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可能性和概率》的教学设计[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等可能性和概率》的教学设计[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06-04-29 08: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能性和概率》的教学设计
十源乡校 施正青 联系电话:67769440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章的3.3 可能性和概率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们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随机现象。概率可以预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小至一家一户,大到国家大型工程,如果能了解和掌握概率的科学方法,就能尽可能减少决策上的失误。因此,在初中阶段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随机事件的概率知识也是必要的。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可能性、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等有所了解;并会估计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从而进一步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概念,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并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这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深造都很有帮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大小,对等可能性事件有了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引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会用列举法计算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从中体会到概率有“未卜先知”的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概率的概念,了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会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以探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为入口导出概率的概念;进一步理解计算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探究的乐趣,进一步认识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学会用辩证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概率的概念及其表示。
教学难点:例2涉及转盘自由转动2次,事件发生的条件构成比较复杂,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 实验:展示如右图所示的转盘,请同学们试着转动自己根
据课本制作的转盘,自由转动一次,请问指针落在黄色区域和
落在绿色区域的可能性哪一个较大?橘黄色区域和灰色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归纳评价
2、游戏:请同桌之间做“锤子、剪刀、布”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若一人出“剪刀”,一人出“布”,则出“剪刀”者胜;若一人出“锤子”,一人出“剪刀”,则出“锤子”者胜;若一人出“布”,另一人出“锤子”,则出“布”者胜。若两人出相同的手势,则认为此次游戏无效,重新开始游戏。
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师追问:大家想知道这里面蕴藏着什么数学道理吗?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3.3可能性和概率
[设计说明] 利用课本中的节前语和游戏,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引出课题。既能合理利用教材资源,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运用学生熟悉的游戏,激起大家对课题研究的兴趣。
二、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指明可能性大小的情况,下面是描述生活实际中有关可能性大小的几个例子。你能理解其中的含意吗?
(1)小明百分之百可以在一分钟内打字50个以上,即小明在一分钟时间内打字50个以上的可能性是100%。
(2)小华不可能在7秒内跑完100米,即小华在7秒内跑完100米的可能性是0。
(3)通过随机摇奖,要把一份奖品奖给10个人中的一个,每人得奖的可能性是。经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请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说明]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概率的概念。
在数学中,我们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也称为事件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一般用P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也记为P(A)。
如果我们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相同的各种结果的总数,并且知道其中事件A发生的可能的结果总数,那么就可用以下式子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P(A)=
下面请大家思考下列问题:
(1) 任意抛掷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多少?
(2) 我们投篮时,投中的概率你能确定吗?
经大家讨论后,投中的概率各不相同。教师指出(1)由于硬币是质地均匀,抛掷时具有任意性,出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认为是相等的。(2)投篮时,虽然只有“命中”和“未命中”两种,但由于投篮的命中率与投篮者的技术水平相关,因此“命中”与“未命中”的可能性通常是不相等的。
[设计说明]进一步说明,这个公式要求所有可能的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必须是相同的,否则,就不能用这个公式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
下面请大家再来看看我们刚才做的那个游戏:
请大家先写出这个游戏中所有可能出现的有效结果。在游戏中,无论你出“锤子、剪刀、布”中的哪一个,你都有多少获胜的可能性?对方呢?这个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
学生积极发言,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说明]利用学生刚刚做的游戏,学生情绪兴奋,都想知道自己怎样胜过别人。这样一来,就进一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有助于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例1、 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骰子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是多少?是正数的概率是多少?是负数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1)骰子有几个面,每个面上都记着什么样的数?
(2)这些数字都是怎样的有理数?
(3)抛掷一次骰子,出现每个面的可能性大小是怎样的?
根据这些提问,学生都纷纷发表意见,教师进行总结,并进行简单版演。
解:任意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当它停止运动后,朝上一面的数有可能性相同的6种可能,即1,2,3,4,5,6。是偶数的有3种可能,即2,4,6,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偶数的概率P==;是正数的有6种可能,即1,2,3,4,5,6,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正数的概率P==1;是负数的可能结果有0种,即所有可能的结果都不是负数,所以朝上一面的数是负数的概率P==0。
[设计说明]通过本题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判断其是否是等可能性事件,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事件的概率公式进行计算。
教师追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100%,有些事件的可能性是0,而有些事件的可能性是任意的数字?
让学生先讨论,并进行归纳,教师给予补充
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00%,即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介于0与1之间,即0[设计说明]训练了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想一想:1、从你所在的小组任意挑选一名同学参加诗歌朗诵活动,正好挑中你的可能性是多少?
2、转盘上涂有红、蓝、绿、黄四种颜色,每种
颜色的面积相同。自由转动一次转盘,指针落
在红色或绿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请同学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别人看。
[设计说明]通过及时地巩固练习,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进一步理解概率计算公式,知识升华
例2、 如图是一个红、黄两色各占一半的转盘,让转盘自由转动
2次,指针2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一次落在红
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概率是多少?
启发学生思考、分析:
(1) 转盘上红、黄两色区域面积各占一半,自由转动一次,
指针落在黄色区域和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相同吗?
(2) 转盘自由转动两次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怎样的?
(3) 指针两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结果有多少?一次落在黄色区域,另一次落在
红色区域的可能结果是多少?
解:根据右边的树状图,所有可能性相同的结果数有4种:
黄、黄;黄、红;红、黄;红、红。
其中2次指针都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结果只有1种,
所以2次都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是P=;一次落在
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可能结果有2种,
所以一次落在红色区域,另一次落在黄色区域的
概率P==。
[设计说明]自由转动两次,事件发生的条件构成比较复杂,学生思考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给予启发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给学生分析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练习、交流、反馈、巩固
课内练习:课本第100页 练习1,练习2。
采取让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练习,讨论后请每小组派一个代表说出答案,教师给予评价。
[设计说明]利用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求达到教学目标。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现面对全体学生的新观念。
六、学生归纳小结,教师评价
以同桌之间一人小结,一人倾听的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小结,教师归纳强调:
1、 事件A发生共有几种可能的结果,这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是否相等,即判断事件A是否为等可能性事件,“是”才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 熟练应用事件A发生的概率公式进行简单事件的概绿计算。
[设计说明]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表达交流数学的能力,不仅是对这节课的简单回顾与梳理,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再次巩固。
七、课后作业
1、 课本第100页 练习1 练习3
2、 第100页练习4 练习5
3、 仔细观察你身边发生的事件,你能猜测到它的发生可能性吗?请大家举几个这方面的事件。
4、 选做题:某班有n个人(n≤365),那么至少有两个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概率有多少?
[设计说明]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致,采用分层次布置练习,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新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体现了新的教学思想。
教学流程
知识结构

问题探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会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因此,我认为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计算公式,如果仅停留在了解的基础上,那就达不到目标的要求,本人认为将其改为熟练掌握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
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想在选择一些身边的实例来让学生训练,如:抽奖问题、赌徒分金币问题、生日问题、约会问题等。以上只是本人的一点想法,希望各位同仁志士提出宝贵的批评意见。
学习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学参考书 浙江教育出版社
2、中学数学教学导论 朱水根、王延文等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交流对话,探究新知
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进一步理解概率计算公式,知识升华
练习、交流、反馈、巩固
学生归纳小结,教师评价
课后作业
概率的概念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
第一次转出 第二次转出

黄 红

红 红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