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知识梳理+学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知识梳理+学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2-18 19:07:57

文档简介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自主学习】
你认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还是“乱世之奸雄”?理由是什么?
【课堂练习】
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2.东汉末年政治家中最有远见,“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是 ( )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3.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4.“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水土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幅南阳武侯祠对联盛赞的是 ( )
A.曹操 B.孙权 C.诸葛亮 D.刘备
5、下列不属于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相同点的是( )
A.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B.取胜一方都采纳了正确的计策
C.对曹操来说都是关键性的战役 D.都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共同探究】
材料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请回答:
材料中的“天子”指谁 “挟天子而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从材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
【质疑问难】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课程标准】
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自主学习】
改革开放后,有很多北方人来广东工作。我国古代曾经出现多次北方人口南迁的浪潮,我国最早的人口南迁出现在什么时候?但是的北方人为什么南迁?人口的南迁对南方造成了什么影响?
【课堂练习】
1.“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这两句诗描写了北方人民南迁江南的情况。从材料可以看出,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2、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
故事,引起了一股收视旋风。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
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促使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使北方趋于平静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3. 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发展不相关的是( )
A.每年粮食能收获两次 B.当时出现了钢铁
C.人们吃饭、喝水常用瓷器 D.珠江流域开辟了大量湖田
【质疑问难】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课程标准】
(1)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2)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解释"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
【自主学习】
找出胡人和汉人相互影响的例子(服饰、经济、生活、艺术等方面)。
【课堂练习】
1.(北魏)南安王桢进曰:“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这段话表明( )
A.孝文帝迁都并非一帆风顺 B. 孝文帝迁都是众望所归
C.迁都有利于南伐 D.南伐是多数人的意愿
2.从下列服饰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孝文帝改革后( )
A.风俗习惯从尚武到尚文 B.人们崇尚骑马
C.皇帝崇尚奢侈 D.民族关系融合
3. 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 )
A.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C.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D.为逃避北方的战乱
4、有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 )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C、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 D、激化了北魏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共同探究】
有人称赞北魏孝文帝改革,认为这次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也有人认为这次改革“灭了鲜卑族”,理由是这次改革把鲜卑族的语言、服装、姓氏等完全抛弃的做法不妥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时期,我们学习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应注意什么?
【质疑问难】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课程标准】
(1)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2)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自主学习】完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简表:
文化领域 朝代 代表人 著作或成就
科技 数学
农学
地理
艺术 书法
绘画
雕塑
【课堂练习】
1.月球上有一座山以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命名,早在南朝时他就求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 ( )
A.刘徽 B.蔡伦 C.祖冲之 D.贾思勰
2.“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嶂,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这段对三峡的叙述可能出自(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C.郦道元《水经注》 D.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3.小张喜欢吃梨,早在北魏时期就有一部作品专门介绍梨树的嫁接、接穗等方面的知识,这部作品是( )
A.《水经注》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永乐大典》
4.山东临沂城内的“洗砚池”、“晒书台”等遗址,留下了东晋“书圣”的不朽作品。这位“书圣”是( )
A.钟繇 B.顾恺之 C.王羲之 D.柳公权
5.晋代,绘画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最有成就的画家应数东晋的 ( )
A.柳公权 B.顾恺之 C.郑板桥 D.王羲之
6、右图佛像开凿于北魏时期,其服装具有印度的风格,它如今
坐落在( )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麦积山石窟
【共同探究】
“一弹戏牡丹, 一挥万重山,一横长城长 一竖字铿锵,一画碟成双, 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 一点茉莉香。洒下床前明月光,上下千年一梦长,古今如一龙凤凰,黑眼黑发真善良。宫商角徵羽, 琴棋书画唱,孔雀东南飞, 织女会牛郎。深爱这土地, 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 子孙血一样。读懂千年金钩银画样,习惯故乡白米面或汤,一杯清茶道汉唐,妙笔丹青画平安……深爱这土地, 丝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黄, 子孙血一样 。 ” ——歌曲《龙文》
这首歌曲提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和传说?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质疑问难】
知识梳理

吴 蜀

吴 魏

魏 蜀

蜀 吴第四单元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时代特征:
1、 国家分裂,各地分裂割据;
2、 各民族在碰撞中融合,丰富了中原文化,也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发展;
3、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被人人口开始大批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概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复杂多变、政权并存,时战时和的时代。
东汉末年,豪强并起(如袁绍、曹操、孙权、刘备等),割据称雄,战乱频繁。
2、曹操统一北方:1、唯才是举,重用人才;
2、在200年的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军事方面)。
3、挟持汉献帝以令诸侯,取得 政治优势(政治方面)。
4、实现屯田,解决军粮问题(经济方面)
3、三国鼎立:
208年,曹操率军南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之战以少胜多击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国家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支柱产业
曹魏 220年 曹丕 洛阳 农业
蜀汉 221年 刘备 成都 丝织业
孙吴 222年 孙权 建业(今南京) 造船业
第21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 人口南迁
原因:为了逃避战乱
时间:东汉末年开始,我国出现第一次北方人口南迁的高潮。
分布:北方移民主要分布在中原地区,部分移民到岭南一带。
2、南方经济得到初步发展:
原因: 1、南方统治相对稳定,战乱少(社会环境);
2、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自然条件);
3、北方人口为了逃避战乱大量南迁,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劳动力与技术条件)
4、人民辛勤劳动,兴修水利,开荒垦田, 促进了农业发展(主观因素)。
表现:农业: 1、南方大量兴修水利,鄱阳湖、洞庭湖、太湖一带开辟了大量湖田;
2、北方现金生产技术传到南方(犁耕、施肥、栽培等技术);
3、江南地区普遍实施稻麦两熟制,南五岭以南出现双季稻;
手工业: 1、南方纺织技术明显进步,蜀锦闻名全国,织锦业在长江流域迅速发展;
2、南方商品经济初步发展,建康人口超百万。
3、发明了灌钢法,提高了炼钢质量;
4、江南的青瓷技术达到很高水平。
海外贸易活跃:南方造船业发达。南方商人的船队最远到达波斯一带。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
1、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北魏(鲜卑族政权)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汇聚的趋势成为时代主流。
目的:为了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时间:490年
措施:(1)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都洛阳;
(2)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
影响: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等方面逐渐与汉族趋同;也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
2、民族融合的表现:
(1)胡人汉服,胡人汉食;
(2)汉人胡服;汉人胡食,汉人由席地而坐改为使用胡式家具,胡歌、胡舞等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
第23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 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文化领域 朝代 代表人 著作或成就
科技 数学 南朝(宋齐之际) 祖冲之 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
农学 北魏、东魏时期 贾思勰 著有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结束农作物、蔬菜、果树的栽培方法、农产品的加工方法等。
地理 北魏 郦道元 著有地理学著作《水经注》
艺术 书法 东晋 王羲之 代表作是《兰亭序》,人称“书圣”
绘画 东晋 顾恺之 代表画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塑 北魏以后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PAGE
2