有现实意义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大胆想象,完善学生个性心理品质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所设置的问题能使所有学生参与,又有一定的拓展性和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全体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前提下,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经验。
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 要关注学生独特的见解,关注学生得出独特见解的思维过程,跟踪他们思维与情感体验的流程,捕捉闪烁在其间的智慧火花与情感涟漪,适时地用势态语言,激励性评语给学生评价与点播,形成智力活动的磁场与情感的互动场,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设计中,注重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3、在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想象和合作交流,充分感受到成功和失败的 情感体验,深刻地领悟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